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作者:依稀说史

粟裕绝对是战神级别的将军。粟裕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民主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粟裕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大将,而且位列开国大将第一名。我党很多领导人给予了粟裕高度评价。毛主席曾经评价粟裕说:“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刘伯承评价粟裕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已经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当时,我军力量比较薄弱,粟裕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解放战争期间,粟裕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华东野战军在粟裕和陈毅的率领之下,成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世奇功。因为战功的积累,粟裕一跃成为元帅的候选人。虽然落选元帅,但粟裕还是成为十大将之首。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粟裕是志愿军总司令的第一人选。粟裕因病不能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之职,最后由彭老总担任总司令。

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李先念率领部队突围,史称之为中原突围。中原突围之后,解放战争正式爆发。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蒋介石任命李默庵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企图趁机攻占苏中和苏北解放区。苏北和苏中解放区与南京仅有一江之隔,包含着苏中、苏北、淮北等广大区域,总面积达到了11万平方千米,拥有人口2000多万,首府在淮阴。苏中和苏北解放区距离南京近,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腹心的安全。蒋介石的卧榻之侧,绝对不允许他人酣睡。蒋介石任命李默庵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希望其占领苏中和苏北解放区。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李默庵到达无锡之后,立即分析了双方的态势。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了江北的南通、扬州等城市,解放军控制着如皋、海安等城市,双方基本上沿长江对峙。李默庵上任之初,就开始着手准备战争。李默庵本人也信心满满,自以为可以轻松攻占苏中和苏北根据地。李默庵也确实有理由自信。

李默庵出身于黄埔军校,为黄埔一期的学员。黄埔军校历届学员中,第一期和第四期成就最高,出现的名将也最多。相比较于黄埔四期,黄埔一期的成色更高,成就也更高。黄埔一期出现了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贺衷寒、左权等名将。在黄埔军校期间,一期最著名的学员当属黄埔三杰:陈赓、贺衷寒、蒋先云。黄埔一期学员中曾经流传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在黄埔一期学员眼中,李默庵可以和黄埔三杰、胡宗南齐名,甚至比他们更优秀。黄埔军校毕业之后,李默庵的军旅生涯也比较顺畅,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成为国民党军的第一绥靖区司令官。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李默庵当时指挥着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两个整编旅和两个交通警察总队,总兵力达到了12万人。苏中和苏北的军事负责人为粟裕。粟裕手下只有两个师和两个纵队,总兵力不过3万人。从兵力上来说,李默庵的兵力是粟裕的4倍;从武器装备上说,李默庵所部已经换装了美式装备,华中野战军则是小米加步枪。李默庵和部下都信心满满,李天霞甚至说:

“我的部队没有任何问题,我的一个团就可以和共军干一下。”

李默庵和李天霞没有和解放军交战过,还不知道解放军的厉害,更不知道粟裕的厉害。李默庵的长官顾祝同曾经评价粟裕说:“粟裕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寡言少语,面带杀气”。李先念中原突围之前,粟裕就已经意识到解放战争即将开始。粟裕对新闻界表示:“蒋不攻李,粟不攻蒋;蒋若攻李,粟必攻蒋”。粟裕的话音还没有落,就传来了李先念中原突围的消息。中共中央根据新情况,开始部署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的指示是:

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兵淮南,配合山东野战军主力,攻占蚌埠到浦口之间的铁路,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华中局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主力部队全部出动不是最佳选择,华中野战军主力应该继续坚守苏中,牵制敌人的内线力量。毛主席思考之后,改变了原来的设想,同意了华中局同志们的建议,指示到:

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李默庵在常州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于1946年7月13日向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由于作战计划提前泄露,李默庵不得不推迟作战计划。粟裕得知李默庵的作战计划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向宣家堡、泰兴一带集结,伺机进攻李天霞的整编八十三师。

苏中战役爆发之前,国共双方的作战目标并不一样。国民党的目标是占领苏中解放区,占领解放军控制的城市,解除解放军对南京的威胁。解放军的目标是在内线尽可能消耗国民党军队,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国共双方的作战目标不同,最终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也可能不一样。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集中力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屡试不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率领红军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干净利落地打破了国民党的前三次围剿。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打击日军,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使用运动战,在运动中寻找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解放军逐渐实现了逆转,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粟裕投入了6个团的兵力进攻宣家堡和泰兴,以一个团的兵力进攻宣家堡,3个团的兵力进攻泰兴。战斗打响之后,国民党军队还是轻视解放军的战斗力。面对解放军的进攻,李天霞只是风轻云淡地说:

