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氏家族里的“革命家庭”

作者:时间娱乐
刘氏家族里的“革命家庭”

刘烈士祠位于雨湖区城正街396号。

刘氏家族里的“革命家庭”

刘揆一的后代刘成亮夫妇仍住在烈士祠。

刘氏家族里的“革命家庭”

刘烈士祠内的陈列。

湘潭在线7月23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雅 摄影 方阳)刘姓是一个大的姓氏,而湘潭刘氏又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湘潭的分支很多。其中,有一户很著名的刘氏家庭,出了两位革命家,他们的名字在湘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便是辛亥革命中颇具重要影响的人物——刘揆一和刘道一。

寻访刘烈士遗迹

7月12日下午,顶着毛毛细雨,记者来到了雨湖区城正街。穿过一条小巷,刘烈士祠便位于几处老宅之中。

走进刘烈士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高耸的柚子树,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柚子。这些柚子树是刘揆一生前种下的,寓意“佑子”,象征着“团圆”。

祠堂门口是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所题“刘烈士祠”匾额,整个祠堂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一楼祠堂的堂屋及西厢房是刘道一烈士的生平陈列。厅正中是刘道一烈士的侄孙女、雕塑艺术家刘渝教授于2006年12月刘道一逝世100周年时,雕刻的刘道一烈士半身像。半身像的背面墙上是刘道一先生牺牲后,孙中山的挽诗《七律·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及黄兴的《七律·挽刘道一》:“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这两位辛亥革命的领导者给予了刘道一极高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刘道一烈士在辛亥革命上的重要地位。

在烈士祠内,刘道一的侄孙刘成亮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谈起了刘揆一和刘道一的革命往事。1906年春,刘道一回国返湘,领导了萍浏醴起义。嗣后又赴衡阳进行联络,在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清吏逮捕。为保护兄长刘揆一继续在日本东京参与领导革命,刘道一谎称自己就是刘揆一,准备以死代兄。待清吏侦查后始知其非,便企图向他索要革命党人的名册,但都遭到了刘道一的严词拒绝。狱吏随即对他严刑拷问,以至肌肤尽裂,血流遍地,刘道一高呼:“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半个月后,狱吏将刘道一诳出监狱,用竹轿把刘道一抬到长沙浏阳门外,残忍杀害,时年22岁。湘潭人民为了纪念刘道一革命烈士,便建设了刘烈士祠。

从1984年开始,刘烈士祠一直都由刘成亮夫妇在打理。现在刘烈士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湘潭市政府的进一步修缮和保护。刘成亮说:“刘烈士祠原是刘家的私产,分属于刘揆一、刘道一兄弟姊妹9人共同所有。民国时期,经孙中山批准,供祀刘道一于大汉忠烈祠。据此,湘潭县首届议事会议确定,将其改设为‘刘烈士祠’,成为湘潭市有名的辛亥革命纪念遗址。管理好这里是我们刘家子孙后代的一种责任,我们义不容辞。现在我们夫妇住在刘烈士祠的西头,在这里整整生活了34年,这里便是我们的根。”

衡山正气代代相传

关于刘揆一和刘道一兄弟的革命事迹,目前编著有8本刘揆一、刘道一相关研究成果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饶怀民,持有自己的独道见解。他认为,这个革命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正气传家”。

“刘揆一和刘道一的正气,可以说是传承自他们的父亲刘方峣。”饶怀民说,刘方峣,为人极富正义感,曾在湘军曾国荃部下服役,任掌旗官,军中都称呼他为“刘大旗”。有一次刘方峣偶然捕获太平军总制林迪荣,在审讯时反受其民族大义的感染,私自放跑了林迪荣,自己则夺马狂奔,逃匿乡里。据刘揆一回忆:父亲常常向他们讲述家史,以此培养和砥砺后辈的民族志节和爱国热忱。讲到激动处,禁不住声泪俱下。

