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打通了陇海线保证了双堆集战役的胜利

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以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大将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华东野战军在1948年攻占济南以后,把山东地区的交通线彻底打通了,山东的粮食和大连的军事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才有了三野特种纵队炮兵一日消耗三万发炮弹的记录。
中原野战军呢,在包围歼灭黄维兵团的日日夜夜,二野军政处在杨国宇的带领下打通了陇海线,苏鲁豫皖农民小车和铁路公路运输网结合起来,创造了不输于三野的后勤保障奇迹。
在双堆集战役初期,廖运周率部起义后,中野不失时机向黄维兵团猛攻,一度估计可在两三天里解决战斗,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黄维兵团依靠优势火力,顽强防御。而中野由于前一时期,先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路上为行动迅速,将重武器几乎尽数丢弃;再是为巩固根据地,又抽调了一些部队充实到地方部队。这就导致人员、火力都大为不足,特别是炮兵严重不足。
当时中野全军仅有75毫米口径的野炮两门,山炮四十二门,炮弹约两百发;迫击炮两百零七门,炮弹约两百五十发,每门炮平均只有一发炮弹,凭借如此少量的炮火根本无法压制住敌军火力,因而攻击难以奏效,无法达到迅速歼灭的目的。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保证能及时吃掉黄维兵团,军委紧急向前线调拨数百万发子弹、30万斤炸药、15万枚手榴弹等物资。
在这种背景下,早在一九四八年十月的中野总前委会议上,刘邓决定派杨国宇到设在洛阳的中原军区运输司令部,参与打通交通线的工作。李达参谋长也找到杨国宇说
:“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有一部分物资我们已经可以由中原地区自给自足了,可是弹药,尤其是炮弹,还是要靠华北,用火车运输,量大速度快,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在1948年,华东国民党军队开始收缩在徐州附近的交通线,中野部队主力东进,于十月二十二日解放了郑州,豫皖苏军区部队接着收复了开封。这样,华北军事物资不需要经过洛阳转运了,可以直接送到郑州、开封。杨国宇带领一小队精干人员挺进郑州,开始打通陇海线的工作。
这时,淮海战役已经在十一月七日打响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发了迅速的变化。为了配了华野歼灭黄伯韬兵团,中野发起了宿县战役,于十五日攻克国民党的兵站基地宿县,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切断了徐州蚌埠交通线,孤立了杜聿明集团。此时,黄维兵团从平汉线的驻马店一带东进,,向蒙城、宿县推进,情况万分紧急,二野需要大批弹药、粮食补给。杨国宇冒着极大的风险,决心打通陇海线上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在靠近徐州战场的商丘设立兵站。在当地田裕民同志的配合下,杨国宇在旧中国农民银行里面郑州车站的负责人。
“田同志,”这位旧铁路官员斯文地摘下金丝眼镜,用从西服口袋里面掏出的麂皮擦了擦眼镜片,重新戴上,才说道:“以你们这么开火车,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
杨国宇当然知道,虽然这一带没有敌人的大部队了,但是不时会遇到零星的小股敌人,而且豫皖苏游击队为了粉碎敌人利用铁路增援的企图,还在铁路沿线进行破袭战,陇海线铁路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军需物资运到前线,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想到这,杨国宇说道:“车站还有几个火车头,不妨开出来试试?”
“说得轻巧!”这位负责人不知道杨国宇的身份,轻蔑地一笑,转而对老田说:“我收听了新华社的广播,你们共产党警告不得破坏一切工厂、企业和交通设备。现在车站只有三个火车头,要是毁坏了一个,恐怕我的性命难保!再说,这铁路的现状,也是根本不可能通车的!”
杨国宇火了,站起来坚定地说道:“先生,你不是声称听共产党的吗?那好,我告诉你,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前方打仗,不能没有弹药!毁了一个车头,还有两个,无论如何,今天下午五点必须发车,一切由我负责!”
老田也严肃起来:“是的,野司有命令,一切以保障军事运输为主。”
旧官员有些坐不住了,有手指着杨国宇问老田:“他是干什么的,口气这么大,站上的是你管还是他管?”
