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京成功首演

作者:中国企业报
  题记:20岁,青春洋溢,朝气蓬勃。打开记忆的闸门,回看20岁的你,是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无限的奥秘,还是漫步在优美的校园中感受书香的气息?是沉浸在爱情的无边幸福里,还是已经开始品尝生活的艰辛?然而,当一场美好的爱情被迫卷入家国爱恨,当踌躇满志的理想遭遇现实黑暗,20岁的他们,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5月17日晚,由北京杂技团出品的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万胜剧场迎来第一场演出。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华永之、方定妤与当代青年一样,渴望陶醉在鸟语芬芳的美丽校园,畅想沉浸在翰墨飘香的书海世界。然而,在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大背景下,他们毅然选择用炽热青春守护锦绣山河,谱写了一曲壮丽华美的青春之歌。《中国企业报》记者受邀观看了首场演出。

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京成功首演

  以现代视角,唤起当代青年人的爱国风尚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永远安定,是北京城经典的城门建筑之一,也是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400多岁的永定门,像是一位时光见证者,见证北京的发展,见证中国的富强。《永定山河》的编剧刘明秋表示,该剧创作的初衷是希望以现代视角唤起当代青年人的爱国风尚,青春、爱情、事业、命运……当面临无数个个人抉择时,我们青年人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回望历史,正是无数个热血青年的家国情怀成就了如今的岁月静好,他们在披荆斩棘中开天辟地,在劈波斩浪中奋发有为,以青春之名,投身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们当代的年轻人又将写下怎样的青春答卷,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京成功首演

  360°旋转舞台,抒写“新杂技”美学范式

  《永定山河》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二零二二年度资助项目,该剧汲取了天桥杂技艺术的精华,让中幡、皮条、软钢丝、飞绸、草帽、单手对立等天桥杂技绝活,在可360°旋转的酷炫舞台上轮番上演,或展现中国青年示威游行的血气方刚,或渲染我军与日军激烈对抗的紧张气氛,或演绎男女主角缠绵悱恻的美好爱情,或再现中国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通过首创的360°旋转舞台+侧台延伸装置,扩展了舞台的叙事空间,抒写了“新杂技”的美学范式,更为观众打造了全方位沉浸式的形体艺术体验。

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京成功首演

  南中轴璀璨之光,首次闪耀天桥舞台

  该剧运用前沿新潮的舞台艺术装置,打造诗意化、意象化的可移动舞台场景,将北京南中轴的壮美景观化作整个故事线上闪光的珍珠,展现出北京中轴线无与伦比的璀璨之光。同时,结合北京中轴线上的实景,全剧巧妙将钻圈等传统杂技道具作形象化全新设计,运用光影置景手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尽显天桥杂技的“难、奇、绝、美”。

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杂技剧《永定山河》在京成功首演

  三大系列IP剧目,共筑交融性美学风格

  北京杂技团是北京市非遗项目“天桥杂耍”的传承保护单位,1957年诞生于北京民俗文化圣地——天桥,赓续着新中国现代杂技的起源——天桥杂技的文脉。除打造京味文化IP剧目《永定山河》之外,北京杂技团结合时尚元素和传统杂技艺术,创新“杂技+”模式,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近几年,北京杂技团通过创世神话新杂技IP剧目《斗水》、《涿鹿之战》、《四季》、《大地》焕发中国杂技艺术别具一格的新锐气,通过经典文本改编IP剧目《春望-小萝卜头》探索新媒体时代杂技艺术的突围之路,共同推动着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交融性美学风格正在生成。(本报记者 张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