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回顾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军的失败,人们更多的是叹息德军两支装甲部队都没达到作战目的,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甚至把时间白白浪费在南下进攻和北上回防的路上,这还不算,由于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来一回,导致进攻高加索的第1装甲集团军前功尽弃,眼看着苏军的油料补给基地就在眼前而望洋兴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h1>

进入1942年,战场形势似乎对德军更有利一些,尤其是东西两条战线,苏军和英军的一系列失利,让德军统帅部感到1942年冬季之前结束战争再也不是一句空话,所以在作战指挥上基本上也听不进前线高级将领们的进言,对闪击战出现的补给不足和战线太长问题也视而不见,唯一的命令就是进攻再进攻。

德军统帅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冲动和积极性呢?一方面,1942年夏季作战,德军已经发现美军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太平洋战场平衡上面,导致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上孤军作战,差不多每个月德军的潜艇都能击沉英美70万吨左右的船只,而英美和加拿大的工业生产加班加点也弥补不上前线的损失。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而正是德国海空军在大西洋作战的优势存在,加上隆美尔在北非打得风生水起,使英美盟军没有精力对德军展开反击,更谈不上斯大林希望开辟的第二战场了。所以,这一时期,德军不仅不惧怕盟军会在西线登陆,反而调集了大量兵力派到东线参与斯大林格勒会战。实际上,到1942年9月份的时候,地中海大部分控制权尽归德军所有,几乎成了德军的内湖,没英美盟军什么事了。

而在东线,由于哈尔科夫一战导致苏军损失惨重,客观上讲也使没有设防的斯大林格勒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到7月17日,第6集团军眼看就能拿下该城,第4装甲集团军才被南下增援高加索,以便克莱斯特尽早夺取苏军的石油补给中心格罗兹尼。

从这个层面讲,仅就当时的战场环境看,德军统帅部也不是头脑发热,准备用两个装甲集团军进攻高加索,也是想早点切断苏军的能源供应,如果达到目的,战场形势瞬间倒向德军,可惜的是,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以后,在第6集团军的侧翼就出现了一个大的350公里缓冲地带,给苏军实施战略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h1>

凭良心讲,7月17日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到7月底重新北上,这段时间,对克莱斯特的装甲进攻有没有助攻意义呢?当然有,而且就差一步就能达到目的。

就1942年8月份的作战形势来讲,在第4装甲集团军的帮助下,8月8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占领了苏军的迈科普油田,虽然苏军提前破坏了油田,导致德军需要重新再造一座,客观上讲也给苏军的燃油补给带来重大困难。8月23日,第6集团军前锋已经抵达伏尔加河北线,8月25日,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离苏军最大的油田格罗兹尼产油中心就剩50英里,离里海也只有100英里,可以说,在整个南线的作战,德军已经完全占有了主动权,只要稳住一头,是占领斯大林格勒还是占领格罗兹尼就看德军统帅部的决策了。

可是,德军统帅部并没有采用重一头轻一头的策略,而是两头兼顾两头都重要,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急于求成呢?从战场形势上看并没有错,因为只要第4装甲集团军迅速回防,继续完成原定占领斯大林格勒的任务是有把握的,因为在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的时候,第6集团军已经打开了战场局面,占领了90%的斯大林格勒城区,只不过此时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并不能迅速形成集中打击的力量。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肯定有人疑惑,这么好的有利条件,德军为什么不暂缓进攻斯大林格勒,而集中兵力占领高加索呢?德军的失算也在这里,实际上,只要第6集团军及时从斯大林格勒回防,将侧翼漏洞弥补上,苏军是没有围歼他们的实力,而第4和第1两个装甲集团军继续向高加索进攻,蓝色方案计划是完全可能完成的,但德军统帅部想两头兼得,才导致顾此失彼,一头都没得逞。

从这个层面讲,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覆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这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直到7月17日苏军才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后来也是边打边增派兵力,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二战影响那么大,恐怕当时斯大林和苏军大本营都没预料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h1>

肯定有人疑惑,面对德军统帅部的一意孤行,难道就没人能提出正确建议吗?实际上,德军中不仅有能人,也提出了可行建议,可惜这几个人都被解除了职务。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早在7月13日德军统帅部分兵进攻罗斯托夫时,被重新启用的博克元帅心里就不大愿意,他还是想趁斯大林格勒兵力空虚,可以一鼓作气占领并继续完成进攻莫斯科的心愿,在他心里,1941年冬季莫斯科战役的失利一直是块心病,但他很快被解除了职务,永远地离开了战场。

而另外两个人的想法却和博克不一样,一个是总参谋长哈尔德,一个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李斯特,他们都是在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后,提出想集中兵力夺取高加索,但也是撞在了枪口上,德军统帅部就是想既占领斯大林格勒又占领高加索,结果他俩双双被解除职务,这样一来,谁敢再提正确意见呢?

而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的那350英里间隔地带,德军统帅部之所以认为没有大碍,是因为这里也不是一点兵力没有,还是有仆从国的三个军团在防守,只是由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两个军团不太和睦,所以将意大利军团放在他们中间隔开,至于能不能打无所谓,因为德军统帅部相信苏军已经没有反抗的实力,只要占领斯大林格勒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霍特南下和北上两头落空,克莱斯特独木难支01蓝色方案展开后,东西战线形势一片大好,掩盖了德军闪击战的不足02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是熊掌鱼肉兼得,德军顾此失彼03德军一错再错,克莱斯特独木难支,霍特兵力也遭肢解

从以上分析看出,当德军统帅部7月底作出第4装甲集团军重新回防斯大林格勒时,根本就没想到会给克莱斯特的进攻带来多大损失,他不仅要迅速调整部署改变打法,甚至还要担心退路被苏军切断,这支孤军要不是跑得快,也会像第6集团军那样被苏军包了饺子,而当第4装甲集团军回到原先南下位置时,苏军早就在那里严阵以待,这期间仅仅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德军统帅部的一个错误决策导致1942年的夏季战场满盘皆输,还给整个东线战场失败埋下了伏笔。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保卢斯撤出第6集团军,后果更严重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为何分兵两线作战,能源短缺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是依靠气候原因打败德军的吗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歼灭1个集团军就成为转折点?把希望打没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