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理的味道是非常甜的
生平简介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金华义乌人。
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又返回故乡翻译《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后因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此后,他在复旦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1949年后,陈望道历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1977年10月29日,在上海病逝。
首译宣言
精通日语英语、 汉语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让陈望道成为《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翻译者的最佳人选。
1920年初,激动之余又倍感荣光的陈望道带着英、日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了他的故乡。
为了避免干扰,他搬到了柴房独居,两个凳子架着一块大木板,白天当桌子晚上当床。
年久失修的柴房漏风漏雨,夜晚刺骨的寒风从缝隙中跑进来,冻得陈望道手脚冰冷,他一边哈气搓手,一边嘴里还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
一盏昏暗的油灯,《英汉词典》、《日汉词典》还有一摞草稿纸都分摊在桌子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望道的任务就是每天日以继夜地钻研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中文版本中的字眼,力求贴切准确。
不分昼夜的工作让陈望道整个人都瘦了一圈,陈母心疼儿子送来了粽子和红糖,然后再静悄悄地离开。
可当陈母进去收拾碗碟时,却被陈望道黑不溜秋的嘴给吓了一跳。
原来全神贯注的陈望道错把墨汁当成了红糖,蘸着墨水吃粽子吃得满嘴是墨,还全然不知。当母亲问他够不够甜的时候,他还说够甜了够甜了。
这在陈望道的心里可谓是“真理的味道是非常甜的”。
没有参考资料,还要讲究通俗易懂,陈望道用了比平常译书多五倍的时间,随处可见的精彩词汇,放到一百年后的现在也是非常通俗易懂。
陈望道两个多月的呕心沥血,将近两万字的《共产党宣言》翻译完成,中国也有自己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中译版首次在上海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他也成为共产党小组最早的八个成员之一。
可以说,这本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打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大门。
开天辟地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是共产党人的“开天辟地”,它让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青年看到了希望,让无数民主主义战士和改良主义者纷纷化身为共产主义战士。
毛泽东主席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周恩来总理在1949年的文学代表大会上坦言:“我们都是陈望道教导出来的。”
邓小平主席说他的入门老师就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主义ABC》。
就是这本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让中国翻开了新的一页。
要是没有它,中国可能抗不过民国的动荡不安,抗不过抗日的水深火热,抗不过国共两党相争。
《共产党宣言》带领我们走过了一百年,它同样也会带领我们走向更繁荣辉煌的一百年。
在此,敬仙颂缅怀陈望道先生,《共产党宣言》永存,共产党永存,我们相信先生带来的前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