天天看点

自笑行人作主人----王寂留在瓦房店的四首诗

在金代的文学史上,王寂是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

王寂(1127-1193),字元老,金蓟州玉田(今河北省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登进士第,仕为太原祁县令、朝请大夫通州刺使兼知军事、中宪大夫中都副留守兼本路兵马副都总管、户部侍郎。在户部侍郎任上,由于救灾不力,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被贬离开京都,为蔡州防御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受命提点辽东路刑狱;明昌(1190—1196)初年奉召回京,在代理礼部尚书一职时而终。

王寂的现存作品,主要有诗、词、文、赋。他的诗作,深受时人和后人推崇,元好问即盛赞王寂“专于诗”(《中州集》卷2小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寂诗境清刻馋露,有戛戛独造之风。”由于王寂生活在金朝的鼎盛时期,其作品不时反映金朝的兴隆气象。著有《拙轩集》、《鸭绿江行部志》等。

1189年,六十多岁的王寂,出任提点辽东路刑狱一职。提点刑狱,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作为辽东地区检察院的检察长,王寂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官员。身为一名高官,身为一名诗人,辽东的每一处山水古迹都深深感染着他,而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诗为主。在他上任的第二年(1190年),王寂因公务前往复州(现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巡察,期间耳闻复州辖内的松树镇西山有石室,便欣然前往,并写下了他在瓦房店地区的第一首诗——《记西山石室》。

片石三丈方纵横,平直莹净如楸枰。

旁搘石壁作大室,人力不至疑天成。

此去东溟都咫尺,想见强嬴困鞭策。

神仙游戏亦偶然,月斧云斤无痕迹。

骖鸾翳凤何时来,风雨洒扫无纤埃。

定应守护敕山鬼,陵迁谷变无摧颓。

屹然万古临长路,曾阅汉唐如旦暮。

山前怕有牧羊儿,更问金堂在何处?

西山石室,位于瓦房店境内松树镇台子屯西山上,是青铜器时代的一种丧葬方式,也叫石棚。它是在地面上竖起四块石板,上面用一块巨型石板覆盖,做成墓室,是辽宁省的文物保护单位。诗文叙述了石棚的形态以及数千年来的风雨沧桑,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为这种特殊的丧葬方式留下了精彩的记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金明昌二年(1191年)春天,王寂因“职事”行至复州一带,阴风怒号,行路艰难,遥望复州,早被黄沙遮挡,平时安静的复州河,也变得浊浪排空,见不到一条渡船。无奈,王寂只好望风兴叹,写下这首《复州道中》:

昨宵月晕如手遮,今日黄云翻砲车。

初闻窸窣动高树,渐觉飞沙卷平路。

沧溟浪滚三山摇,恐是海若惊鲸鳌。

昏昏日转更作恶,瘦马侧行吹欲倒。

津吏告侬无渡河,枯河连海掀惊波。

在辽南,每年的春天都会刮起这样的大风,将初开的花朵吹的漫山遍野。或许王寂来的时候是早春,诗中看不到有花的痕迹,描述的对象只是沙、树、复州河。如果是花开的时节,王寂绝对不会放过对于花草的描绘,或许这首诗就会变得哀婉与凄凉了。呈现于眼前的,是辽南早春的苍凉,以及人力所不及的无奈。

类似于这样的诗篇,还有《自永康次顺化营》。永康是复州的治所,顺化营在复州之南,在今普兰店市境内。诗曰:

地控天岩险,天连四望低。

荒烟连海上,残日下辽西。

戍垒闲烽燧,戌亭卧鼓鼙。

陋帮修职贡,安用一丸泥。

在瓦房店北部,千山山脉绵延于此,山虽不高,却陡峭险峻,层峦叠嶂。远望群山,宛若一条高大的城墙,自古就有山城之说。诗人伫立山下,并没有被陡峭的山势所打动,看到的却是早春的景色。梅萼初放,柳梢吐新,喊来当地的老吏一起整理花圃,并且把自己这个“行人”当作了山的主人。诗的风格一改往常的苍凉悲壮,显得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就像是一个隐居于此的雅士。

莫道山城晚得春,柳梢梅萼已争新。

出呼老吏治花圃,自笑行人作主人。

《山城轩前题壁》

王寂在辽东任职的时间不过两年左右,足迹却踏遍了辽东的每一处土地。此间的诗作,大多为巡视的途中所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好官。虽然留给瓦房店仅仅只有四首诗,却在瓦房店的文化史上留下宝贵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