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冯骥才《竖读》:只有你内心一片平和,“竖读”才可以开始竖读

作者:冯骥才

<h1 class="pgc-h-center-line">竖读</h1>

文 / 冯骥才

阅读的方式因书而异,我把阅读分为横读与竖读两种。所谓横读,就是边看边翻,只管一路翻下去,眼睛顺势横扫而过,串皮不入内,看过便随手扔在一边;所谓竖读,则是每一页都不肯轻易放过,时而要把一段深邃且优美的文字重新再看过一遍,时而会坠落字里行间,让思维或情感纠缠其中,甚至愈陷愈深!

竖读比横读,用时至少多五倍。

读报往往是横读,这也是媒体的性质。媒体从来不想和你深交,刺激一下即可。读书呢?读书也并非全是竖读,也有一种书属于横读,比方武侠小说,愈是“经典”的武侠小说,看起来愈快,目光在上边横扫的速度疾疾如风。这不奇怪。它原属于大众文化的性质。与之相反,便是纯文化,必须竖读。比方《追忆逝水年华》,再比方《浮生六记》,你快得起来——横得起来吗?

竖读的书有它的个性。它不适于旅行中阅读;阅读最好是在晚间,独自一人,没人坐在身边,哪怕不出声地坐在那里。如果你心里有烦事,也别动这种书。它可绝对赶不走在你心里翻腾的那些东西。只有你内心一片平和——你为它准备一个很大的心灵空间时,“竖读”才可以开始。

冯骥才《竖读》:只有你内心一片平和,“竖读”才可以开始竖读

海豚出版社为冯先生制作的《竖读》特装本

比方我现在手边的一位法国人写的散文集《第一口啤酒》,就是一本必须“竖读”的书。这本书每篇文章都不过千把字,所写的一律是最细微的生活感受。这种感受都是非理性的、平淡之极的,甚至是一些极轻微的感觉。它细小轻微得我们绝对不会记住。比方你写字的感觉。再比如喝一口啤酒,玩弄小折刀,剥青豆儿,在高速公路中夜行,秋天穿上羊毛衫时种种感受或心情。但他没在这中间放上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或难忘的人物,他只是展开这些感觉里谁都有过的那些细节。比方你攥那把小折刀削苹果皮时,手指常常攥在刀刃上;比方一个个光亮的豆子从豆荚里被挤出来时,最后一个总是很小很弱……它叫你“重新看到了生活和自己”。这个“重新”,是经过作家的感受力、发现力和审美力的帮助使我们“重新”感到生活无处不是这样优美与迷人。读着读着,真感受到作家在刻画入微地描写驾车夜行时发出的感慨:“希望黎明的曙光晚一些到来”,从而长久地沉浸在书中这种生活的美感里。这一瞬,我们的心灵是不是被他“重新”塑造了?

竖读和横读都是一种需要。横读所需要的是了解,粗知即可;再加上一些愉悦和刺激。竖读所需要的是心灵的感应与启示,境界的提升,以及美的焕发。可惜我们的散文天地里没有这种书。有人说,因为我们的作家和读者心态太浮躁,写不下去也读不下去。我说,有理;但是还缺乏一种至关重要的东西,就是——对美的敏感及必备的气质。

冯骥才《竖读》:只有你内心一片平和,“竖读”才可以开始竖读

竖 读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

页数: 32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1038944

《竖读》这一书名,源自冯骥才先生关于阅读的“横读竖读说”,他认为:“横读”近于浏览,而“竖读”却不止于精读,更需要投入情感和思想,“竖读”所需要的是心灵的感应与启示、境界的提升,以及美的焕发。而《竖读》一书便如同“竖读”这一阅读方式一样,具备了深邃的思想以及对美的敏感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