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招远县有个年轻富商叫李万年。此人十分好色,总共娶了一妻六妾,共七个老婆,号称“七仙女”。为了把这“七仙女”照顾好,不让她们说闲话,这小子依次序,每晚同一个老婆睡觉。因为夜夜笙歌,他的身子骨很快就被掏空了。万历十年的十月,秋寒时分,李万年又得了一场重病,结果无药可救,一命呜呼了。
李家很快为这小子准备了丧事。郑伯在李家服侍多年,也是看着李万年长大的,对于少主人的离去,他十分悲痛。李万年老母亲几年前因为得青光眼,眼睛瞎了,她无法操办儿子的丧事,而李万年的父亲又过早的病逝了,于是李母就让郑伯操办儿子的丧事。郑伯忙前忙后,里外奔波,好不容易才买来棺材,将少主人放置其中。接下来就是停灵,等待亲友吊唁,然后选个吉日,将其送上山去葬了。

李万年死后的第二天,七个老婆都围在他的灵柩前哭哭啼啼,郑伯则在院门口接待李家亲朋。大约午时的时候,来了个穿着破旧的道士。他一手拿拂尘,一手拿钵,向郑伯化缘道,“施主行行好,给点儿吃的或是给几个赏钱吧。”
郑伯见这道士浑身脏兮兮的,很是生气,指了指院门前那个白事幡道,“你没看见我们府上死了人啊,你还来这里化缘?也不找个时候,你快赶紧走吧,我没空给你吃的。”
“什么,你们府上死了人啊?哈哈那再好不过了!”道士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一阵手舞足蹈,幸灾乐祸。
郑伯更加生气,抓起屋檐下的扫帚就驱赶那道士道,“你这人真不会说话,我家少主人死了,你不为他默哀也就罢了,竟然还说他死得好。你快赶紧走吧,不然我们家老太太知道了,还要找你的麻烦。”
道士一本正经道,“你咋不听我把话说完呢?我可没说你家主人死得好啊!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做法,让你家主人起死回生。不过嘛,我要收五十两银子作为酬劳。”
什么?五十两银子就可以让少主人复活了?郑伯一喜,立即扔了扫帚,抓住道士的手道,“此话当真?你可别骗我!”
“出家人不打诳语。”道士一脸认真。
郑伯更加高兴,连连说道,“好,你在这里稍站片刻,我去跟老太太和女主人禀报一声。”
虽然李家不缺这五十两银子,但郑伯没有啊!所以他想用五十两银子让李万年复活的话,还必须让老太太或是七个女主子知道。
道士答应郑伯在门口等候后,郑伯就飞跑着,将这个消息告诉老太君和七个女主子了。老太君听说有人能让死去的儿子复活,连连对郑伯说道,“快,快把那位高人请进来!”
而李万年的那七个婆姨却七嘴八舌地说道,“买几十副上等药材,也用不了五十两银子啊!那个道士肯定是借机敲竹杠的!郑伯啊,跟他讲讲价,问问三十两行不行,三十两不行的话,四十两也可以!但是五十两银子,实在太多了,坚决不给!”
感情高于四十两,就不让少东家复活了?郑伯心里很是不快,但女主人的话,他又不得不听,最主要的是,没人给他拿银子啊!于是郑伯只能按照她们的意思,到院门口来给道士回话了。
道士听说郑伯只给三十两银子,转身就走。郑伯救人心切,赶紧又劝住道士道,“道长请等等,我再去给女主人说说,让她们就出五十两银子,不再跟您讲价了,无论如何,也要把我们少东家救活啊!”
道士口头上答应,却在郑伯再次进院禀报后,转身离开了。郑伯出来后,哪里还有道士的影子。七个姑奶奶听说道士走了,纷纷责备郑伯跑慢了,怠慢了道士,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个道士找回来。
郑伯无奈,只得四处打听道士的下落。下午的时候,他好不容易在城南一个裁缝店外看到了道士,于是赶紧上前抓住他手道,“道长,我家女主人已经同意了,就给您五十两银子,请您跟我回去为少主人做法吧。”
“钱都是小事。不过还有个问题就是——要想让死人还阳,还必须让一个活人代替啊!也就是说,必须有人愿意为你们少东家去死,我才能救活他。”道士摸着他的山羊胡子,竟是一脸的难为情。
郑伯顿时惊了,“啊,还有这等怪事?”
道士点点头道,“嗯,这也不算什么怪事,这不过是那边的规矩而已。你去问问你家老太君或是你家女主子,她们有谁愿意替你家男主子去死。明日午时,我来你家院门口听你回话。”
“好,那有劳道长了。”郑伯抱抱拳,黯然回到了李府,将这个不算好的消息告诉了八个女人。李万年的七个老婆一听这话,立马摇头表示不愿意。李老太君一阵叹气之时,只得表态道,“老生年纪大了,也活不了几日了,不如就由我代替我儿去死吧!”
