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陈天星,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为如何育儿而焦虑的父母,也会做些相应的父母辅导的工作。现在很荣幸的可以请到奚小鹿博士给予一些指导。奚小鹿(Xiaolu Hsi, Ph.D.) 博士是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心理咨询中心的双专科心理咨询师和神经心理医生,是国内改革开放后最早在美国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和咨询行业执照的临床心理学家。奚博士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神经心理诊断治疗以及相关教学。二子之母,加上深厚的理论修养和30多年年的实践经验,相信可以帮助到各位育儿焦虑的父母们。另外,这个系列对话之所以起名为“咨询师为人父母”是奚博士希望告诉大家,育儿是一件看似普通,其实复杂的事情,即使是咨询师,也要不断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陈天星:您好,奚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是第十篇了,很感谢你的付出,我代表这些受益的妈妈们感谢您。好的,下面是一位妈妈的来信:陈老师,我家七岁女孩,脾气总是很暴躁,很容易发脾气。比如今天早上起床时灯开的太亮太刺眼,要发脾气。电动牙刷刷到了要掉的牙齿很疼,要发脾气。平时钢琴总弹错音,要发脾气。写字写的不好,要发脾气。对大人说话也是语气很冲的那种。但不发脾气时她其实是个很爱笑很开朗的孩子。之前她种种发脾气我都开解她安慰她,但是最近我发现这些都不管用了,我感觉好无助,面对她说来就来的脾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有人说就是欠打,打一顿就好了,可是我不想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老师,我该怎么做。@陈天星
奚老师:千万不要打这个孩子。老实说,如果打这个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很可能出现躯体问题,她可能会去打别人,也可能会打自己。(我会要关注一下,这个孩子平时除了暴躁发火之外,是不是一个急躁的孩子。因为,发脾气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英文是impatience,就是说耐心不够好。耐心不够好的时候,容易感到挫败,容易“上火”。比如说,这个钢琴总弹错音,她感到挫败,进而发脾气。在孩子身上,这很常见。耐心这种心理品质,有遗传的部分,有的孩子天生有耐心,有的孩子天生耐心缺乏一些。父母要关注发现孩子的个性,然后“因材施教”来帮助孩子培养耐心了。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希望孩子有足够的耐心,我们自己需要看看我们平时是怎么处理让我们生气上火的情况的。
另外,我会想了解一下, 这对父母对这个七岁女孩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如果这个家庭对她的要求是最后要做哈佛女孩的,老实说,这个女孩没有发脾气把钢琴砸坏了,可能已经很幸运了。父母的要求高,要求太高,尤其是如果常常提起,对于孩子来说压力会很大,孩子就有可能会反抗。
另外,这位母亲提到她会开解和安慰这个孩子,我想知道这位妈妈说如何“开解”和“安慰”孩子的。大道理,孩子可能听不懂,帮不到她。比较有用的,比如,在她暴躁的时候,教她如何平复自己,比如:来,你起来动动,休息一下;或者示范给她看说:“别急别急,试试深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来看看,象这样, 来几次,试试”。让她起身动动,休息一下,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者教她简单的“消气”,平复情绪会更有帮助。
钢琴弹错音了,会让孩子挫败,但如果孩子发脾气,会不会跟练琴练了多长时间也有关。我们总感觉七岁的孩子一次谈一个小时的钢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这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对孩子很困难的事情,国外绝对不会让七岁的孩子一次练一个小时的琴。老师要求弹一个小时,可以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地来,中间休息,活动一下。如果她是刚刚上来就弹错音了,发脾气,那是一回事。但是,如果她已经谈了四五十分钟了,她弹错音,发脾气,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陈天星:奚老师,国内现在比较流行共情这个概念,有些妈妈说,这个时候我要是对孩子说:“宝贝,你现在情绪很激动,妈妈猜你是生气了,我想你要是能把情绪说出来,就不用这么乱打乱闹的让我们知道了。”妈妈们认为,这是一种情感标记,用语言标记情绪,帮助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绪。这种方法有用吗?
奚老师:同情就是设身处地的替他人着想,但是,共情不等于认可对方的做法。孩子有困难,大人不理解,轻描淡写,不以为然地“批评教育“,的确会适得其反,激发负面情绪。您这个方法从理论上听起来有道理,但对七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个认知上太“成年化”我会更“接地气”一点地问一句:“宝贝,你怎么了?”,让她自己用自己的话来说。父母过早的标记孩子的情绪感受的话,有可能会让孩子更困惑,比如,本来是无助感,现在被解释为了愤怒。所以,父母不妨就耐心的多问孩子“你怎么了?”,然后,等她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后,再教她如何“处理”。
另外,有关共情,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育儿场景就是很好的示范。比如,幼小的孩子跌倒了,很多爸爸妈妈会扶起孩子,然后,打打地,说:“都怨这个讨厌的地,让我们宝贝跌倒了,你打地打地。”对这个孩子,如果母亲在她感到挫败的时候,能说:呀,这个曲子好长,别急别急,慢慢来。还有牙疼的确实是疼,尤其父母写到她在换牙,刷到上面当然会疼。如果父母不以为然:“有那么疼吗?不要做好不好“,成年人可能也会不乐意。如果父母将心比心共情一下,说“ 牙疼,那么我们暂时就用盐水或者漱口水漱口来代替刷牙”,估计孩子很可能就会不发火了。
最后,这位母亲提到灯的问题,我再想现在很多小孩子本来就睡眠时间不够,很早就被叫起来,很多孩子会闹情绪。再来一个刺眼的灯,就好像我们成年人正睡觉呢,突然,门“蓬”的一下被推开,来人还大声嚷嚷,成年人也会有意见。会不会这个灯确实就是太亮呢?这跟孩子的牙疼将心比心帮她,而不是责备会好一些。
陈天星:嗯,奚老师,您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个经验,我有次在给孩子组装一个乐高模型,一连装了四五次都不行,我自己也烦躁的一把推开,把孩子吓一跳,哭起来,以为我生气了,不帮他了。我赶快给他说,:“没关系的,爸爸刚才着急了,等爸爸休息一会,我们再继续了。”他马上就不哭了。现在想来,我们成年人的情绪耐受性有个限度的,更何况孩子们。估计这对父母是需要多设身处地的体谅下孩子的感受。
奚老师:嗯,现在的父母确实不容易,在家都很忙。您的这个分享真是太好了。这样你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感觉,就是原来爸爸这么厉害的人,也有搞不定的时候。也要“休息一下再来”,这样,当他因为挫败而发火时,就不会轻易自暴自弃,而是想起爸爸下一步是收拾了下情绪,继续了。
陈天星:好的,感谢席老师的耐心解答。我总结下,奚老师给这位妈妈的建议就是,第一: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耐受性的程度,她不一定是因为感到生气而生气,很可能是因为情绪耐受性差,所以,遇到挫折就容易生气。就好像高血压引起的烦躁,只要把血压降下来,自然不烦躁了。第二:这位妈妈可以少一些语言上的开解和安慰,而是将心比心地共情一下孩子,同时在行动上直接教孩子一些平复情绪地方法。这里奚老师推荐了,消气法。好的,感谢奚老师,再见。
奚老师:好的,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