老田说:“他是野战司令部的全权代表,现在是军管时期,有权处理这里这里的一切事务!”
杨国宇走到老田的身边,说:“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了,应该通知车站,拨九节车皮,马上装车!”
那位旧官员十分尴尬,又摘下金丝眼镜,说:“好!好!我就让机务班准备发车。不过,我只能负责本站无事,出了郑州,担待不起······”
郑州车站。杨国宇把调动车头、指挥装车的任务交给了张参谋。他向杨国宇低语道:“都是子弹、炮弹!”
杨国宇问道:“你的意思是·····”他说:“我心里没底,这玩意可不是闹着玩的!”
张参谋走后,杨国宇沉思起来,作为军区运输司令部的负责人,不得不共筹全局,从最坏处着想。
杨国宇倒背着双手,在月台上来回踱步,心里默默合计,做着各种设想:第一,敌情突变,火车肯能遭到敌人突袭;第二,商丘一带,还有残敌,火车无法进站;第三,铁路不通,无法通行;第四,沿途车站无人管理,不明前面的情况;第五,与我军游击队误会,发生不测之事。最后,杨国宇在月台青石板是摊开了地图,仔细推敲战场的形势:战局大方向已定,敌人大兵团正在向徐州集结,不会向西;如果遇到小股敌人,随身带的一连警卫部队也可以抵挡一阵。前面两个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杨国宇决定和火车司机师傅唠唠。
也巧,这当,张参谋领了一个火车司机过来了,也许是介绍过杨国宇的身份了,离老远,工人师傅瓮声瓮气地嚷开了:“欢迎,欢迎啊!”
杨国宇询问道:“老哥,这火车能开吗?”
“能能!”他用力握着杨国宇的手:“我们的三个车头,有两个昼夜压着火,就是为这事准备的!”
杨国宇又问:“到商丘有把握吗?”
司机沉吟了片刻,说:“把握不大,但可以试试。为了预备万一,前面用压道车探路,还要带上修路的枕木,遇到个弹坑什么的倒也不要紧,填上就可以了,就怕遇到大破坏!”
于是,杨国宇紧急让张参谋调了一个压道车负责探路,从一个连的兵力里面抽出两个班放到列车前后两个车皮上,其余分散布置到其他车皮,守卫弹药。杨国宇自己坐到驾驶室,陪着司机开车。
这一切布置完毕,已经是午后四点半了。冷风袭来,杨国宇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到郑州以前连夜赶路,已经好几宿没睡好了,到了这里又连续工作了一天多,身体有点吃不消了。然而还不能休息,因为战争的速度往往超乎人的预料,必须争分夺秒往前赶。
“呜——”刺耳的汽笛声中,火车隆隆地开出了郑州车站,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感涌上了杨国宇的心头,是兴奋、快乐?还是担心、忧虑?可能都有。
还好,从郑州到中牟,一路绿灯,火车开的飞快。然而,过了中牟,特别是到了开封以东,确实站站没人管理,路基被毁,火车必须等前面填好以后才能走,走走停停很慢,像一条蚯蚓一样蠕动着。
“爸!叭叭——”
杨国宇突然听到了几声清脆的枪响。情况复杂,硬闯是不行的。杨国宇紧急命令司机停车。火车刚停稳,又是几声稀疏的枪声。从零星的枪声和单一的方向看,杨国宇断定不会是敌人。果然,经过喊话,从远处隐蔽的地方走出来一伙人,一问,正如预料的一样,他们是豫皖苏地区铁道游击队。
“真险啊!”游击队长摸着额头沁出的汗珠,说:“这年头,一会一变,谁料到咱们也有火车了!”
杨国宇笑了,对铁道游击队员说:“从今天开始,这里的铁路和火车都是军管了,你们要把红旗插到车站去,向旧职员宣传我们的政策,只要好好工作,工资照发!”
