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能,永远

今天是8月15日

76年前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不能,永远

而就在近日

连续有“靖国神社”相关的话题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有日本要员参拜

有艺人拍照打卡

甚至有导演发文

“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去了?”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这个真不能

而且

 不能!

 永远!

不能,永远

  昨日,一条#斩鞍问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去了#的内容冲上微博热搜。@半月谈 回应称: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事情的起因是,8月13日,张哲瀚曾在日本靖国神社前合影一事,引发巨大争议。

  @半月谈 就此发表评论《用“无知”做托词,逃避不了应有的惩罚!》。评论称 ,历史不容忘却,尊严不容亵渎。大是大非的问题前不存在含糊其辞,以“无知”作错误行为的托词,是对公众的欺骗,对历史的不敬。

  作为享用公共资源,影响万千粉丝的艺人,本应谨言慎行,严守道德与法律准则,努力追求德艺双馨,方能对得起社会给予的荣耀,如果一味胡为,甚至践踏社会公序良俗,挑战国家民族大义,只能说之前捧得有多高,之后就会摔得有多狠。德不配位,必须“凉凉”!

  随后,《九州·朱颜记》作者斩鞍转发@半月谈 相关话题并配文称:“所以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去了?莫名其妙…”

不能,永远

  很多网友在这条微博下留言,表示靖国神社不能去。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于是,@斩鞍 删了那条转发的内容,又重新发了一条微博。

  网络截图显示,微博内容为:“我觉得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应该参观靖国神社,因为日本民族的发展史都放在里面,去做这样的了解,才不会以为日本只有美食和干净的街道,才不会到了一个景点只知道比耶。”

不能,永远

  截至目前,上述微博内容均已被删除。

  8月14日,@斩鞍 通过其个人微博道歉,称自己“昨天发了三条很不合时宜的微博,造成了远未想到的巨大负面影响。首先我向所有人道歉,这个道歉对历史、也是对所有被我伤害到的人。郑重道歉。”

  @斩鞍 在微博中称,之所以发出这一评论,“是因为我去过靖国神社,而且是故意去的,因为对这段日本不愿意承认的历史,我很好奇他们到底是怎样表述的。”

  @斩鞍 在微博中表示,“回头看我对@半月谈 的评论,就是截取片段只发表自己关心的意见,但在历史问题上,是绝不能这样片面与不谨慎的。民族感情的问题,不能用理客中来搪塞,我在此就不当发表评论向历史、向广大网友致以诚挚的歉意。”

不能,永远

  对于这一道歉,很多网友并不“买账”,表示“走好不送”“无可救药”。

不能,永远
不能,永远

  据了解,斩鞍,七十年代初生于杭州,现居美国。2002年成为九州设定组七位成员(粉丝昵称“九州七天神”)之一,代表作有“九州·旅人”系列及“九州·朱颜记”系列。其中,《九州·朱颜记》已经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半月谈》评论原文↓

用“无知”做托词

逃避不了应有的惩罚!  近日,艺人张哲瀚被曝在2019年曾前往日本乃木神社(供奉乃木希典,血债累累的日军侵华大将)参加朋友婚礼,早前还发布过在靖国神社前的合影,引发网络普遍愤怒和质疑。  13日,张哲瀚在其个人微博发表道歉声明,称"为曾经无知的自己而羞愧,更要对之前不当行为深刻地道歉。"声明称,自己“不亲日”,但欠缺对相关场所的历史背景和知识,并对一同与会的其他人的政治背景失察,才导致发出的照片合影里含有严重伤害国人感情的内容,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然而,“无知”并不能作为其种种行径的托词。首先,艺人在声明里称自己“旅游时喜欢随意拍照”因此也拍下了靖国神社。这种说辞将靖国神社等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企图模糊靖国神社的特殊政治含义。但靖国神社对国人而言,绝非是一个冷门的历史知识,而是深深铭刻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是罪恶、血债的代名词。一切参拜、美化、暧昧不清地与靖国神社这个概念纠缠在一起的行为,在中国人心目中只有四个字:不可原谅。  艺人以“欠缺对相关场所的历史背景和知识”作为托词来解释自己这一行为,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在众多新闻的报道下,有关靖国神社的信息早已成为常识,难道还需要专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还需要所谓“更加严谨和自律”?这种没有丝毫诚意的托词,说明艺人根本没有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作出清醒的认知与严格的自省。  其次,张哲瀚在声明中称自己“在拍照时对入画内容的不谨慎,我在此郑重道歉。”他只是认为自己拍摄照片这种举动不够谨慎,并没有意识到错误是出在前去靖国神社这一行为本身。可以说,这种认知是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前往这样的场所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错误,怎能用一句轻飘飘的“对入画内容不谨慎”盖过?  历史不容忘却,尊严不容亵渎。大是大非的问题前不存在含糊其辞,以“无知”作错误行为的托词,是对公众的欺骗,对历史的不敬。作为享用公共资源,影响万千粉丝的艺人,本应谨言慎行,严守道德与法律准则,努力追求德艺双馨,方能对得起社会给予的荣耀,如果一味胡为,甚至践踏社会公序良俗,挑战国家民族大义,只能说之前捧得有多高,之后就会摔得有多狠。德不配位,必须“凉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的伤疤绝不容忘记

对屈辱历史无知的人,可耻!

对侵略罪行无视的人,可耻!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

唯有永远铭记,方可告慰先烈!

唯有自强不息,方可不负时代!

不能,永远

来源:半月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辽宁共青团、青春北京、北京日报、@半月谈、@斩鞍、网友评论、广东共青团、钧正平工作室、央视新闻编辑:苏昕美编:秋菊

校对:王涛责编: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