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若聖經中的天使實為蹲守于黑暗中的嗜血怪物,神迹的降臨也隻是撒旦的獻禮,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重構信仰的本質?導演邁克爾・弗拉納根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

《午夜彌撒》将觀衆帶到一座與世隔絕的殘弱小鎮──克羅克特島,這座小島曾因豐盛的漁獲資源而興盛,卻敵不過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的問題,最終僅存了一百多位的居民。克羅克特島如同一處神棄之地,一步步地走向了無可避免的衰亡。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前幾年小鎮上發生的石油公司污染事件,使得當地居民漁獲量大減,日子過得是舉步維艱。小鎮的重心圍繞着聖帕特裡克教堂。盡管如此,信仰的力量日益衰弱,小小的教堂裡時常都容納不滿信徒。

那麼在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中,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h1>

在此,本劇向觀衆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對神的虔誠信仰真的能夠解救信徒于苦難之中嗎?

男主角萊利出獄不久後回到了小鎮上,他陪着父母上禮拜,内心卻對信仰充滿質疑。他無法忘記在他酒駕出事的那天,上帝帶走了那位臉上插滿碎玻璃的受害女孩。強烈的負罪感使其難以放下自己犯的過錯。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萊利尖銳地指出,真正良善之人并不會遭到上帝的善待,就像在那場車禍中,上帝降下的懲罰并不是給萊利,而是那位無辜的路人。

在萊利房間場景的布置中,也隐喻了影集中探讨的「罪與罰」主題。

在其房間的牆面上,貼着一張1995年上映的電影《火線追緝令》的海報。《火線追緝令》探讨了天主教教義的七宗罪,與萊利本人的罪人身份互相呼應。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此外,除了質疑信仰的本質,在「人」加入了體系後,更引申出更深層的社會性問題。特别是人性的貪婪加上以信仰之名的護航,剝削的永遠是下層誠實善良的信徒。

在石油污染事件後,石油公司提出了和解金,鎮上的虔誠信徒比佛女士鼓吹大家接受和解,并主張要把這份「上帝的恩賜」貢獻一部分給教會。然而,事實上這些和解金根本無法解決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人們捐獻給教會的錢不明不白地流向了比佛女士的口袋,最終一部分成了華麗的居民活動中心。在那些人口稀少的小鎮中,小鎮上的教堂總是意外地富麗堂皇,與居民們貧苦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信徒們渴望和上帝溝通,然而在這之中的得利者卻是教會。

在劇中,教會的形象就如同是那位鼓吹群眾捐獻的比佛女士,看似熱誠、善心,實際上卻歹毒到會毒殺别人的寵物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神迹将臨之際</h1>

在萊利對信仰提出質疑後不久,鎮上卻開始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神迹: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半身不遂的女孩能夠從輪椅上站起來、卧病在床的老婦人病情好轉、年長者的身體變得健朗、近視者視力恢複……仿佛真是驗證了教堂外貼着的聖經智語:

「耶和華是我的光,是我的拯救。」

這一切神迹的産生正是來源于老主教的「聖地朝聖之旅」,他在一處神秘的洞穴内發現了在黑暗中栖息的「天使」。「天使」在襲擊老主教之後,又喂他喝下了從手腕上流出的寶血。于此,主教将此一情景與他的所言互相對比:「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老主教的罪過真如被神赦免了一般,他從死亡中蘇醒、重返人間,化名為保羅神父回到了小鎮。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諷刺的是,在這神迹降臨的第三集,又名為「箴言」。「箴言」又指「智慧」,老主教将一生奉獻給教會,卻在将死之際誤将洞穴裡的吸血怪物視為天使,并将其帶回島上。化名保羅神父的老主教,也正隐喻着在傳揚福音的「使徒保羅」。

但與使徒保羅相反的是,他散播的是緻人于死的吸血鬼病毒。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神不會這麼行事的」</h1>

在這座以教堂為鎮中心的小島上,穆斯林警長因為不會去教堂禮拜而被排拒于外。

在這座保守又封閉的小鎮裡,警長與兒子因為他們的信仰,顯得格格不入。當神迹在小鎮四處傳播時,警長堅定地對兒子說道:「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神迹不會降臨在特定的人身上,卻讓另一部分的人陷入苦難。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警長與鎮民之間的隔閡,不僅僅在于信仰上的不同,還包含鎮民們對于種族的偏見。

在警長轉職到島上之前,他曾有遠大的抱負,希望能保護這個國家。但即使晉升速度越來越快、職位越來越高,他最終還是不被警方所信任。更具體來說,他是不被自己的國家所信任的。在被國家背棄後,其來到這座平靜的小島上,試圖遠離城市裡的爾虞我詐。直到小鎮上發生種種異事後,警長仍因為警惕于自己的種族身份而不敢前往教堂調查。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h1>

當鎮上的人們聽聞了教堂裡發生的神迹後,他們又重拾信仰,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堂集會。

首先改變的是人們對于信仰的狂熱,在抛棄了現代醫學後,開始深信着神能夠解決一切的病痛。而神職人員更将自己的身份哄擡,認為自己的身份高于世人。是以,即使神父因一己之私傷害了他人,依舊毫無罪惡感,更将此視為是神的旨意。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衆人沉浸在這迷醉的狂歡裡,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當神父邀請教徒們喝下緻死的毒藥,多數人皆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現場宛如1978年瓊斯鎮事件的翻版,在一場集體性自殺的死亡現場後,信徒深信着上帝将會複活他的子民。事實上,這卻是引發小鎮上最大悲劇的導火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結語</h1>

《午夜彌撒》由擅長恐怖叙事的邁克爾・弗拉納根所執導,在拍攝這部劇之前,其以《鬼入侵》紅遍全球。弗拉納根擅長對故事背景的鋪陳,并一步步引領觀衆走入那神秘詭谲的恐怖氣氛中。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邁克爾・弗拉納根另一部作品《寂林殺機》裡,女主角為一位作家,而她撰寫的小說正是名為《午夜彌撒》。導演在影集的細節處埋下了彩蛋,呼應着他所創作的每部作品。

邁克爾・弗拉納根在這部作品中投射出對教義和整個信仰體系的質疑,他說:

「如果這是一個寓言,那麼故事中的天使并不代表吸血鬼或恐怖的象征,但它代表了任何信仰體系中的腐敗,它代表了原教旨主義和狂熱主義。」

以《午夜彌撒》挑戰人與信仰間的辯證關系,信仰真能拯救信徒嗎?神将解救世人于苦難之中?神迹将臨之際「神不會這麼行事的」癫狂信仰與民粹主義結語

在故事的末尾,作為吸血鬼的天使拖着他殘敗的翅膀逃亡,但觀衆永遠不會知道,它最後究竟是會在烈日中燃燒殆盡,抑或是躲回某個陰暗的角落中,伺機而動?正如同當今社會對信仰的狂熱,就像是那角落中的天使,終将從洞穴中爬出、迷幻衆人的心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