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科学家们认为,北纬30°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人类发生、发展以及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质因素。北纬30°,正是地球上人类创造远古文明的地方,它的神秘性,地球人至今还无法言说。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彭州市位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地跨东经103°54’至104 °10’,地处北纬30°54’至31°26’。从北向南,这块“金蚕形状”的人杰物灵之地,面积仅有一千四百二十七点四八(1427.48)平方千米。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在巴蜀文化史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彭州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厚重之责。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公元670年春,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的唐代著名诗人王勃这样写彭州:“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盛赞这里的美景。他有三年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他对这里真是“独有情钟”“偏爱至极”;

公元759年夏,“边塞诗人”高适这样写彭州:“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公元1197年春,72岁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他家乡浙江绍兴,声情并茂地写下了题为《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的诗作,“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表达了他对曾经生活了两年的“异乡”的怀念。

卢照邻、杜甫、白居易、苏轼、范成大、杨慎等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曾抵达并写诗赞美过这里。

国画大师陈子庄、张大千等把这里看成第二故乡……

这里诞生了著名的星相学家严君平、三国奇才张松、清代大学者吕调阳……

这里走出了“辛亥先驱”尹昌衡、抗日名将李宗昉、朱德的参谋长杨达、川剧大师阳友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一氓……

这里“春望”极好!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是古蜀文化的摇篮,这里是天府之国的母地。这里被誉为“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蜀中膏腴之地”“西蜀名区美隅”……

要说彭州得名,还是与“彭祖”“彭国”和“彭门”有关。“彭”字字形最早见于甲骨文,一边如鼓形,鼓的上面是鼓饰象形,另一边是鼓声传播会意之状,意为三人敲鼓之形,彭彭有声。“彭的初义必与鼓相类”,不仅是大鼓的声音,而且是古代发明大鼓的彭祖氏族的图腾和族称。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彭州,是四川最早置县的地区。自“秦置繁县”以来,已有2300 多年的历史。神州西南古八族,其中彭、蜀两族均立国在彭州。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周初”立国于此的彭人,就是《尚书·牧誓》所载参与武王伐纣的庸、蜀、羌、髳、微、庐、彭、濮等西南八族之一。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据记载彭州市的寿阳山是彭祖养生乞寿的唯一场所,山上现存的明代石碑《蜀府重修丹景山殿宇暨补造功德碑记》即为明证。碑文说:“吾蜀丹景名山,在彭县治北三十里,接岷峨连井络,为西南巨镇,灵秀所钟,莫胜于此。最上有盘陀石,曰望乡台,左接天池,右环三昧,面为屏峰寿阳山,乃彭篯乞寿处。”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寿阳山是彭祖养生术的发源地,彭祖在这里向天帝讨得长寿之地,建立养生场所,达到了长寿的目的和最高境界。在此建立彭国,同时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彭祖文化”即“养生文化”。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湔江是彭州的母亲河,一条河流铸就了“古蜀文明”的辉煌。“鱼凫田于湔山……”这一时期的文化发现,近年来被史学家们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到了5000 年前。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蜀国在湔江流域的繁衍发展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及开明时代,其中以鱼凫和杜宇王朝时期最为强盛。在这里,处处都潜藏着丰富的古蜀文化的历史元素。特别是“鱼凫文化”独具特色,十分悠久。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自先秦至汉初,彭州已是蜀中原始宗教祭祀的中心。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于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26年)自称“天师”,“作道书”,“创二十四治”,其“首治阳平治”即在今天彭州市通济镇的阳平观。加之漓源治、葛璝治,道教“二十四治”。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所以,彭州又被称为“道教元都”。在佛教史上,彭州又被称为“七佛圣地”,在这里,历史上曾先后出过七位高僧:晋朝浮图澄国师、梁国志公国师、唐代道因国师、预知国师、悟达国师、宋代圆悟国师、明朝智中国师。九峰山、天台山、三昧水、佛山古寺、法藏寺和龙兴寺,早已名扬佛界。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古代以“天文地理”划分疆域,彭州之地理,特征是:“天文则井络分其曜,地理则彭阙建其标。”据《彭县交通志》记载,天彭门是繁县(即今彭州)古道的锁钥,南接首府成都,北通山内松茂,由于地形险要,历代均为军事要地,唐人常把“彭门”和“剑门”并提。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说到彭州,不得不提到天彭门。天彭门坐落在彭州今日之丹景山镇关口场北面的出口处。丹景山镇古称“关口”。关口又名“堋口”,宋代曾在这里设“堋口”县建制,后改为九陇县。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1986 年因古名九陇县、九陇郡而改为九陇镇,后改为丹景山镇。它距成都55 公里,距彭州市城区13 公里,但是随着成彭高速和川西旅游环线的建通,丹景山镇与成都和彭州城区的距离已经锁定在40 分钟和20 分钟之内的黄金车程。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天彭门是古蜀文化的地标,由北向南,从关内往关外观望,左边为牛心山,右边为寿阳山,两山对峙,形成天然“门户”,从西北往东南泾流,在此穿门而过,浩浩荡荡,直奔广袤的平原。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天彭门曾为州郡治地,一度是沱江上游政治中心,是古代蜀中祀典圣地。湔江,从这里分流多支,把古蜀文明流向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从而让人们锄掘出远古的辉煌。古老的地域承载着古蜀文明的神秘,神鸟从这里起飞,演绎出跌宕多姿的文明历程。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作为现存最早的巴蜀舆地图,北宋画家李公麟所作 《蜀川胜概图》就描绘了天彭门重要的水文地理区位。画卷起点是成都的沱江天彭门区域,接连串接起了岷江、嘉陵江、长江等,终点在重庆的巫山、巫溪的夔门。整个巴蜀山水尽收于卷,也给后人留下有关巴山蜀水的无尽畅想空间。

彭州:古蜀源流,平原之母

“六山一水三分坝”可以简单地概括彭州的地貌特色,彭州有“高山、丘陵和平原”,占据了地理优势。宗教之都、牡丹之乡、曲艺之乡、陶瓷之乡、蒜薹之乡、川芎之乡、风筝之乡、休闲之谷、避暑圣地、养生天堂、川西花乡、天然地质博物馆……使我们不一而足。

期数:2205期

文:《讀城》

图:张勇 乔刚 张鸿 文德军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编审:冯艳丽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