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野
在悠久的华夏历史中,先民唱出了很多奇异的歌曲,缠绵悱恻,声调激扬,发人深思。商末周初的箕子,是殷纣王至亲,国家昏乱,劝谏纣王不听,被贬成了下贱的奴隶。后殷国覆灭,箕子被新朝周武王封在朝鲜为国主,前来华夏述职,路过殷都,创作了《麦秀歌》,记载在《史记.宋微子世家》里,留在我们的历史,史称“麦秀之叹”。诗曰: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尖尖的麦穗在成长,禾黍饱满和油光;那个狡猾的小家伙,从此和我天各一方!)
沉重的叹息有时是美好的,随着原野的伸展,周围禾黍茁壮成长,麦子吐出了尖尖的麦穗,颗粒饱满,很润泽。箕子接着想起了那个狡猾的小童帝辛殷纣王,就是不听他的,视这个叔叔为寇仇,丢掉了祖宗的基业。诗歌舒缓激昂,音调铿锵,原野和人心,咏物和寓意结合,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箕子并不悲观,他是大自然的欣赏者,出现了无可奈何的美感。周国对殷国挺好的,纣王的庶兄微子封在宋国为国主,管理一部分殷民;周公姬旦带一部分殷民去洛邑,将殷商人民都和平接收了,安置得不错。《麦秀歌》出现了无奈的美和深沉的叹息,感动了历代读者。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孔子说:“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麦秀歌》是仁慈的歌声,是沉痛的反思,也是真挚的怀念。殷国消失在时空,商汤的事业化为烟云;但原野还在,作物还在茁壮成长。歌词作者箕子被孔子列为殷商三仁,这个评价永载史册;孔子本人,也是殷商遗民的。大自然的微风吹拂着广大的原野,高空和蓝天笼罩下的大地,禾黍繁茂;殷国的都城化成了废墟,都种上了庄稼;但我们的人民不受王朝更替的影响,还在劳动,大地还在吐出果实,养育亿万人民。
华夏族的国土,无边无际;在自然的拥簇下,在阳光照耀下,万紫千红,绚丽多姿。也许,这首古歌不能列为悲歌,而应该列为欢乐之曲。自然和人生交响形成伟大歌曲《麦秀歌》,也形成了我们民族深沉的内心世界。千古绝唱《麦秀歌》留在了历史,供人们世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