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小哥”是对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新兴邮寄快件投递员的昵称。你看,他们精神抖擞,开着轻巧的快递专用汽车,穿街串巷,给人们递上网购或远方亲友寄来的快递件,然后招手和收件人告别离去。
看到快递小哥开着快递专用车离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55年前我开着心爱的“狗熊车”,将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用于导弹核武器试验的“东风二号甲”导弹送到发射场的情景……
我是1959年参军到东风基地发射二中队的安徽老兵。入伍后,经过挑选和严格训练,我成为一名开着牵引汽车专门运送“东风”导弹到发射场的司机。在我从军几十年里,先后转运导弹上百次,其中参加导弹核武器试验的那次运送任务叫我终生难忘。
首先,能参加上那次举世瞩目的试验任务就非常不容易。参试司机要经过严格培训,层层筛选,都是从各单位挑选出来的优秀司机,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其次,那次任务接触到核武器,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上阵前都写了保证书,有的同志还写了血书,都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心理准备。当中队批准我参加任务,担任把导弹从技术阵地送往发射阵地的重任,我自己感到责任重大,生怕做不好完不成任务,辜负了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同时也为自己能参加这次任务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执行任务的日子终于到来了。那是1966年10月26日,我亲自开车把“东风二号甲”导弹转运到发射场。我开的大型牵引车是25吨苏式亚斯212型大功率柴油车,因为该汽车头部前方的标志物是一只白色的北极熊,造型体态十分可爱,因此我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大狗熊车”。由于车体庞大,后面还拖挂着躺在拖架上的导弹,总长达到了30多米,这就要求司机要有极高的驾驶技术。
那天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几度,还刮起少见的沙尘暴,飞沙走石,遮天盖日,伸手不见五指,沙石打在汽车的玻璃上劈啪作响,打开汽车前大灯也看不清前面道路的情况。我睁大眼睛瞪着前面探路的引导车,小心翼翼地缓缓跟进。由于这次试验发射是在50号简易发射场进行,最后一段没有道路,茫茫戈壁,坑坑洼洼,还有大大小小的沙丘,开着如此超长超大装载着导弹的牵引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重大事故,因而我不敢有丝毫懈怠,20多公里的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到了发射场后,要把导弹安全准确地竖立在发射台上,这就要求司机要有极高的驾驶技术。一是要把导弹核武器一丝不差地对准到发射台上,做到“三点一线”(即汽车、拖架、发射台要在一条直线上),毫厘不差。二是起竖时要保证绝对安全稳定,因为拖架上放置着的导弹是个娇宝贝,不能碰撞,不能震动。
当指挥员发出“开始对接”的口令后,我迅速启动“大狗熊车”,拉着载有导弹的起竖托架缓缓地驶向发射台。我双手握住方向盘,双眼紧盯着指挥员的手势,双耳全神贯注地听着哨音,双脚并用(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按着指挥员的手势调整着汽车和起竖托架的方位,一公分一公分地拉着起竖托架向发射台挪动,我紧张地摒住呼吸……嘟,一声哨响,我看见指挥员做出了停车的手势。停车后我看见起竖托架与发射台已对准呈一条直线。到达指定的位置后,我又配合托架技师殷海田,操作手苗毛欣、周国喜、王振亭、薛生枝把起竖托架准确地对接到发射台上加以固定。
对接圆满成功了。随后,我按指挥员的指令把“大狗熊车”开到了发射场的外边。我透过车窗看到中队的战友给导弹对接上了原子弹头,随后装上原子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躺在起竖架上稳稳地被竖起在发射台上。此后,又进行了其他测试检查项目,一切正常。最后进行加注推进剂,临射前检查。10月27日,除了“七勇士”留在地下控制室实施最后的点火发射外,其他人员全都从发射场撤出。我也驾驶着我心爱的“大狗熊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点火!”
“起飞!”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了!人们大声地欢呼,高兴地跳跃……
我驾驶着心爱的“大狗熊车”,迎着灿烂的朝阳,奔驰在浩瀚的戈壁滩上,一路喇叭长鸣,既是吹奏着胜利的号角,又是吹起新的进军号,迎接下一次“东风”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到来!
作者李玉柱,系82岁东风老兵,本文写于2021年10月25日,由李威、徐虹协助整理,苗毛欣审核,徐虹提供图片。
作者:李玉柱
编辑:杨桂锦 张艳 吴雨阳 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