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作者:澳古说历史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在西安事变后达成的两党第二次合作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5日,我党中央发布命令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八路军成立后,原定由叶剑英担任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然而叶帅此时正在南京担任我党驻南京办事处代表一职,负责协调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并协助周总理营救被国民党暗地囚禁的战友,事务繁忙至极,根本无暇顾及八路军指挥部的工作。

考虑到这点,故而中央军委决定让副参谋长左权暂行参谋长之事,并设前方总指挥部,由左权任前指参谋长,负责八路军的军事指挥、协助朱、彭两位首长工作。

1942年5月,日军出动大兵团对太行山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突袭我军前方总指挥部。为给前指争取转移的时间,身为参谋长的左权主动要求带队断后。25日,左权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左权牺牲后,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纵使朱、彭两位老总因左权将军的牺牲还处于悲痛之中,但是军中事务繁忙,总部副参谋长、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又是军中最为重要的职务,若长时间没人接任,军务必然会被耽搁,因此必须尽快上报党中央,让党中央尽快决定新的参谋长人选。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抗日名将左权将军

此时,彭老总经过慎重的考虑,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参谋长的人选名单。在这份名单里,彭老总向中央军委推荐了三个人选,分别是林彪、叶剑英和滕代远。

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这个职务是我军最为重要的一个职务,关乎着我军未来的生死存亡,选好了我军就能走向强盛,遇强则强。反之若选不好我军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因将相不和遭到挫折。

因此,这么重要的位置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找一个人来就能担任的。首先,他必须要有敏锐的战场嗅觉,能判别出战场上情报的真假,从而给上级首长提供准确可行的建议;其次要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能够在上级首长做出错误的决定时,勇敢指出,并加以改正;最后要有足够的威望,只有战士们服他,他才能管理好部队。

此时,彭老总推荐的三位人选都符合这三个条件,林彪、叶剑英、滕代远三人在当时都是我最为合适担任前指参谋长的人选,林彪是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名将,叶剑英则是在北伐战争就已成名的老将,滕代远则是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之一,他们三人都是有资质、能力去领导八路军的。

在一番斟酌之后,中央军委最终决定让滕代远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职务。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滕代远

为什么中央军委会选择滕代远呢?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当时只有滕代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承担起前指参谋长的职责。

在当时,林彪被我党派到重庆和周总理一起,负责我党与蒋介石继续合作抗日的谈判,而这一谈就是一年多时间,显然林彪是无法抽身去担任前指参谋长的;叶剑英当时已是身兼数职,不但是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参谋长,还是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军事学院副院长,此时的叶帅已经是分身乏术,显然也无法再无兼顾前指参谋长这个事务繁忙的职务。由此,最终军委决定由滕代远担任前指参谋长。

其次,选择由滕代远担任前指参谋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滕代远与彭老总早有合作的经验,无需经过过多的磨合,两人就能迅速且默契的投入到指挥工作中。1928年时,滕代远和彭老总曾经一起在湖南平江发动平江起义,当时彭老总任红五军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再是,滕代远的资历、能力和威望足够去担任前指参谋长,且也能领导好八路军。

滕代远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或许不太熟悉,但是他却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创始人,也是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对于新中国而言,他的功绩不逊任何一位新中国的功臣元勋。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平江起义起义歌

滕代远,1904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的苗族农户家庭,是我党很少见的少数民族将领。1923年,滕代远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深造,在校期间曾与一些进步同学组织了麻阳新民社,创办了当时较为知名的校刊《锦江潮》。次年,滕代远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一批党员。

自加入我党开始,滕代远就积极活跃于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在湖南一带宣扬共产思想,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1928年7月22日,滕代远与彭德怀、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县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并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中旬,滕代远与彭老总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而后与其合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三团,这时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团党代表。

平江起义能够胜利,滕代远功不可没。事后彭老总就曾经说过,没有滕代远就没有之后的红五军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当时解除反动武装、策反中下级军官等计划的制订与部署,滕代远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0年,红三军团成立,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同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县会师,并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滕代远任副总政治委员兼三军团政治委员,而此时毛主席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这时滕代远的职务跟毛主席相差无几,可见他在党内的资历是很深的。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表

1933年,滕代远开始担任苏维埃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并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在反“围剿”作战中,滕代远准确洞悉敌人的军事部署,便向我党领导人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建议,为我军取得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也获得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9月,赴苏联学习,并出席了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12月回归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负责协助党中央指挥八路军、新四军等我党军队与日军作战。

1939年晋西事变后,滕代远奉命赴晋西北地区指挥我军进行反顽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壮大了我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并发起组建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新鲜血液。

如此资质、如此能力、如此威望,不正是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的最佳人选吗?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1949年1月2日,滕代远、林一和孩子们照于华北军区司令部驻地平山县

由此,基于以上原因,最终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前指参谋长,协助彭老总工作。之后,滕代远与彭老总精诚合作,先后参与指挥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战役,在华北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指挥着前线军民英勇抗战,一步步渡过了难关,为八路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不朽之功绩。

1948年滕代远又担任铁道部部长,负责全国铁路的修建。当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是尽全力为解放军提供交通便利。

以滕代远的资历、能力及为新中国所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按照正常情况,55年授衔的时候,滕代远再怎样也会被授上将军衔,单凭资历和战功这是毋庸置疑的,当初平江起义时,与滕代远一同领导起义的彭老总就被授予了元帅军衔,而到1930年时候,他就是红一军团副总政治委员,与毛主席地位相当。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是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前指参谋长。

由此可见滕代远当时的地位是有多高,以这等地位在55年授衔时,滕代远绝对是有资格被授上将衔的,可事实上最后他却没有被授予任何的军衔,这是为什么呢?

滕代远:左权之后八路军参谋长,因主席一句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

滕代远陪同毛主席视察铁路

这和滕代远最后的选择有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滕代远服从党的安排,退出军队,进入人民政府,担任铁道部部长一职。也就是说在55年授衔的时候,滕代远早已不在军队任职。

而在当时授衔时,毛主席就指出:“转到地方任职的干部,原则上不参与军衔评定为好”。由此,滕代远就决定听从毛主席的话,主动放弃军衔评定,他觉得:"我只需要在祖国后面付出就行,这些我不在乎",滕代远部长的这等格局实在是令人钦佩。

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老前辈在北京因病逝世。临死之前他还执笔写下了"服务"两个字,足出滕老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他的一生都在默默做事,低调生活,着实令人钦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