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曲中有山河?中外青年探索国歌往事

作者:南方周末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一段洪厚的男低音响起,仿佛歌唱者就在耳边。但是,一段段昏黄并闪烁着白点的画面,又表明声音来自一个久远的年代。

当得到这段由唱片灌录的视频时,土库曼斯坦姑娘克丽丝·格里戈良(Kristina Grigoryan)异常激动。在2021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上海行”项目的支持下,克丽丝带上摄像机开始了一场寻找中国国歌往事的探索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前夕,由克丽丝导演的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火了起来。时隔80多年,又一次将《义勇军进行曲》及其诞生的故事推向世界。

<h3>“这支歌叫做‘起来’ ”</h3>

那是194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美国纽约罗易桑露天音乐广场上,现场六七千名观众翘首以待。

“今天晚上,我要唱一支中国歌曲献给正在战斗的中国人民,这支歌叫做‘起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先是用中文演唱了一遍《义勇军进行曲》。

全场掌声雷动,观众纷纷要求他再唱一遍。于是,罗伯逊又用英文唱了一遍《义勇军进行曲》。散场后,众人一边哼唱着“前进!前进!前进进!”一边走回家。

那一夜之后,《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在美国的进步人士群体中传唱。1941年,更名为《起来》的英文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开始在纽约等地发行。

一次偶然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外方指导老师奥黛·阿瓦迪亚(Odet Abadia)看到了录制于1940年的纽约音乐会影像。

奥黛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这也是她第二次参与“看中国”活动。她立刻将这段“国歌往事”推荐给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田洪敏、克丽丝。

克丽丝来自土库曼斯坦,正在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读二年级,她活泼开朗,喜欢拍摄、旅游、探索中国各地的文化名胜。当时,克丽丝、田洪敏这对跨国学姐学妹正为拍摄一部建党百年的影像作品而兴奋和忐忑不安。

“这个选题很宏大,我们不知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呈现‘国歌’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了更好地拍摄《新中国之歌》,克丽丝和田洪敏走访聂耳故居、聂耳音乐广场、百代小楼、田汉广场以及国歌博物馆等地,用摄像机还原那段消逝的岁月。

曲中有山河?中外青年探索国歌往事

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摄制现场

她们还搜集了十余万字的文字资料,修复了几千张老图片。最后,她们决定以定格动画这样一个灵活有趣的方式创作短片《新中国之歌》。

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新中国之歌》不仅讲述了中国国歌诞生的历史往事,还生动还原了《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

<h3>“一种连接自由人民的纽带”</h3>

“在拍摄过程中,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一名外国人来说,我算是‘半个’历史专家了。”克丽丝表示,音乐由语言传唱却可以跨越语言、种族和国界。

得到指导老师奥黛·阿瓦迪亚提供的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线索后,克丽丝与田洪敏又将探索的目光瞄准了大洋彼岸。

那是1940年夏天,时年31岁的爱国音乐家刘良模赴美宣传抗战。在纽约,他结识了有“世界歌王”之称的保罗·罗伯逊。

“我们黑人和中国人民同样是被压迫的民族,我们要向坚决抗日的中国人民致敬。我要学会几首中国歌;我要把中国人民的歌曲唱给全美国和全世界的人听。”罗伯逊向刘良模问起中国抗战状况后说。

1937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远在大洋彼岸的保罗·罗伯逊注视着中国局势,他也在不同的集会上公开声讨日本的侵华战争。

与刘良模相识后,罗伯逊开始跟着他一字一句的学唱中国歌曲,包括当时已在中国广为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罗伯逊与刘良模组织的“华侨青年歌唱队”,以歌唱、演讲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国人民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同年由罗伯逊主唱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多部中国抗战歌曲录制出版。

这套唱片共3张,收录了《凤阳花鼓》《大路歌》《到敌人后方去》等6首中国歌曲, 唱片封面以长城墙砖图案为背景,印有抗战时期中国士兵和儿童的形象。这套唱片统一命名为《起来》,副标题为英文,意为“新中国之歌”。

曲中有山河?中外青年探索国歌往事

1941年,唱片《起来》在美国发行

时隔80年后,这套唱片的英文副标题又被克丽丝和田洪敏为新摄制的动画短片命名,以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