“我遭遇了共军两个团的进攻,这两个团的战斗力还都不错,两个团长打仗有些办法。请司令官放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李天霞很快便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李天霞挂下电话不久,解放军就攻入了泰兴城。李默庵立即命令部队增援,增援部队还没有到泰兴,就遭到了解放军的阻击。李天霞的援军被击败之后,粟裕加大了对宣家堡和泰兴的进攻力度。解放军歼灭了大部分守敌之后,粟裕命令进攻部队结束战斗。

战斗结束之后,毛主席马上打电报询问战果。粟裕立即回电给毛主席:

歼敌整编八十三师第19旅的两个团和旅属山炮营及六十三旅的一个营,共计三千余人。

整编八十三师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原为国民党第100军。这支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参加了长沙会战等。抗日战争后期,100军换装了全套美军装备,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李默庵怎么也没有想到,粟裕会先挑战斗力强悍的整编八十三师开刀。战后,李天霞却不承认被解放军击败,只是说两个团吃了一点亏。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泰兴和宣家堡战斗结束之后,李默庵重新部署了作战计划,急调整编四十九师和整编五十六师,配合整编八十三师三路夹击解放军,企图以三个师的兵力合围粟裕。李默庵的伎俩岂能逃过粟裕的眼睛。粟裕早就留下后手,防着李默庵。早在泰兴战斗之时,粟裕就命令军队完成了迂回穿插,绕到了整编四十九师身后,随时准备攻击该师。王铁汉和整编四十九师才刚刚出发,就遭到了粟裕两个师和一个纵队的围攻。粟裕以数倍的兵力,包围了整编四十九师一部。

由于粟裕提前对整编四十九师发起进攻,打乱了李默庵原本的部署。李默庵只能临时调动军队,救援被围困的整编四十九师。虽然李默庵派出了多路援军,最终还是没有阻止整编四十九师的崩溃。经过激战,粟裕歼灭了整编四十九师一个半旅,共一万余人。粟裕部伤亡兵力也达到了5000以上。随着国民党增援的整编四十九师105旅、整编六十五师和整编八十三师达到战场,华中野战军的作战任务已经达到,粟裕命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出了如皋。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虽然损失了1万多兵力,李默庵还是觉得自己取得了胜利,毕竟“攻占”了如皋城这个战略要地。国民党高层方面也觉得李默庵取得了胜利,陈诚亲自到南通表示祝贺。如皋战役结束之后,自认取得胜利的李默庵又策划进攻海安。海安是苏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粟裕并不敢轻易放弃海安。粟裕和华中局的领导最终决定:

在海安一带实施运动防御,而后主动撤离,在运动中创造新的战机。第七纵队负责防御海安,其余部队趁机休整。

1946年7月30日,国民党5万多人开始进攻海安城。当时海安城内只有3000多兵力,其中只有一个团有战斗经验。解放军虽然处于劣势,但是战斗力强悍,奋战四天只伤亡了200余人,歼敌3000余人。8月3日,第七纵队完成防御作战的任务之后,主动撤出了海安。国民党军队虽然损失惨重,李默庵却非常满意自己的战绩。李默庵兴奋地说:

“我部似乎没花费什么力气。经过两天时间,打了一下,整编第六十五师便占了海安,第105旅占了李堡。从作战计划上来说,我部达到了目的。”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占领如皋和海安之后,李默庵觉得粟裕大势已去,于是重新部署了部队防线。李默庵命令整编第7旅19团接替李堡的防务,替换驻守的整编第105旅。粟裕敏锐地抓住了战机,命令休整的部队包围19团。不到半天时间,粟裕部就歼灭了19团,击溃了增援的第7旅21团。不到一天时间,粟裕部消灭了整编第7旅9000多人。

1946年8月21日,粟裕又派军队进攻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由于解放区老百姓的支持,粟裕得以悄无声息地秘密行军。李默庵怎么也想不明白,粟裕的三万大军怎么做到如此“无影无踪”。粟裕大军偷偷地钻进了敌人的肚子里,向国民党军驻守的丁堰、林梓发起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战斗,歼敌50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此战,粟裕切断了南通和如皋之间的交通要道,打通了进攻泰州和扬州的通道。