告别了游击队,火车继续向东前进。从开封到商丘,情况更复杂了。有时,车站不给通行信号,杨国宇就派人下车找到躲起来的站长,与下一个车站通了电话再开车;有时,道钉被拔掉了,路基毁坏,杨国宇就士兵和司机一起重新安装道钉、运土填坑;有时,为预防前面埋有地雷,又派人到前面步行侦察。就这样,火车走走停停几经周转,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安全到达了商丘。这一夜,火车行驶了二百零三公里,这个速度在当时就是高铁了。杨国宇计算了一下,如果仍用汽车、马车运输,这批弹药足够折腾一个月的。
刚下了火车,杨国宇立刻找到了一个大木牌,叫人写上了“人民解放军商丘兵站”九个大字,挂在车站上。招牌一亮出来,没等联系,附近的支前队伍闻风而至,顷刻间,急待转运的军需物资堆满了车站。
当天,杨国宇架起了电台,把打通陇海交通线,并运来首批弹药的消息发给了总前委,告诉了刘邓、陈毅和后方的邓子恢、李达。这个消息出乎总前委刘邓陈的预料,首长们发了电报,指示在商丘设立总兵站,今后,不只是中原野战军的物资,就是华野、晋察冀的,也要有一部分运到商丘转发。
不久,淮海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中野在双堆集包围了黄维兵团。为了协调管理,军区支前司令部决定在商丘和雪枫设立主要兵站,命令杨国宇在商丘负责,统管这一带的铁路、公路运输。
商丘从早到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为了大力支援前线,人们动用了各种运输工具,汽车、毛驴、一个轮的手推车、四个轮的牛拉的太平车,将各种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把商丘变成了炮弹山、炸药山、粮食山、被服山。沉重的担子压到了兵站每个人身上,有些同志受不了了,想退掉一部分物资。杨国宇对他们说:“我到前线看过,那里的首长和战士都盼着我们尽快把粮食、弹药运过去。我们这里多流一点汗,少睡一会觉,前线的部队就能少流血多消灭敌人!”兵站的同志被这话感动了,一致同意坚持六个原则:放手收,大胆发。
这些天来,随着物资的堆集,国民党的飞机三番五次在商丘上空盘旋,威胁是明显的,不仅那么多弹药、粮食、被服和药品可能毁于一旦,而且如果切断了我军的补给线,后果不堪设想。也怪,敌人的飞机没有扔下一个炸弹,后来才知道,因为战争形势发展迅速,敌人的情报工作特被混乱,竟然拿不准商丘在谁的手里。
然而,当十二月初接到新的敌情通报后,杨国宇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紧绷了起来。敌情突变,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放弃徐州,向永城方向逃窜。很明显,如果几十万敌军继续向西逃跑,那么商丘兵站随时可能会遭到敌人的突袭。杨国宇立刻下了两个命令:“通报后方铁路立刻暂停,紧急疏散车站上面堆积如山的物资。”这时,杨国宇的手头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和武装的汽车团,警戒防守的兵力严重不足。由野司调来警戒的两个主力团还没有赶到,杨国宇决定把一部分教育好的俘虏组织起来,在外围警戒。好在邱李兵团很快被华野包围在了陈官庄,而在商丘东面溃逃的孙兵团的几个团,犹如惊弓之鸟,顺着商丘的南北郊区逃散了,根本没敢进商丘城里。
一九四九年一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杨国宇清点了一下,商丘兵站还存有炸弹一千八百一十一箱,八二迫击炮弹八十一箱,雷管二箱,汽油五百九十五桶,机油八十六桶,黄油二桶等军需物资。
这就是一九四九年以前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效率,这个军事后勤部门没有官老爷和臃肿的机构,就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的革命干部。当然,在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小推车支前体系负责把物资转运到各个交通枢纽,再由铁路、公路迅速运到各个主要兵站,最后由兵站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运往前线。这套系统也是解放战争两年多锤炼出来的,最终在淮海战役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我们在惊叹淮海战役六十万击败八十万战争奇迹的同时,也要看到解放军后勤部门的奇迹般的工作。同时也看到,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和保密局被潜伏的红色特工严重渗透,才放过了商丘兵站这个战略目标,国军的飞机和空降兵如果突袭商丘,那么双堆集包围战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