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作者:耳东话史

“内力”二字具体指的是什么,哪怕是自诩资深武侠迷的人也很难概括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多数武侠故事中都有类似设定,那就是内力越为深厚的人,实力往往也就越高,而在顶尖高手的对决中决定胜负的关键点还就在于这“内力”二字。

金庸武侠体系中,内力最深厚的人是谁?每每论及这类问题,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莫过于《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和虚竹这两位主角,他们从无名之辈摇身一变成为顶尖高手,靠的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内力,尤其是那段誉,先后吸走了二十多人的内力。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张无忌剧照)

段誉的实力比起被誉为“金庸全书最强主角”的张无忌又如何?

一、段誉的内力

段誉与虚竹相比,哪一方内力更为深厚?从表面来看,虚竹是吸走了逍遥三老的内力,但无崖子已是个风烛残年之人,常年以内力续命,内力怕是不太精纯,而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也只是被吸走了余下的一部分内力,虚竹的内力虽非常人所能相比,但相对于段誉而言,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段誉的优势在于他直接学了北冥神功,只要他乐意,他还能够吸更多高手的内力,不过哪怕只看他在正篇故事中吸来的内力,也已经算得上是震古烁今的级别。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虚竹剧照)

他先是吸走了无量剑派那七位弟子的内力,那七人不过是杂鱼级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万劫谷一役,段誉吸走段延庆、叶二娘、岳老三、云中鹤、钟万仇、崔百泉、黄眉僧这七人的部分内力,那可就含金量十足了,可以说此时段誉的内力已是足以与武林中的一流高手相比。

再到天龙寺中,段正明和天龙寺的四位本字辈的高僧也被他吸走一部分内力,若非枯荣打断,那几人非被他吸死不可。

曼陀山庄吸走严妈妈的内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鸠摩智剧照)

再到后来西夏驸马大选一役,他在枯井中吸走鸠摩智毕生内力,这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内力,此时段誉的内力已是书中最深厚的级别了。

不过被金庸誉为全书第一主角的张无忌似乎也不弱于他。

二、张无忌的九阳神功

段誉那能够吸走他人内力的北冥神功已经是“犯规”的存在,然而张无忌所学的九阳神功也毫不逊色,不过那又是另一个角度的强了。

九阳神功的强势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使用者拥有源源不断的内力,书中就强调过这一点。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段誉剧照)

原著道:“可是在烈日之下,黄沙之中,奔跑三日三夜当真谈何容易,他奔到傍晚,已口干唇燥,全身汗如雨下。但说也奇怪,脚下却毫不疲累,积蓄了数年的九阳神功一点一滴地发挥出来,越使力,越加精神奕奕。”

张无忌连跑三天三夜不仅没有力竭,反而愈发有劲,可想而知这九阳神功有多“神”,或许有人要说了,觉远当年也学了九阳神功,为何却活活累死?其实很简单,张无忌在那乾坤一气袋中打通了身体各处玄关,而觉远哪有这般奇遇?用书中的话说便是:“这等机缘自来无人能遇,而这宝袋一碎,此后也再无人有此巧遇。”

如此看来,段誉是明面上有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内力,然而张无忌则是有深不可测的内力,比如对比他们的实力,还是从实战来看最为直观。

三、硬刚敌人显差距

两人在书中都有与人刚正面的战绩,而前文提到过,高手对决,若到了刚正面的时候,比的便不是招式,而是内力深厚的程度,你且看吸了二十多位高手内力的段誉面对慕容复时是何表现?

原著道:“慕容复见他来得奇快,反手啪的一掌,正中他脸面。段誉右颊登时皮破血流,痛得眼泪也流了下来。他这凌波微步本来甚为神妙,施展之时,别人要击打他身子,确属难能,可是这次他是出手去攻击旁人,这么毛手毛脚地一抓,焉能抓得到武功绝顶的姑苏慕容?给他一掌击来,段誉又不会闪避,立时皮开肉绽,苦不堪言。”

段誉吸了二十多位高手的内力,他比张无忌强?慕容复出手就有答案

段誉此时的表现,只能用“破防”二字来形容了,他内力虽是深厚,却仍是挡不住慕容复一击,直接皮开肉绽,可见实力差距之悬殊,但你想这掌若是打在身怀九阳神功的张无忌身上,皮开肉绽的怕是慕容复自己吧?

再看张无忌的经历,他在武当一役也与阿二有过一次正面交锋。

原著道:“想将他身子带歪,不料这入内力太强,反粘得自己跌出了一步。张无忌雄心陡起。心想:‘我倒跟你比拼比拼,瞧是你的西域少林内功厉害,还是我的九阳神功厉害。’见他挥掌劈到,便也挥掌劈出,那是硬碰硬的蛮打,丝毫没取巧余地,双掌相交,砰的一声巨响,两人身子都是一晃。”

这即是对内力驾驭纯熟的表现,与人硬刚,哪怕不能击败敌人,也不至于让自己受伤。

与人正面硬刚无疑是最能够体现内力的时候,而段誉和张无忌在类似情况下的表现却相差甚远,所以尽管段誉内力极深,也远非张无忌的对手,金老认为张无忌是自己笔下最强主角,也不无道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