“如果说刘方峣放走太平军将领的事迹对刘揆一兄弟俩的影响是属于‘言传’,那么,在后来的密报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则是‘身教’了。而刘揆一兄弟俩也继承了父亲刘方峣的一身正气。”饶怀民说,刘方峣在湘潭县衙署当差时,奉命缉捕哥老会首领马福益,但他事先密嘱刘揆一向马福益通风报信。当时,刘揆一抢在捕快到来之前,抄小路找到马福益寄居的湘潭江边一家小客栈报了信,使马福益幸免于难。这件事使马福益对刘揆一感激不已,并以“恩哥”相称。“其父刘方峣的德言懿行,尤其是他这种言传身教的正义感,对年轻时的刘揆一、刘道一教益良深,影响极大。”

饶怀民介绍,刘道一是刘揆一的胞弟,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其兄刘揆一的影响较大。在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刘道一因在长沙、衡山等地联络和运动,引起清吏注意,在从衡山返回长沙途中被清吏逮捕。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坚贞不屈,慷慨就义,保护了不少革命志士。他在狱中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在长沙浏阳门外从容就义。

“刘道一烈士就义时才22岁,而他却在这风华正茂的年岁,为国捐躯。萍浏醴起义的失败和他的壮烈牺牲,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饶怀民说,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同盟会总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黄兴与刘揆一相抱痛哭,革命党人大多写有挽诗,盛赞他的革命气节,至今尚存80多首。

而刘道一的哥哥刘揆一也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饶怀民介绍,刘揆一从小就正义,喜打抱不平。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显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的“小羔羊”,而是“胆大妄为”的“顽童”。饶怀民分析他的成长首先是受到湖湘文化的熏染。刘揆一的祖籍地衡山,曾经是南宋时期名学者胡安国、胡宏父子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的地方。刘揆一毕生以弘扬湖湘文化为己任,倡导衡山正气。刘道一牺牲后,刘揆一搜集时人有关悼念其弟刘道一的诗文,编辑成《衡山正气集》,传示后人。

刘揆一从未改变一身正气的品格。饶怀民告诉我们,在“五四”运动前后,刘揆一同情学生的革命行动,并为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筹集过经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历史进入14年抗日战争阶段,国难当头,刘揆一忧心如焚,于1931年12月发表《救济国难之主张》,力主大开党禁,容纳各派共同组织统一政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32年1月,刘揆一撰写了洋洋万言的《救国方略之我见》,编印成单行本,在全国各地散发,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时局的态度和立场,因此,他和他的儿子还被国民党政府撤销了公职。

新中国成立后,刘揆一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在此之后他仍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1949年12月27日,因湘潭地方在征粮工作中出现弊端,刘揆一写信给毛主席,要求纠正。1950年3月14日,毛主席复函中有“征粮流弊,政府已发令纠正”等语。4月2日,因湘潭地方“退押”中出现弊端,刘揆一又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停止。4月14日,毛主席复函中有“退押一事,原是地方根据农民要求办理的,现已令其停止”等语。从和毛主席这两封信的往来中可以看出,刘揆一是具有正义感的。从这些回信的内容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刘揆一仍然保持良好的家风,一生正气,关注民生。

子孙皆传承家风

“刘揆一夫妇对子孙的教育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传承正气,勤俭持家,更要攻读诗书,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下,子孙大都成才。他们中有不少毕业于名校,也大都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在政府机关担任要职,全部事业有成。”饶怀民介绍。

“我的祖父很善于学习,这点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和教育子女中也都时时谨记。”今年78岁的雕塑家、画家刘渝告诉我们,她的祖父刘揆一曾对父亲刘安鼐谈起过自己青少年时期认真读书的情景:“我和你叔叔最初都上过私塾,学的是一些旧东西。我们读书都很发狠,为的是光宗耀祖,不被别人看不起。后来新学在湖南开办了,我们才打开眼界,晓得废科举以后,旧学的那一套已没有用了,才改治新学。那时,湖南开风气之先,常有名人来长沙讲学,我们也不怕路远,跑到省里去听讲。”刘渝说,作为名人的后代,“超过不敢谈,但是也不能太差”,这也是她教育子女所遵循的原则。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