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净意乐力,二勤务力,三心喜乐力,四正智力《瑜伽师地论》

作者:悟光法师

《瑜伽师地论》 弥勒菩萨说

卷九十八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复次嗢拖南曰。

  勇力修等持  异门神足后

  应知建立四种正断。如声闻地已广分别。此中宣说勇第五句。云何名勇。谓如前说堪能忍受。发勤精进。所生众苦。诸淋漏苦。界不平苦。他粗恶言损恼等事所生众苦。非此因缘退舍修习正断加行故。名为勇。

  复次应知建立四种神足。如声闻地已广分别。若略说者。由四种力持心令定。是故建立四种神足。云何为四。一净意乐力。二勤务力。三心喜乐力。四正智力。当知此中。由第一力。于三摩地。发生乐欲。为证得故。修习勤务。由第二力。最初住心令其安定。由第三力。已住定心无复散动。不令于外更复飘转。由第四力。观察等持所治烦恼。于断未断如实了知。又于等持入住出相。能善了别。如是复于奢摩他等所有诸相。若奢摩他毗钵舍那诸随烦恼。及随烦恼能对治等。皆如实知。乐等持者。于等持中。但有尔所等持作事。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复次由五因缘。当知神足略修习相。一由远离奢摩他品随烦恼故。二由远离毗钵舍那品随烦恼故。三于毗钵舍那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四于奢摩他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五俱于二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应知此中。奢摩他品随烦恼者。谓懈怠俱行欲等。及惛沉睡眠俱行欲等。当知懈怠俱行欲等。是惛沉睡眠俱行欲等所依止性。毗钵舍那品随烦恼者。谓掉举俱行欲等。及妙欲散动俱行欲等。当知掉举俱行欲等。是妙欲散动俱行欲等所依正性。又于此中由懈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染。然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惛沉睡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染。亦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掉举俱行欲等。于毗钵舍那品。令住杂染。而不能令毗钵舍那一切灭没。妙欲散动俱行欲等。于毗钵舍那品。令住杂染。亦令一切毗钵舍那皆悉灭没。毗钵舍那品所缘境者。谓前后想。此想分别。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奢摩他品所缘境者。谓上下想。此亦如前应知其相。俱品所缘境者。谓光明想。彼于俱品由动摇故。有诸光影俱行心。修又非如欲等与余懈怠相应。说名懈怠俱行。精进亦尔。得有懈怠共相应义。然即精进堕在慢缓。不正发勤精进相续。说名懈怠俱行。又此五相当知总摄一切种修。乐等持者。由此等持速得成满。

  复次于五解脱处。如其所应当知欲等增上四种三摩地。若有苾刍。依净意乐及猛利欲。为欲证得最胜通慧。从诸如来及佛弟子。殷重恭敬。听闻正法。从闻无间渐次证得胜三摩地。当知是名欲增上三摩地。复有苾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起大功用。发大精进。或正为他宣说开示。或以胜妙音词读诵。从此无间渐次因缘能随获得胜三摩地。当知是名精进增上三摩地。复有苾刍。于诸贤善三摩地相善取。思惟观青瘀等乃至骨锁以为边际。由此所缘。次第生起胜三摩地。当知是名心增上三摩地。复有苾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独处空闲。思惟筹量。审谛观察。由此因缘。渐次生起胜三摩地。当知是名观增上三摩地。

  复有差别。谓由四门起三摩地。一由如前从他生起猛利乐欲闻正法门。二由从他获得无倒教授教诫。无间殷重发起加行。未入根本胜三摩地。为欲趣入正教授门。三由已入根本胜三摩地。为欲转得所余上位胜三摩地心喜乐门。四由多闻闻持自能于法如理观察平等观门。当知此中。由第一门起欲增上三摩地。由第二门起精进增上三摩地。由第三门起心增上三摩地。由第四门起观增上三摩地。所余分别义。及分别断行。如声闻地应知其相。

  复次修诸神足以为依止。能正引发诸圣神通。无有外道修诸神足能正引发诸圣神通。又诸圣者引发所有最胜神通。随所愿乐延诸寿行。或住一劫或一劫余。谓过一劫不净种性补特伽罗。名为物类。当知此类唯住内法。又诸圣者变化神通。于其四事不能变化。一者根。二者心。三者心所有法。四者业及业异熟。又诸圣者变性神通。不能转变顺乐受业令自性改成顺苦受。如顺乐受望顺苦受。顺苦受业望顺乐受。应知亦尔。若业能顺非苦乐受。当知毕竟顺非苦乐。又诸圣者住持神通。不能住持顺非苦乐受业令成无受。余亦如是。又诸圣者变时神通。不能转变顺现法受业令成顺后法受业。及顺后法受业令成顺现法受业。

一净意乐力,二勤务力,三心喜乐力,四正智力《瑜伽师地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