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作者:琴溪之娱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若圣经中的天使实为蹲守于黑暗中的嗜血怪物,神迹的降临也只是撒旦的献礼,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重构信仰的本质?导演迈克尔・弗拉纳根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

《午夜弥撒》将观众带到一座与世隔绝的残弱小镇──克罗克特岛,这座小岛曾因丰盛的渔获资源而兴盛,却敌不过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的问题,最终仅存了一百多位的居民。克罗克特岛如同一处神弃之地,一步步地走向了无可避免的衰亡。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前几年小镇上发生的石油公司污染事件,使得当地居民渔获量大减,日子过得是举步维艰。小镇的重心围绕着圣帕特里克教堂。尽管如此,信仰的力量日益衰弱,小小的教堂里时常都容纳不满信徒。

那么在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中,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h1>

在此,本剧向观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神的虔诚信仰真的能够解救信徒于苦难之中吗?

男主角莱利出狱不久后回到了小镇上,他陪着父母上礼拜,内心却对信仰充满质疑。他无法忘记在他酒驾出事的那天,上帝带走了那位脸上插满碎玻璃的受害女孩。强烈的负罪感使其难以放下自己犯的过错。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莱利尖锐地指出,真正良善之人并不会遭到上帝的善待,就像在那场车祸中,上帝降下的惩罚并不是给莱利,而是那位无辜的路人。

在莱利居室场景的布置中,也隐喻了影集中探讨的「罪与罚」主题。

在其居室的墙面上,贴着一张1995年上映的电影《火线追缉令》的海报。《火线追缉令》探讨了天主教教义的七宗罪,与莱利本人的罪人身份相互呼应。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此外,除了质疑信仰的本质,在「人」加入了体系后,更引申出更深层的社会性问题。特别是人性的贪婪加上以信仰之名的护航,剥削的永远是下层诚实善良的信徒。

在石油污染事件后,石油公司提出了和解金,镇上的虔诚信徒比佛女士鼓吹大家接受和解,并主张要把这份「上帝的恩赐」贡献一部分给教会。然而,事实上这些和解金根本无法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人们捐献给教会的钱不明不白地流向了比佛女士的口袋,最终一部分成了华丽的居民活动中心。在那些人口稀少的小镇中,小镇上的教堂总是意外地富丽堂皇,与居民们贫苦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信徒们渴望和上帝沟通,然而在这之中的得利者却是教会。

在剧中,教会的形象就如同是那位鼓吹民众捐献的比佛女士,看似热诚、善心,实际上却歹毒到会毒杀别人的宠物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神迹将临之际</h1>

在莱利对信仰提出质疑后不久,镇上却开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神迹: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半身不遂的女孩能够从轮椅上站起来、卧病在床的老妇人病情好转、年长者的身体变得健朗、近视者视力恢复……仿佛真是验证了教堂外贴着的圣经标语:

「耶和华是我的光,是我的拯救。」

这一切神迹的产生正是来源于老主教的「圣地朝圣之旅」,他在一处神秘的洞穴内发现了在黑暗中栖息的「天使」。「天使」在袭击老主教之后,又喂他喝下了从手腕上流出的宝血。于此,主教将此一情景与他的所言相互对比:「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老主教的罪过真如被神赦免了一般,他从死亡中苏醒、重返人间,化名为保罗神父回到了小镇。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讽刺的是,在这神迹降临的第三集,又名为「箴言」。「箴言」又指「智慧」,老主教将一生奉献给教会,却在将死之际误将洞穴里的吸血怪物视为天使,并将其带回岛上。化名保罗神父的老主教,也正隐喻着在传扬福音的「使徒保罗」。

但与使徒保罗相反的是,他散播的是致人于死的吸血鬼病毒。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神不会这么行事的」</h1>

在这座以教堂为镇中心的小岛上,穆斯林警长因为不会去教堂礼拜而被排拒于外。

在这座保守又封闭的小镇里,警长与儿子因为他们的信仰,显得格格不入。当神迹在小镇四处传播时,警长坚定地对儿子说道:「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神迹不会降临在特定的人身上,却让另一部分的人陷入苦难。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警长与镇民之间的隔阂,不仅仅在于信仰上的不同,还包含镇民们对于种族的偏见。

在警长转职到岛上之前,他曾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保护这个国家。但即使晋升速度越来越快、职位越来越高,他最终还是不被警方所信任。更具体来说,他是不被自己的国家所信任的。在被国家背弃后,其来到这座平静的小岛上,试图远离城市里的尔虞我诈。直到小镇上发生种种异事后,警长仍因为警惕于自己的种族身份而不敢前往教堂调查。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h1>

当镇上的人们听闻了教堂里发生的神迹后,他们又重拾信仰,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堂集会。

首先改变的是人们对于信仰的狂热,在抛弃了现代医学后,开始深信着神能够解决一切的病痛。而神职人员更将自己的身份哄抬,认为自己的身份高于世人。因此,即使神父因一己之私伤害了他人,依旧毫无罪恶感,更将此视为是神的旨意。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众人沉浸在这迷醉的狂欢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当神父邀请教徒们喝下致死的毒药,多数人皆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现场宛如1978年琼斯镇事件的翻版,在一场集体性自杀的死亡现场后,信徒深信着上帝将会复活他的子民。事实上,这却是引发小镇上最大悲剧的导火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结语</h1>

《午夜弥撒》由擅长恐怖叙事的迈克尔・弗拉纳根所执导,在拍摄这部剧之前,其以《鬼入侵》红遍全球。弗拉纳根擅长对故事背景的铺陈,并一步步引领观众走入那神秘诡谲的恐怖气氛中。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迈克尔・弗拉纳根另一部作品《寂林杀机》里,女主角为一位作家,而她撰写的小说正是名为《午夜弥撒》。导演在影集的细节处埋下了彩蛋,呼应着他所创作的每部作品。

迈克尔・弗拉纳根在这部作品中投射出对教义和整个信仰体系的质疑,他说:

「如果这是一个寓言,那么故事中的天使并不代表吸血鬼或恐怖的象征,但它代表了任何信仰体系中的腐败,它代表了原教旨主义和狂热主义。」

以《午夜弥撒》挑战人与信仰间的辩证关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吗?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难之中?神迹将临之际「神不会这么行事的」癫狂信仰与民粹主义结语

在故事的末尾,作为吸血鬼的天使拖着他残败的翅膀逃亡,但观众永远不会知道,它最后究竟是会在烈日中燃烧殆尽,抑或是躲回某个阴暗的角落中,伺机而动?正如同当今社会对信仰的狂热,就像是那角落中的天使,终将从洞穴中爬出、迷幻众人的心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