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旸:雨后阳光是我的名字三年,感谢过往 年轻的我,路还很长

作者:极地搜

杨旸,晴天,太阳出来。

杨旸说,她喜欢极了父母给取的这个字,温暖而有力量。早前在香港发展时,公司为她取了“杨芷菲”的艺名,看上去美丽又矫情,而经历了三年的蛰伏,最本真最实在的,才是今日她所向往的。杨旸说,那段时间尽管有坎坷,有困惑,却也当作年华赠予的礼物。有多少人不曾经历这些,也就难懂得其中的失去与获得。

杨旸:雨后阳光是我的名字三年,感谢过往 年轻的我,路还很长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年,感谢过往 </h1>

人生中,总有某些情绪是热情并且单纯的。杨旸讲,在电视上看到苗圃的表演,几分钟的舞台剧片段已经令她热血沸腾。“当时我在想,演员是多么奇妙的职业,生活中无法尝试的人生从此有了平台,可以演绎各类不同的群体,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并且,优秀的演员会给人以震撼,让你强烈地希望参与其中。”就这样,杨旸带着对表演最原始的冲动,顺利踏入四川师范大学表演系。

毕业后,杨旸不断接拍广告,用行内的话来说,这个演员“好用”:价格相对偏低,出来效果又不错,自然机会就多些。那段日子,杨旸沉浸在满满的成就中,足够温饱,自己对这份事业又青睐有加,顺风顺水,似乎开局顺利。

然而这一切美好在她签了一个香港公司后戛然而止。

港台与大陆公司在对演员的某些要求和包装方向上终究有些区别。前者更看重对胶片电影的投入,而在大陆,电视剧市场则是一块滴油的肥肉。香港公司不允许杨旸再接广告和电视剧,也没为她争取太多有分量的角色。“那是一段尴尬的时期。广告行业更替速度是很快的,长久不做,找你的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时间,我在拍杂志、做节目,这并不是不好,但自己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思索了半年,杨旸决定与公司解约。这并不是仓促的决定,她更希望能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然而面临孤身一人的困境,接戏也成了不小的挑战。回到大陆,还很少有人知道她,演戏的机会也可想而知。巨大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甚至杨旸一度有了放弃的想法。“我也曾想干脆找个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算了,每月有固定收入,也不会那么辛苦。但你知道,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需要勇气,会有不甘心,并且每当你刚刚下定决心的时候,又会有很多声音告诉你坚持住,不要走。那种挣扎,让人很难抉择。”

来年春天,圈内的亲戚朋友为杨旸找到了一个小角色——《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小季。尽管角色小,但却是突破。“这个角色没有多少戏,钱也非常少。但我知道我一定要去,并不是为了赚那个钱,也不是为打发时间,而是自己打开局面,这第一步,一定要迈出去。”

坎坷是把双刃剑,折磨的同时也将人打磨得更坚强。“那三年虽说没怎么拍到戏,业务上没有任何成长和提高。但是,对于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女孩,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是一个飞速的成长。”

杨旸:雨后阳光是我的名字三年,感谢过往 年轻的我,路还很长

<h1 class="pgc-h-arrow-right">年轻的我,路还很长 </h1>

杨旸说,在忙着看几个剧本,充实并且有意义。很多角色还不知最终花落谁家,但多接触好的本子,畅游不同群体的内心世界,同样是一种获得。

在《以母亲的名义》中,她首次尝试年龄跨度的戏——从十五岁的少女直到而立之年。问她怎样体会三十岁以后人的生活,杨旸说,内在和外在同样重要,若是缺少了一份,角色就不会鲜活。“声音和外形上,首先要抓住人的眼球;其次是细节的把握,站着说还是坐着说,走着说还是原地说,我尽量会把所有感觉提前找好,每种可能性都想到了,人物也会更饱满一些。”

“年轻演员一开始需要模仿,我常在想如果她这个角色换做我会怎样演,能不能也把握好这个度。或者换种角度去表现,比如大悲的戏,我不哭不咆哮,我能不能笑着给讲出来,并且打动别人。”事实证明,尝试是成功的开始。杨旸的確这样做了,她把对演戏的认识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出来,屡试不爽。

杨旸:雨后阳光是我的名字三年,感谢过往 年轻的我,路还很长

“现在的我很知足,从头至尾我没有过多要求自己非要大红大紫。有人会说,若是没有野心,何必做演员,但我却认为心态很重要,争得太猛,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心气高不要紧,但懂得凡事不能勉强,随遇而安就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