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时候,有这样一位杰出的青年领袖李硕勋,曾经担任过广东省军委书记。
他的一生,可谓是年少成名,在四川的那些奋斗的日子中,他成为了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凭借着一腔热血,他也成功当上了上海学生会的领导人物之一,一时间,他的名字在党内的呼声很高,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位人物将来必将有大的作为。
可惜,天妒英才,在只有28岁的年纪,李硕勋便牺牲了,消息传到中央,所有人都惊愕不已,那一年他的孩子也仅仅只有3岁,从此以后,妻子便独自一人开始抚养孩子,并选择让孩子继承父亲的信仰。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也非常优秀,还被党亲自送往延安学习,由于出色的表现,他的儿子后来曾经担任国务院总理一职。

李硕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年轻的军委书记,不幸英年早逝</h1>
李硕勋同志的出身,在当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还算是幸福的,在1903年的时候,他出生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所以得到了让同龄人羡慕不已的求学机会,先后在宜宾、成都等地读书,在1921年的时候,他便已经确立好了人生目标,加入了青年团。
翌年,他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学习,为他今后的成长之路奠定了不少的理论基础,到了1924年,他以优异的表现,成功加入了共产党。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杰出的小领袖,并且在上海参与了多场学生运动。
在今后的日子里,李硕勋十分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丝毫没有退缩,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上海的局势尤为复杂,一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
到了1927年,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参加了赫赫有名的南昌起义,后来,李硕勋便马不停蹄的前往广东地区,在大埔县三河坝那场激烈的战役中,他协助全体官兵,与敌人血战了三天三夜,大批量的敌人最终被消灭。
所以,在1929年到1930年的那段时间里,李硕勋的人生仿佛被插上了天使的翅膀,一路高歌猛进,并且最终当上了省军委书记。
1931年的时候,我国的南方革命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的省委书记蔡和森不幸被捕,并且英勇就义,所有人都为这则消息难过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前往广东组织同志们的下一步行动,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硕勋同志挺身而出,被任命为广东省军委书记。南粤革命的工作已经到了最为紧张的阶段,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李硕勋需要奔赴香港,协调广东省的工作。
在香港的日子里,他和潘亚波等人经常研究该如何利用好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来推动大陆地区的革命工作,几人通过研究发现,南粤地区虽然艰苦,但是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此时已有星星之火的趋势。
从澄迈到陵水这一条线上,已经建立起了二千多人的革命团队,这让李硕勋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去这片宝岛指挥武装斗争,利用岛屿的天然屏障保护好革命的火种。
党中央在那会也已经下了决定,考虑到硕勋一个人在香港从事地下活动,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怀疑,所以干脆将他的妻子赵君陶也调过去,让夫妻二人早日团聚,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也成功碰面,这也是李硕勋此生最后的幸福生活。
因为他已经决定前往海南,准备好了船票后,所有人都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李硕勋不会说当地方言,但是硕勋的党性非常强,也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分配,在登上了轮船以后,赵君陶带着儿子李鹏亲自在码头送行,随着远去的船,在那一刻,赵君陶也不愿相信,这竟是夫妻之间的最后一面。
轮船经过了两日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海口,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位随从人员,竟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将他出卖了,所以自从他此下车以后,国民党的密探便一直跟随在他的身后。
当时的李硕勋并没有发现,他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身边的同志,就这样,国民党的这些密探掌握了他的行踪。在1931年的8月13日晚,李硕勋被陈策派出的反动武装逮捕入狱。
当时这叛徒对他出卖的也是相当彻底,告诉了国民党他的真实身份,可即使是这样,李硕勋依旧坚贞不屈,坚决不透露任何关于党的秘密,敌人便开始了严刑拷打,双腿全部被打断,皮开肉裂,甚至在全身上下都看不到一块好的皮肤。
为了不连累故乡的亲友,在遭受到这样的折磨以后,李硕勋还选择在狱中改了籍贯,将庆符悄悄改为宜滨,并且把“李硕勋”的名字改为“李世勋”,敌人发现软磨硬泡对他都没有丝毫作用,干脆把他丢到了琼山县政府监狱。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斗争,李硕勋又何尝不知道,敌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自己坚持一字不吐露,早晚也就是死路一条,在就义之前,他秘密的写下了两份遗书,且都是对妻子最后说的话,一份是给妻子,另一份是给妻子的朋友陈志英,托她转告。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封遗书怎么传递出去,便成为了问题。李硕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思想动员工作,他也发现了身边大部分狱卒都是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员,人家也仅仅是来找份工作的。
