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到了四年级后,已经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再到三年级写自己的经历,已经写了很多作文,对作文已经不陌生了。
这就到了让孩子全面了解作文,深度理解作文的时候了。如果这时不让孩子理解到底什么才是好作文,他们就会习惯地认为好作文就是有好词好句,有修辞手法,语言美。甚至有些家长朋友,一直还认为好作文就是语言优美。
四年级开始让孩子对作文有全面的了解,就为以后再写作文确立了方向,打下了基础。不然,孩子就会误入歧途,越走越远,很难触及作文的本质,也就很难理解语文的精髓。作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本身就是一体的东西,现在太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恰恰却是在作文上套模板,在阅读上套公式,在语文基础知识上讲做题技巧。这看似为了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却让孩子离语文越来越远,越学越抓不住重点。
那么,四年级开始,就让孩子对作文有整体的把握,对孩子以后语文的学习,意义深远。
下面我们开始对作文进行深入的剖析。
作文有四大构成,这四大构成全部合格才算是好作文。从小学考试到高考,作文打分都是从这四大构成来着手的。
一切的材料、语言、结构都是受中心支配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只要中心不明确,作文就失了灵性,丢了灵魂,就不会对读者有什么影响。一篇作文的质量,很大程度是中心决定的,作文的厚度、深度、广度、无一例外看一下作文的中心就明白了。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文时,一定要让孩子的作文有真情实感,有独特的角度,有新颖的认知,这就在中心上确定了位置。中心深刻固然很好,但是,“深刻”很害人,因为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还处于表象,急功近利要求孩子的作文一定要“深刻”,这要不得。
作文的中心必须有材料匹配,正是有了材料中心才不再是一句空话。中心和材料共同构成了作文的内容。中心就是一句话,这句话要用整篇文章去诠释,就必须有材料作为支撑。写“我的妈妈很善良”,必须要有具体的事情来说明妈妈是怎么善良的。不然,整篇作文写满了“我的妈妈很善良”,也不过是空喊口号,毫无意义。
——好人好事,一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我的妈妈,一定是我生病了,背我去医院,或是下雨了,给我送雨伞。这些材料已经散发了腐烂的气味,写到作文里只会让自己的作文也腐烂。家长朋友辅导孩子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这些。之前我们的文章中谈到让孩子多观察,多感悟,那都是在为作文的材料做储备。
作文内容要好,形式也要美。(对这几部分的深度理解,可以让孩子参加我们的“作文思维训练营”)
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是“老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大段,结尾一段。在形式上很不好看。孩子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老师说了,这叫‘总分总’。”好一个“总分总”!其实,“总分总”是指作文的整体框架,但,并不等于段落上就一定是三段,在“分述”的部分,完全可以分几段,写得更详细,更有层次感。比如写春雨。开头和结尾都可以以“总”的形式写“我爱春雨”,在主体部分完全可以分三段“春雨的特征”“春雨的珍贵”“雨后人们的表现”来写,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五段。
再比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头和结尾也可以“总述”“这件事让我难忘,这件事的意义。”在主体部分,也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分为三段,加上开头和结尾,也是五段。
当然,我们辅导孩子写作文并不是一定让孩子从“老三段”变为“五段”,而是说,作文的结构上可以更完美,更有层次感,更能把材料展现地清晰、明了。
好的作文,语言一定是通顺、优美的。但是,这个优美并不等于就是用了成语,引用了古诗词、名人名言。
家长朋友辅导高年级的孩子写作文时一定要记住,关于描写的语言,我们还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多次讲述,这里就不过多地展开了。
辅导高年级的孩子写作文,把握了这四点,方向就对了,就不会厚语言,而薄其他三项了。相信孩子懂了这四点后,作文就越写越出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