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很多,出处在哪里?估计已经找不到了,源头还是可以找到的。

《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这一回提到诸葛亮对姜维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然后姜维建议用祈禳之法,这就引出诸葛亮禳星,最后命灯被魏延误灭,最后续命失败。

估计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才会有这么一句话出来。

诸葛亮会说出这句话吗?知常容觉得不可能,如果诸葛亮活着一定会说:我没说过。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h1>道教、道家?</h1>

我们先来说禳星,道教中有禳星礼斗科仪,诸葛亮的做法与此相合。张道陵为天师道的创始人,他主要活动区域在巴蜀之地,张道陵之后其子张衡继续,到第三代就是张鲁了。

熟悉三国之人对此并不陌生,他割据汉中,最后投降曹操。诸葛亮有没有可能是道教人物呢?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张鲁传教的范围主要在汉中,投降曹操之后,汉中的教民都跟着张鲁去中原定居,这样才使得天师道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中间与诸葛亮应该不会产生交集。

刘璋与张鲁之间水火不容,他肯定是不允许张鲁在巴蜀传教的,后来诸葛亮跟着刘备占领巴蜀之后应该不会接触到这些,也不会刻意去学这些。

要知道东汉末期对这些东西,士子本能是抗拒的,接触这些很容易让人想到黄巾之乱的太平道。

这种禳星仪式诸葛亮不会的可能性很大。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诸葛亮治理巴蜀实行的是法家的做法而不是道家的做法。

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是事无巨细都管,这跟谁很像?

秦始皇。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也是如此。道家治理天下并不是如此。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现在很多人将诸葛亮列为道家之人,实际上诸葛亮应该是法家之人,细无巨细都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法的公正性。为什么诸葛亮后来的造型会是道家形象呢?《为你详解诸葛亮二大装备:四轮车和羽扇的真正来历,非民间传说 》有详细说明。

这样看下来诸葛亮是不会去做祈禳之事。如果这件事情不会去做,所谓的“庞德公救我”的基础就没了。

<h1>庞德公是谁?</h1>

关于他的记载很少,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七》

诸葛亮与庞德公是有交集的,他还有一个从子叫庞统。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

他还留下二首诗,我选一首,你们读一读大致知道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同望荆门

千年故国岁华奔,一柱高台已断魂。

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门。

他是东汉名士,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比如神医,或者仙术?

似乎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神奇之处,只记载他受到当时的人的尊重,包括诸葛亮等人。

他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并没有什么留下。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既然没有神奇的技能,诸葛亮喊救他,怎么救?从何救?

<h1>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h1>

诸葛亮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布置一切,包括上书推荐蒋琬接任自己的位置,同时召开针对元老级人物魏延的专门会议。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杨仪、费祎、姜维等人,但是唯独没有魏延参加。你可以将其看作是诛杀魏延的前奏,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为了想将这支部队完好带回去的苦心。

关键你站哪个立场去看。

这一切都十分有条理地进行着,而且后续发生的事情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四》

这些是大事,他自己家中之事也安排的很好。

他向刘禅上书来了一个财产申报, 以证明自己的清廉,其目的自然想保后世子孙平安,这里面还特别提到一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

我家族子孙用这些东西就足够,还有富足,这句是意味深长的,不展开说。

他对自己埋葬之处也作了安排,就地就简安葬,为什么要这么做,《诸葛亮遗命将自己葬在定军山,不运回成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

诸葛亮面对死亡可谓是十分的坦然,镇定,将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既然如此井井有条,为什么还会高喊“庞德公救我”呢?

从逻辑上说不通。因为高喊代表着自己的不甘心,但从诸葛亮死前的表现来看没有一点看得出他不甘心的,他是很坦然地接受死亡。

有人说诸葛亮死前曾经大叫“庞德公救我”?诸葛亮说:我没说过道教、道家?庞德公是谁?诸葛亮死前在做什么?谁不甘心呢?

<h1>谁不甘心呢?</h1>

是读者,后世之人。

读者不愿意诸葛亮离去,有些看《三国演义》的人看到诸葛亮去世,他就不想看了。因为他们觉得不甘心。诸葛亮在后世已经被神化,悲剧化,千古老臣心,一句“庞德公救我”更能突显其悲剧和不甘。他们看着诸葛亮觉得诸葛亮应该是不甘心,大致是这句“庞德公救我”产生的原因吧。真实的诸葛亮应该没有说过这句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