所以在平时的日子里,李硕勋就会非常注意跟这些人做好思想工作,把很多短小的革命故事讲给这些狱卒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这些狱卒在听了关于李硕勋的故事以后也表示出了深深的感动,并且也乐意帮李硕勋一点小忙。
在当年的9月16日,李硕勋被押赴刑场。
由于那个时候他的双腿已经被完全打断,根本没有办法行走,敌人只好找来两个竹萝,一路驾着他赶赴刑场,当时在刑场的时候,李硕勋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高呼“共产党万岁!”。
他的从容,也惊呆了现场的不少人,中弹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他也仅仅只有28岁。
由于当时外界并不知情,中央只是不知道硕勋同志的暂时动态,当两封信件终于几经辗转到了陈志英手上的时候,关于他的一切才终于被揭开。当时,陈志英甚至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能写信出来,就说明李硕勋同志还没有遇害,还有解救的余地。
赵君陶此时正带着三岁的儿子李鹏,陈志英将这件事的原委告诉了好友柯麟后,柯麟并没有马上告诉赵君陶,他担心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太大。
结果,赵君陶由于迟迟不见丈夫的来信,所以几次去找了柯麟,柯麟看着实在瞒不过去了,便只好把遗书给赵君陶看,看过之后,她非常悲痛,并且写信将此事报告给了党中央。
中央马上下达了批示,要求先进的革命份子章汉夫立即奔赴海南开展调查,并且想方设法营救出李硕勋。
赵君陶也坐不住了,把孩子托给朋友照顾,并决定亲自前往海南。还好章汉夫几经阻挠,海南当时的情况过于危险,抓到了李硕勋之后,敌人便加强了布控,就等着有没有其他“鱼儿”上钩。
结果,大家还没出发,便看到了《国民日报》的一则内容,大致意思便是,经过国军特务的严密调查,最终抓获了一名共党首要任务,并且已经就地枪决。
柯麟立马发挥了敏锐的嗅觉,他觉得李硕勋同志刚刚到达海南,就马上被反革命分子抓获,并没有接触到当地的红色力量,况且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严格保密的,并没有外泄出去,这就说明有内鬼在身边,不然敌人无法下手这么快。
柯麟
当时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抓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诡异,调查到现在还没有结果,现在李硕勋刚来便牺牲了,这已经完全可以说明,自从李硕勋下船的时候,便已经有风声走出。
想到这里,他连忙要求赵君陶回到上海,将这里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的向党中央汇报,广东的省委地下机关已经被敌人破坏了。
赵君陶虽在极度悲痛之中,但是现在说什么已经都没有意义了,她目前唯一想做的,便是给自己的丈夫报仇雪恨。听了柯麟的表述后,她决定马上回到上海。
李硕勋同志走了,可是他为革命做的贡献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正是这样一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诸多壮举,在他革命的道路上,始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经历了无数次的险境,都视死如归,牺牲的时候,也仅仅只有28岁,他的一生,是光荣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多位重要领导发出感慨,儿子也最终成才</h1>
解放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蒋介石带来的恐怖气氛,终将告一段落。
当时,朱德专门看了李硕勋同志写给妻子的那份遗书,读后紧紧闭上了双眼,想起了曾经在三河坝那场艰苦的战役中,他和硕勋并肩战斗的历程,他叹了一口气,并且拿起了笔,为硕勋烈士的遗书题跋。
后来,郭沫若也在1951年的时候专门为硕勋同志的遗书题跋,并且写下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五星红旗是由无数志士的鲜血染成的,硕勋同志的血液在其中煊耀着。”
李硕勋这三个字,最终变成了爱国爱党教育的代名词,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后来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同志也先后多次为李硕勋烈士题词。
他在广州认识的李硕勋,觉得这位大学生的眼神中总是熠熠生辉,工作也非常积极,从来不怕苦不怕累,而且在思想动员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强,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从这件事中,更能直观的感受到,中国现在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是由无数先辈和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回来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李硕勋同志的事迹便是其中的一块拼图。
李硕勋,是被抬上刑场的“铁军”党代表,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李硕勋牺牲之后,赵君陶便含辛茹苦的将两个孩子带大,其实连李硕勋自己都不知道,在他去海口之前的那段时间,赵君陶的肚子里就多了一个宝宝。
在1942年的时候,一位青年来到了延安大学学习,在一个周六的下午,他去杨家岭找陈云叔叔,那会杨家岭正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他和陈云叔叔在窑洞内坐了一会之后,天色已经渐渐的黯淡了下来,陈云看着面前的孩子可能有些饿了,便带着他去小灶食堂吃饭。
没一会,毛主席进来了。这位青年当时就坐在毛主席的对面,主席看了看他,便问陈云:“这是谁家的孩子?”陈云立马回答道:“这是延安大学中学部的一位学生,他的父亲就是李硕勋。”
说到这里,毛主席马上反应了过来,还说,他的父亲和舅舅都是革命早期的领导人,他的舅舅是搞工人运动的,我们是搞农民运动的。
那时的党中央,已经查清了叛徒的身份,他就是顾顺章,此前是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后来投敌叛变,只要跟他接触过的同志,都有危险,当中央查到了以后,也立马通知了周总理等人撤离上海,返回了中央苏区。
没错,这位青年就是李硕勋同志的儿子李鹏,后来,周总理也十分关照这位孩子的成长,在1947年还在周总理的推荐下前往苏联留学,此时的他已经彻底传承了父亲的信仰,并且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期望,选择了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
后来他更是认真工作,将所学所用全部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最终,他以优异的表现成功当选为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