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真理的味道是非常甜的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生平簡介

陳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漢族,中共黨員,浙江金華義烏人。

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成回國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後又傳回故鄉翻譯《共産黨宣言》。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書記,後因與陳獨秀發生沖突而退黨。此後,他在複旦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家。

1949年後,陳望道曆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

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和語言文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推動者。

1977年10月29日,在上海病逝。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首譯宣言

精通日語英語、 漢語功底深厚、具有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這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讓陳望道成為《共産黨宣言》漢譯本翻譯者的最佳人選。

1920年初,激動之餘又倍感榮光的陳望道帶着英、日版的《共産黨宣言》回到了他的故鄉。

為了避免幹擾,他搬到了柴房獨居,兩個凳子架着一塊大木闆,白天當桌子晚上當床。

年久失修的柴房漏風漏雨,夜晚刺骨的寒風從縫隙中跑進來,凍得陳望道手腳冰冷,他一邊哈氣搓手,一邊嘴裡還時不時蹦出幾個英文單詞。

一盞昏暗的油燈,《英漢詞典》、《日漢詞典》還有一摞草稿紙都分攤在桌子上。

在這樣的環境下,陳望道的任務就是每天日以繼夜地鑽研書中的馬克思主義,字斟句酌、反複推敲中文版本中的字眼,力求貼切準确。

不分晝夜的工作讓陳望道整個人都瘦了一圈,陳母心疼兒子送來了粽子和紅糖,然後再靜悄悄地離開。

可當陳母進去收拾碗碟時,卻被陳望道黑不溜秋的嘴給吓了一跳。

原來全神貫注的陳望道錯把墨汁當成了紅糖,蘸着墨水吃粽子吃得滿嘴是墨,還全然不知。當母親問他夠不夠甜的時候,他還說夠甜了夠甜了。

這在陳望道的心裡可謂是“真理的味道是非常甜的”。

沒有參考資料,還要講究通俗易懂,陳望道用了比平常譯書多五倍的時間,随處可見的精彩詞彙,放到一百年後的現在也是非常通俗易懂。

陳望道兩個多月的嘔心瀝血,将近兩萬字的《共産黨宣言》翻譯完成,中國也有自己的《共産黨宣言》。

《共産黨宣言》中譯版首次在上海出版,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他也成為共産黨小組最早的八個成員之一。

可以說,這本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打開了中國共産黨的大門。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開天辟地

《共産黨宣言》的出版是共産黨人的“開天辟地”,它讓苦苦思索中國出路的青年看到了希望,讓無數民主主義戰士和改良主義者紛紛化身為共産主義戰士。

毛澤東主席說《共産黨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獲。

周恩來總理在1949年的文學代表大會上坦言:“我們都是陳望道教導出來的。”

鄧小平主席說他的入門老師就是《共産黨宣言》和《共産黨主義ABC》。

就是這本書改變了中國的曆史走向,讓中國翻開了新的一頁。

要是沒有它,中國可能抗不過民國的動蕩不安,抗不過抗日的水深火熱,抗不過國共兩黨相争。

《共産黨宣言》帶領我們走過了一百年,它同樣也會帶領我們走向更繁榮輝煌的一百年。

在此,敬仙頌緬懷陳望道先生,《共産黨宣言》永存,共産黨永存,我們相信先生帶來的前進之光。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英雄時代第47期|陳望道逝世44年:一個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男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