“老太太,您是一家之主,您不能做这个决定啊!不如让老奴代替少爷去死吧。”郑伯感念李家这么多年的照顾之恩,思量再三,做了这个决定。李万年七个老婆一听这话,立即破涕为笑地夸赞道,“郑伯您真是太懂事了,您真是李家的救命恩人啊!我们代表万年谢谢您了。”
李老太听了这话,觉得倒是合理,于是点头应允了。第二日午时,道士果然如约来到了李府门口,郑伯向他道明了遗愿,“道长,我们家女主人都还年轻,就这么死了,实在不值当。所以老奴想好了,老奴愿意替少东家去死,还望您尽快做法将他救活过来。”
“不急!既然你愿意替你们家少东家去死,那你抓紧时间,跟你亲朋好友告个别吧!明日午时,我再来这里做法。”道士说完这句,又离去了。李万年觉得这个道士想得太周到,于是他向老太君禀明了这事后,就去找他的亲朋一一告别了。
当然,为了不让众人伤心,他竭力装得很镇定。而且,他还拿出这些年李家给他的工钱,为这些亲朋送去了礼品。傍晚的时候,城门就快关闭了,郑伯不再乡下逗留,加快了步子,朝城里走去。
快到城门口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和尚从城里走出,那个和尚也来向他化缘。郑伯当时身上还有一两碎银没有用完,想想自己明天就死了,再留着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他把银子全部给了和尚,就要急急离去。和尚却把他拦住道,“施主,你处处为别人着想,却没得到一个好的回报。这完全不应该啊!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想,它一定不会阻止我让你以后的人生变得圆满起来的。”
“以后?我哪里还有什么以后啊,实不相瞒师父,我明天就死了。”郑伯自嘲地笑了笑后,又准备提步进城。因为远远地,他看见城门口的士兵都在打道回府了。等他们一进了城,城门必然关闭,到时候若进不了城,就只能在城外露宿了。
“难道你真以为那个道士能让你们家主人复活吗?”和尚望着郑伯的背影,淡淡地笑了笑。郑伯顿时愣住了,猛地回过头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我刚才好像没对你说过啊!”
“说没说过不要紧,总之,你不要着了那道士的道。施主,念在你心善的份上,请一定把这串佛珠带上你身上,关键时刻,它可以保你平安。”和尚也不多言,立即从袖中取出一串深褐色的佛珠递给郑伯。这串佛珠较为小巧,上面只穿了十八颗珠子。郑伯见和尚说得头头是道,心想:既然他有心给我,那我就把它带在身上,没准关键时刻,还真能救自己一命呢?
于是,郑伯道了谢,接了珠子,快步进城了。
第二日午时,道士果然又如约来到了李府。郑伯和老太君,以及李万年的七个老婆,都来到了院门口迎接。道士抓了些糯米,纸钱,装模作样地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后,便让郑伯找人将李万年的棺材抬进一间幽闭的房间内。然后让那“七仙女”守在外面,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准任何人进入其中。
众人都以为这道士是个得道高人,于是纷纷点头,各行其事。道士带着郑伯进入那间密闭的房间后,便让郑伯将李万年的尸体抱出来,放在床上,然后再让他躺进棺材中。郑伯十分老实地按照道士的吩咐行事。
虽然李万年已经死去几日了,但当时天气较冷,尸体尚未腐烂。郑伯将这小子尸体抱到床上后,他又老老实实地躺进了棺材之中。就在这时,道士忽然找来一个枕头,来捂郑伯的嘴鼻。郑伯这才意识到,这个臭道士哪是在做法,他分明是在谋杀啊!
还好这个时候,和尚给他的那窜念珠,竟产生了一道奇异的光芒。那道士见了那光,瞬间吓得魂不附体,拔腿就跑。结果刚跑出院门,就被早已守候在外面的和尚给拦住了。原来,这个道士哪是什么得道高人,他不过是一个骗人钱财的大骗子而已。不过这个骗子,倒也有一个奇术:易容之术。他能根据人的相貌特征,化妆出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人来。凭借此法,他在许多地方骗吃骗喝骗睡。
当这小子得知李万年死后,就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冒充道士,假装能让李万年起死回生,然后趁做法的时候,把李万年的尸体放在床上;等他杀了那个所谓的“借魂还阳”人,带着他的尸体离开李家大院后,当晚他再将李万年的尸体偷出来。最后,他化妆成李万年的样子,躺到床上,等第二日天亮了,再自行从屋内走出。让众人都以为,道士做的法应验了,李万年真的复活了!
殊不知,他的阴谋诡计,早被一个云游四方的高僧发觉了。为了抓住他的现行,和尚一路尾随,最终在他害人之时,将其逮个正着,然后凭借他的念珠法器,将这道士给制服了。
经历了这件事后,李老太君也发现了郑伯的忠诚,不仅给了他两根金条作为奖赏,还把他的卖身契也还给了他,并让他在李府养老。至于她那七个不懂事的儿媳,就只好让她们改嫁,去祸害别的人家了。
编后语:郑伯心善,忠诚,处处为别人着想,所以最终得到了好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