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撼人心魄的兄弟情

撼人心魄的兄弟情

靖难之役

1402年7月,燕王朱棣率军攻破南京,推翻了侄儿建文帝的统治后,就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首先得起草一份宣示天下的即位诏书,他的部属们都说,这非得出自著名学者方孝孺的手笔,才能服人,于是方孝孺被带到朱棣面前。南京城破时,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是死于火中还是逃出城外,已经成为千古之谜。而方孝孺则披麻戴孝,号啕痛哭——显然,他认为朱允炆已经死了,身为建文帝旧臣,怎能不为故主伤心!朱棣虽然心中不快,犹且耐着性子劝慰道:“先生不要自苦,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夺了侄儿的皇位、逼得侄儿死活不知的人,竟然把自己比作尽心辅佐侄儿的周公,方孝孺立即质问:“成王在哪儿?”朱棣答道:“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这下子朱棣有理了:“国家应当依靠年长的君主。”言下之意,朱允炆的儿子还是个毛孩子呢,怎么能够治理国家!可是方孝孺仍然不依不饶地质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是呀,提到血缘关系,兄弟毕竟比叔叔亲一些嘛。你既然厚颜无耻地自比周公,那为什么不把建文帝的弟弟当作成王来辅佐?朱棣只得含含糊糊地说:“这是朕的家事。”又示意左右拿来纸笔,说:“发布诏书于天下,非先生起草不可。”

撼人心魄的兄弟情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大书“燕贼篡位”四字,然后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就死吧,我决不起草什么诏书!”朱棣变了脸色,厉声威胁:“你怎么能够这么轻松地死!即使你个人要死,难道就不顾念你的九族么?”谁知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屈,决绝地说:“即使十族,怎奈我何!”朱棣勃然大怒,先命人用刀从他的两边嘴角往上划,一直划到两耳边,方孝孺犹且将鲜血吐喷御座,骂声不绝。朱棣又命令将他关进狱中,然后开始搜捕方孝孺的至亲,除九族以外,又将他的朋友、门生视为一族,凑满了“十族”。每逮捕一人,在处死前,都将其拉到方孝孺面前,给他看。方孝孺要么转过头去“不一顾”,要么“面不动色,唯骂詈而已”(清·禇人获《坚瓠续集》卷二)。方孝孺的哥哥方孝闻也是位“力学笃行”的读书人,他有幸先于方孝孺而死,没有目睹这样的家族奇祸。当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被押解而至、即将受刑时,手足之情终于使方孝孺忍不住了,他看着弟弟,潸然泪下。谁知方孝友不但丝毫没有责怪、抱怨方孝孺之意,反倒口占一诗,安慰哥哥道:

“阿兄何必泪潸潸,

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

旅魂依旧到家山。”

孝友吟毕,从容就戮。这样的兄弟,果然是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这样的兄弟之情,怎不令人耸然动容,肃然起敬!

最后,方孝孺被处以残酷的磔刑,即分裂肢体,零剐碎割。对于他的死,《明史·方孝孺传》是这样记载的:

“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

‘天降离乱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方孝孺被世人称为“正学先生”,遇害时46岁。他的妻子郑氏、两个儿子方中宪与方中愈,都在方孝孺死前已自缢身亡——也有一种说法是,方中宪当时才7岁,被忠义之士冒死救出,改名易姓,直到150多年后,其后裔才恢复方姓。方孝孺的两个女儿“年俱未笄”,即都是未满15岁的孩子,在被逮送途中,姐妹俩从秦淮桥上联袂跃下,投秦淮河而死。

1402年是壬午马年,明末清初的学者谷应泰在著《明史纪事本末》时,特设《壬午殉难》一章。其中记载的仅方孝孺一案,其五服之内的九族,再加上朋友、门生,遇害者竟达873人!其余那些与方孝孺血缘关系比较疏远的亲属——估计还包括那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朋友、门生们吧,被流放到极远的边塞之地,“死者不可胜计”。灭三族、灭九族,都是专制集权社会特有的残酷刑罚,而身罹灭“十族”酷刑之惨的,古今中外,唯方孝孺一人。有人说,十族之诛,方孝孺也有责任:不肯草诏也就罢了,何必用过激的语言激怒朱棣呢?这话或许有点道理,却丝毫不能减轻明成祖朱棣的罪恶。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朱棣对不肯降顺的建文帝旧臣,一律加以“奸臣”之名,展开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被杀害、被灭族者数不胜数!谷应泰在写完《壬午殉难》一章后,沉痛地说:朱棣这一暴虐之举,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的暴秦!而今人尤应反思:秦朝以来的专制帝制,正是孳生暴君的肥沃土壤!数千年来,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民族精英被大大小小的专制魔王吞噬,多少善良百姓,在专制暴政下痛苦呻吟!而在暴政面前绝不屈服的方孝孺、方孝友兄弟,纵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却丝毫无愧于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撼人心魄的兄弟情

常州滋本堂方孝孺塑像

方氏兄弟的“家山”在浙江宁海,不须“千年”,方氏兄弟的“旅魂”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回归故里了:朱棣死后,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明武宗正德二年,即105年后的公元1507年,宁海知县戴显就在当地桃花溪畔建“方正学故里祠”,每年春秋两祭。到了万历年间,又有人在方孝孺殉难的南京为他修墓立碑建祠。2002年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方氏后人又捐款与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建了方孝孺墓,此墓现已成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3日,方孝孺在常州的一支后人,于方氏宗嗣“滋本堂”为乃祖方孝孺先生塑一铜像,并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方氏兄弟的英魂应可安息:他们哥儿俩之间的兄弟情谊,永远为后人缅怀、传诵;他们誓与强权抗争到底的精神,更是永远值得后人尊崇、敬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