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代的文學史上,王寂是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
王寂(1127-1193),字元老,金薊州玉田(今河北省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登進士第,仕為太原祁縣令、朝請大夫通州刺使兼知軍事、中憲大夫中都副留守兼本路兵馬副都總管、戶部侍郎。在戶部侍郎任上,由于救災不力,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被貶離開京都,為蔡州防禦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受命提點遼東路刑獄;明昌(1190—1196)初年奉召回京,在代理禮部尚書一職時而終。
王寂的現存作品,主要有詩、詞、文、賦。他的詩作,深受時人和後人推崇,元好問即盛贊王寂“專于詩”(《中州集》卷2小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寂詩境清刻饞露,有戛戛獨造之風。”由于王寂生活在金朝的鼎盛時期,其作品不時反映金朝的興隆氣象。著有《拙軒集》、《鴨綠江行部志》等。
1189年,六十多歲的王寂,出任提點遼東路刑獄一職。提點刑獄,相當于現在的檢察院,作為遼東地區檢察院的檢察長,王寂可以随時前往各州縣檢查刑獄,舉劾在刑獄方面失職的官員。身為一名高官,身為一名詩人,遼東的每一處山水古迹都深深感染着他,而他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詩為主。在他上任的第二年(1190年),王寂因公務前往複州(現瓦房店市複州城鎮)巡察,期間耳聞複州轄内的松樹鎮西山有石室,便欣然前往,并寫下了他在瓦房店地區的第一首詩——《記西山石室》。
片石三丈方縱橫,平直瑩淨如楸枰。
旁搘石壁作大室,人力不至疑天成。
此去東溟都咫尺,想見強嬴困鞭策。
神仙遊戲亦偶然,月斧雲斤無痕迹。
骖鸾翳鳳何時來,風雨灑掃無纖埃。
定應守護敕山鬼,陵遷谷變無摧頹。
屹然萬古臨長路,曾閱漢唐如旦暮。
山前怕有牧羊兒,更問金堂在何處?
西山石室,位于瓦房店境内松樹鎮台子屯西山上,是青銅器時代的一種喪葬方式,也叫石棚。它是在地面上豎起四塊石闆,上面用一塊巨型石闆覆寫,做成墓室,是遼甯省的文物保護機關。詩文叙述了石棚的形态以及數千年來的風雨滄桑,贊歎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也為這種特殊的喪葬方式留下了精彩的記述,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金明昌二年(1191年)春天,王寂因“職事”行至複州一帶,陰風怒号,行路艱難,遙望複州,早被黃沙遮擋,平時安靜的複州河,也變得濁浪排空,見不到一條渡船。無奈,王寂隻好望風興歎,寫下這首《複州道中》:
昨宵月暈如手遮,今日黃雲翻砲車。
初聞窸窣動高樹,漸覺飛沙卷平路。
滄溟浪滾三山搖,恐是海若驚鲸鳌。
昏昏日轉更作惡,瘦馬側行吹欲倒。
津吏告侬無渡河,枯河連海掀驚波。
在遼南,每年的春天都會刮起這樣的大風,将初開的花朵吹的漫山遍野。或許王寂來的時候是早春,詩中看不到有花的痕迹,描述的對象隻是沙、樹、複州河。如果是花開的時節,王寂絕對不會放過對于花草的描繪,或許這首詩就會變得哀婉與凄涼了。呈現于眼前的,是遼南早春的蒼涼,以及人力所不及的無奈。
類似于這樣的詩篇,還有《自永康次順化營》。永康是複州的治所,順化營在複州之南,在今普蘭店市境内。詩曰:
地控天岩險,天連四望低。
荒煙連海上,殘日下遼西。
戍壘閑烽燧,戌亭卧鼓鼙。
陋幫修職貢,安用一丸泥。
在瓦房店北部,千山山脈綿延于此,山雖不高,卻陡峭險峻,層巒疊嶂。遠望群山,宛若一條高大的城牆,自古就有山城之說。詩人伫立山下,并沒有被陡峭的山勢所打動,看到的卻是早春的景色。梅萼初放,柳梢吐新,喊來當地的老吏一起整理花圃,并且把自己這個“行人”當作了山的主人。詩的風格一改往常的蒼涼悲壯,顯得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子,就像是一個隐居于此的雅士。
莫道山城晚得春,柳梢梅萼已争新。
出呼老吏治花圃,自笑行人作主人。
《山城軒前題壁》
王寂在遼東任職的時間不過兩年左右,足迹卻踏遍了遼東的每一處土地。此間的詩作,大多為巡視的途中所做,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好官。雖然留給瓦房店僅僅隻有四首詩,卻在瓦房店的文化史上留下寶貴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