从工厂车间、餐馆酒吧到田间农场,《义勇军进行曲》等中国抗战歌曲开始在美国广为传唱。

“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反抗敌人的力量源泉。”宋庆龄在唱片的扉页上写道,“我很高兴得知保罗·罗伯逊将一些最好的歌曲翻唱给美国人,这是我国所有人民发出的声音……愿我们的老民谣和融合东西方音乐形式的新歌曲成为另一种连接自由人民的纽带。”

保罗·罗伯逊等人将唱片发行部分收益,捐赠给了宋庆龄担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用于支持中国抗战。

<h3>“纸短情长”背后历史遗憾</h3>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外方指导老师奥黛·阿瓦迪亚颇为惊讶地说,“身边的很多中国朋友却并不了解它。”

在摄制完成《新中国之歌》时,克丽丝与她的中国伙伴田洪敏也恨“纸短情长”——受纪录片时长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完整地讲述保罗·罗伯逊与中国国歌的故事。

不过,随着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在海内外热播,中外青年已开始携手探索国歌往事,共同追溯那段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聂耳、田汉、保罗·罗伯逊等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的热词。

罗伯逊的父亲是从尼日利亚被贩卖到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奴。南北战争期间,老罗伯逊逃离了奴隶种植园,参加了南北战争,进入大学读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牧师。

曲中有山河?中外青年探索国歌往事

保罗·罗伯逊

种族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总是挥之不去。少年时,罗伯逊依靠专业球赛和剧场演唱的收入,支付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并于1923年取得法律学位,但由于强烈的种族区隔,罗伯逊无法在律师界施展抱负,只好继续在剧院表演谋生。

罗伯逊一生投身反对法西斯主义、追求少数族裔平等权利的事业。他曾被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授予勋章,也曾获得过苏联政府颁发的斯大林和平奖。

罗伯逊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抗战,与中国有着更深的情感渊源。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立即致电毛泽东主席,“我们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因为它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人类自由的一个伟大力量。”

“前进!前进!(March On! March On)”,发完电报后,罗伯逊高兴地与朋友在大街上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并开始准备他的中国之行。

但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1950年,他就被取消了出国护照,还被美国各大剧院列入禁演名单,风云一时的罗伯逊逐渐消失在公共空间中,直到1976年1月不幸离世。

罗伯逊一生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却一直期待着他的中国之行。1958年4月,罗伯逊在《致中国人民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来到你们的国土向你们表示我的敬意,但愿这一天快点到来。”

<h3>穿透时光的力量</h3>

“罗伯逊的故事值得世界铭记。”做出拍摄《新中国之歌》的决定之后,克丽丝也觉得极富挑战,“影片涉及国歌的历史,难以进行实地拍摄,甚至影像资料都很少,更多的是图像和文字。”

与指导老师奥黛、制片人田洪敏商量后,克丽丝决定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新中国之歌》,并转变叙述地视角,将镜头从聂耳、田汉转移到刘良模、保罗等人身上,从而突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国际影响力。

裁剪、聚焦、拍摄、检查,克丽丝带领摄制团队用大量的照片和动画图案,一帧帧地让历史资料动了起来。

2021年9月26日的展映式上,《新中国之歌》压轴出场,克丽丝和田洪敏紧张、忐忑又欣喜。她们担心,尽管定格动画能够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但是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曲中有山河?中外青年探索国歌往事

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海报

“如果播放器出现问题,画面可能会卡住。”制片人田洪敏甚至还担心播放器出现技术故障。

首映式上,《新中国之歌》赢得了业界专家的好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所副所长朱新梅指出,通过挖掘一段不为人知的中国国歌国际传播的故事,这部短片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交往,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与画面、历史与现实、清新与厚重,交织汇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旋律。”作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组委会委员,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认为,《新中国之歌》全片以定格动画技术的独特呈现方式,重构了静态文献资料,重现了这首著名歌曲在当年电影中、在中华大地上,以及流传到美国之后的不同演唱版本。

新颖活泼的形式也获得中外广大青少年网友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李政认为,短片《新中国之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也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国歌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加拿大网友安德鲁表示,短片用颇具创意的方式为外国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新角度,既有趣又生动。

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新中国之歌》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圳雅文教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正式公开展映。

南方周末记者 于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