此时,李默庵才逐渐见识到粟裕的厉害。李默庵认为粟裕会进攻如皋,于是调整编第99旅到如皋,增强如皋的防御力量。同时命令整编第二十五师北上,向邵伯、高邮一带进攻,配合第五军进攻淮阴和淮安。一旦邵伯失守,国民党军队就会对淮阴和淮安形成夹击之势。李默庵认为粟裕一定会救援邵伯,派重兵埋伏在华中野战军的必经之处。粟裕的战法却出乎了李默庵的预料。粟裕并没有直接派兵救援邵伯,而是以第七纵队佯攻海安,第一师、第六师和第五旅进攻泰州,来一个围魏救赵,调整编二十五师回援泰州,然后在黄桥一带截击整编第99旅。李默庵本来打算给粟裕来个“围点打援”,粟裕却反过来给李默庵来了个“围点打援”。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整编六十九师第99旅刚刚离开驻地黄桥就遭到了粟裕主力部队的围攻。第99旅遭受攻击之后,李默庵紧急调整编第六十五师第187旅、79旅增援第99旅。粟裕早就想到了这一招,打援的部队早就已经等着国民党军。经过激战,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包围了第99旅,第一师包围了第187旅。粟裕分割包围了国民党军各部,使其彼此之间难以联络。

各路援军被包围之后,李默庵又调整编第二十五救援黄桥附近的第99旅。整编第二十五师在飞机、坦克、舰船的配合之下,向邵伯等地发动进攻,企图救援第99旅。8月26日,粟裕集中兵力歼灭了被包围在分界的第99旅,俘虏了旅长朱志席。然后又抽调兵力围攻加力一带的第187旅和第79旅一部,经过激战全歼了包围圈里的敌人。此后,粟裕又指挥军队占领了黄桥。随着第99旅、187旅、79旅一部被全歼,第二十五师也在粟裕的攻击范围之内。第二十五师只能撤出战斗,退回扬州和江都。

李默庵本来打算合围淮安和淮阴,然后在邵伯一带围点打援,消耗粟裕部。结果,粟裕根据战场情况,反而给李默庵来了个“围魏救赵”和“围点打援”。李默庵的“围点打援”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被粟裕的“围点打援”击败。李默庵本想攻占邵伯,结果不仅没有占领邵伯,反而损失了1.7万余人。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粟裕先后进行了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攻坚战、丁堰林梓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7次战役,并且全部取得了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6个半旅加5个交通警察大队约5.3万余人。苏中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解放战争前期解放军取得的重大胜利,我军战史上称之为“七战七捷”。战后,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报,高度赞扬了苏中七战七捷。电文称:

粟谭从午元至末感一个半月内,共歼敌六个半旅及交通纵队五千,造成辉煌战果。而我军只有十五个团……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能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却没有缓解国民党大军压境的局面,解放区的城镇不断被攻占,解放区的面积也不断缩小。从李默庵的角度来看,自己是“收复失地”的功臣,实现了预定的战斗目标,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李默庵曾经说:

“双方的作战目的不一样,各自的评价也不一样。我当时奉命作战目的主要在于收复失地,占领城市,驱走解放军,维护占领区的安全。所以,尽管损失了一些部队,但最终收复了盐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保障了浦口至南京的铁路以及长江下游的交通,解除了解放军对南京的威胁。从解放军方面来看,粟裕不计一城一池得失,以歼灭我有生力量为主。粟裕以较少的代价歼灭我较多部队,从这一点来看,粟裕也是胜利的。”

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军5万余人,李默庵却说国民党没有失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粟裕无疑取得了胜利。在苏中战役期间,粟裕展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斗素养。粟裕用兵灵活、不拘一格,总是能在李默庵想不到的地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粟裕凭借着出色的战术素养和解放区百姓的支持,仅一个半月就歼灭了5.3万国民党精锐部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整体力量不如国民党军。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我党确定了“以消灭对手为有生力量为目标,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的作战方针。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虽然丢失了一些地盘,包括延安,却保存了有生力量,在运动中歼灭了大批敌人。最终解放军“存人失地”的策略取得了胜利,不仅“人地皆存”,还击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