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難之役
1402年7月,燕王朱棣率軍攻破南京,推翻了侄兒建文帝的統治後,就緊鑼密鼓地準備自己的登基大典了——首先得起草一份宣示天下的即位诏書,他的部屬們都說,這非得出自著名學者方孝孺的手筆,才能服人,于是方孝孺被帶到朱棣面前。南京城破時,宮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是死于火中還是逃出城外,已經成為千古之謎。而方孝孺則披麻戴孝,号啕痛哭——顯然,他認為朱允炆已經死了,身為建文帝舊臣,怎能不為故主傷心!朱棣雖然心中不快,猶且耐着性子勸慰道:“先生不要自苦,我隻是想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罷了。”奪了侄兒的皇位、逼得侄兒死活不知的人,竟然把自己比作盡心輔佐侄兒的周公,方孝孺立即質問:“成王在哪兒?”朱棣答道:“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這下子朱棣有理了:“國家應當依靠年長的君主。”言下之意,朱允炆的兒子還是個毛孩子呢,怎麼能夠治理國家!可是方孝孺仍然不依不饒地質問:“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弟弟?”是呀,提到血緣關系,兄弟畢竟比叔叔親一些嘛。你既然厚顔無恥地自比周公,那為什麼不把建文帝的弟弟當作成王來輔佐?朱棣隻得含含糊糊地說:“這是朕的家事。”又示意左右拿來紙筆,說:“釋出诏書于天下,非先生起草不可。”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大書“燕賊篡位”四字,然後擲筆于地,邊哭邊罵道:“死就死吧,我決不起草什麼诏書!”朱棣變了臉色,厲聲威脅:“你怎麼能夠這麼輕松地死!即使你個人要死,難道就不顧念你的九族麼?”誰知方孝孺絲毫不為所屈,決絕地說:“即使十族,怎奈我何!”朱棣勃然大怒,先命人用刀從他的兩邊嘴角往上劃,一直劃到兩耳邊,方孝孺猶且将鮮血吐噴禦座,罵聲不絕。朱棣又指令将他關進獄中,然後開始搜捕方孝孺的至親,除九族以外,又将他的朋友、門生視為一族,湊滿了“十族”。每逮捕一人,在處死前,都将其拉到方孝孺面前,給他看。方孝孺要麼轉過頭去“不一顧”,要麼“面不動色,唯罵詈而已”(清·禇人獲《堅瓠續集》卷二)。方孝孺的哥哥方孝聞也是位“力學笃行”的讀書人,他有幸先于方孝孺而死,沒有目睹這樣的家族奇禍。當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被押解而至、即将受刑時,手足之情終于使方孝孺忍不住了,他看着弟弟,潸然淚下。誰知方孝友不但絲毫沒有責怪、抱怨方孝孺之意,反倒口占一詩,安慰哥哥道:
“阿兄何必淚潸潸,
取義成仁在此間。
華表柱頭千載後,
旅魂依舊到家山。”
孝友吟畢,從容就戮。這樣的兄弟,果然是心心相印,肝膽相照;這樣的兄弟之情,怎不令人聳然動容,肅然起敬!
最後,方孝孺被處以殘酷的磔刑,即分裂肢體,零剮碎割。對于他的死,《明史·方孝孺傳》是這樣記載的:
“孝孺慨然就死,作絕命詞曰:
‘天降離亂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方孝孺被世人稱為“正學先生”,遇害時46歲。他的妻子鄭氏、兩個兒子方中憲與方中愈,都在方孝孺死前已自缢身亡——也有一種說法是,方中憲當時才7歲,被忠義之士冒死救出,改名易姓,直到150多年後,其後裔才恢複方姓。方孝孺的兩個女兒“年俱未笄”,即都是未滿15歲的孩子,在被逮送途中,姐妹倆從秦淮橋上聯袂躍下,投秦淮河而死。
1402年是壬午馬年,明末清初的學者谷應泰在著《明史紀事本末》時,特設《壬午殉難》一章。其中記載的僅方孝孺一案,其五服之内的九族,再加上朋友、門生,遇害者竟達873人!其餘那些與方孝孺血緣關系比較疏遠的親屬——估計還包括那些關系不太密切的朋友、門生們吧,被流放到極遠的邊塞之地,“死者不可勝計”。滅三族、滅九族,都是專制集權社會特有的殘酷刑罰,而身罹滅“十族”酷刑之慘的,古今中外,唯方孝孺一人。有人說,十族之誅,方孝孺也有責任:不肯草诏也就罷了,何必用過激的語言激怒朱棣呢?這話或許有點道理,卻絲毫不能減輕明成祖朱棣的罪惡。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朱棣對不肯降順的建文帝舊臣,一律加以“奸臣”之名,展開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被殺害、被滅族者數不勝數!谷應泰在寫完《壬午殉難》一章後,沉痛地說:朱棣這一暴虐之舉,超過了中國曆史上以殘暴著稱的暴秦!而今人尤應反思:秦朝以來的專制帝制,正是孳生暴君的肥沃土壤!數千年來,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民族精英被大大小小的專制魔王吞噬,多少善良百姓,在專制暴政下痛苦呻吟!而在暴政面前絕不屈服的方孝孺、方孝友兄弟,縱然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卻絲毫無愧于孟子筆下的“大丈夫”形象: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常州滋本堂方孝孺塑像
方氏兄弟的“家山”在浙江甯海,不須“千年”,方氏兄弟的“旅魂”就能夠名正言順地回歸故裡了:朱棣死後,方孝孺一案得到平反昭雪,明武宗正德二年,即105年後的公元1507年,甯海知縣戴顯就在當地桃花溪畔建“方正學故裡祠”,每年春秋兩祭。到了萬曆年間,又有人在方孝孺殉難的南京為他修墓立碑建祠。2002年方孝孺遇難600周年之際,方氏後人又捐款與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建了方孝孺墓,此墓現已成為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4年4月3日,方孝孺在常州的一支後人,于方氏宗嗣“滋本堂”為乃祖方孝孺先生塑一銅像,并舉行隆重的落成儀式。方氏兄弟的英魂應可安息:他們哥兒倆之間的兄弟情誼,永遠為後人緬懷、傳誦;他們誓與強權抗争到底的精神,更是永遠值得後人尊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