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7日深夜,阮玲玉拍完《国风》所有内外景戏,和参加聚会的很多人一样,喝了点酒,和每个人一一拥抱后,回到家里。
她的母亲何阿英还在灯下等她,母亲一脸的担忧被阮玲玉岔开了:妈,我饿了,想吃碗面条。明天就是到法庭上当庭对质的日子,何阿英一直不放心女儿。
阮玲玉没有过多停留,接过母亲递来的面碗,上楼去了,来到她和唐季姗的房间里。此刻的唐季姗早已入梦。阮玲玉从抽屉里翻出3瓶10片装的安眠药,全部倒入面条中,慢慢吃了起来……
一代影后,就此结束了无限才华的一生。90多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扼腕叹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阮玲玉不想死。</h1>
服药时,大概是深夜1点多钟。而心脏停止跳动的时间是下午6:38,,这中间有10多个小时。最主要的是,她在服下药时,就已经被人发现了。但为什么没有抢救成功呢,从当时的场景来看,她其实已经不想死了。
当时她把睡梦中的唐季姗摇醒了,并追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得到唐季姗的首肯后,她又问:“你能给我最后一丝安慰吗?”这明显就是在暗示唐季姗。
从中不难看出,最后时刻的阮玲玉,是那么的不想死。甚至心有不甘。她这一系列举动,都在明白无误地告知或提醒唐季姗,她服药了。最后关头本能的求生欲望复苏了。
因为这个时候,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自杀的刹那间,心情是万分复杂的,我想摆脱痛苦,可是反而增加了痛苦。有很多人的面孔出现在眼前,其中有你最亲爱的人,也有你最憎恨的人,每当一片安眠药吞下去时,都会有一种新的想法涌上心头……
这是她在7年前第一次自杀时,当时真实的内心想法。所以这时候的阮玲玉,因为知道自己即将死了,反而放下了很多东西。所以有了新的另外想法……
生命只有一次。尽管事前已经把所有一切都想好了,但真的发生时,人身体内那根本能的完全出自内心的某种东西肯定会苏醒。加之她知道,她其实还可以活着。因此,她努力把唐季姗摇醒了,就在于此。
应该说发现的还是很及时的。在她还有清醒意识,没有昏迷的情况下,就已经知道了。
这个中间的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因为按照常规,服下安眠药的人,药性会在15-20分钟之间发生。所以此时救阮玲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救阮玲玉的医院</h1>
当唐季姗反应过来时,第一时间把阮玲玉送到了日本人开的福民医院,跟7年前抢救她的医院是同一家医院。只可惜,当天是半夜凌晨时分。医院没有值班医生。只有一位翻译兼助手,爱莫能助。
唐季姗于是又把阮玲玉送到德国人的医院。该院没有好的医生和救治设备。此时离服毒时间已经过去4个多小时了。
最后又辗转到设备较好的中西疗养院进行抢救。在这里,医生为阮玲玉洗胃,并施以人工呼吸和输氧。但终因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回天无术,于当天下午6:38分,香消玉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阮玲玉的直接死因</h1>
无赖张达民。
张达民是阮玲玉母亲何阿英帮佣的张家四公子。标准的纨绔子弟。父母健在时,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父母过世后,以赌博为生,不务正业。从一介英俊少年,沦落为靠流氓欺骗威胁阮玲玉为生。完全就是一个堕落分子加社会渣汁。阮玲玉胆小懦弱,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为他的摇钱树。
他是造成阮玲玉的直接死因。因为他知道阮玲玉的软肋在哪里。阮玲玉最为爱惜自己的名誉,绝不肯在千万影迷面前丢脸,尤其是涉及到个人隐私。但是破罐子破坏的张达民,一直拿捏着这根软肋,动不动就牵扯一下,每扯动一次,阮玲玉就痛苦一次。之前还是威胁了事,以敲诈钱财为目的,但这一次,有了小报小人的挑唆,张达民险恶再次暴露。他用一纸诉状,将阮玲玉告上法庭。强制阮玲玉在公堂上见。公堂上法官必要取证,必要问到细节,这一直是阮玲玉越不过的坎。至此,阮玲玉唯有一死以示清白。
2 .无耻唐季姗
唐季姗可谓用龌龊来形容。他明知阮玲玉心病,但是还是在阮玲玉的伤口上撒盐。他竟然对张达民提起诉讼:虚构事实,妨害名誉。还振振有词曰:张达民,他是什么东西,想敲我竹杠……一个女人去把她艺术换来的钱养活一个男人,同时还屡次替他谋职业,像这样的一个女人,这样的对待她的男人,总可说得过去了,认知男人是一个贪而无厌的男人,他因为她的所得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所以竟逼得她不能和他离开。以后,她仍旧顾念到旧情,按月给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一笔——100元——津贴,可是这个抹杀了天良的男人,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到处捏造事实,破坏她的名誉……
这一举动激怒了张达民。逼迫张达民以更恶劣的手段对付阮玲玉。而这恰恰是是阮玲玉最不愿示人之处。阮玲玉曾苦苦哀求唐季姗不要把事情搞大,但唐季姗反其道而行之。终于迫使阮玲玉一直担心的公堂案发生。
唐季姗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么做的目的,除了嫉妒,最主要的是想控制阮玲玉。
这时的阮玲玉方大梦初醒,唐季姗是不爱她的。如果真心爱他,不可能不顾她的内心伤疤,而使劲捅。
当法院传票来时,阮玲玉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她没有任何可以护身的东西。要么出庭,受尽屈辱,让那些黄色小报记者掀起更大的恶潮把自己吞没;要么只有使自己从这个充满阴谋和罪恶的世界上消失。
所以唐季姗歹毒远胜张达民。没有唐季姗的添砖加瓦,阮玲玉至少不会死得这么快。
从17岁左右初初出道,到26岁香消玉殒。只有短短的10年不到时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阮玲玉的真命王子</h1>
1934年,在寒流抵达上海之前,阮玲玉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真命王子——蔡楚生。
1906年生于广东潮汕的蔡楚生,也是穷人家子弟。幼年辍学务农,12岁做学徒,18岁自学成才。文学、戏剧、绘画均有不俗表现。后来得到大导游郑正秋的提携,接触电影。自己曾导过两部电影,但均以失败告终。不过蔡楚生从失败中总结了经验,一改以往创作风格,开始往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探索。
1933年蔡楚生编导了《都会的早晨》,1934年编导了《渔光曲》。这两部片子,把蔡楚生的事业推上了巅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蔡楚生进行了第三部作品的编导《新女性》。而且力邀阮玲玉担任第一女主角:韦明。
开始以为阮玲玉会拒绝,没想到阮玲玉一口应承下来。因为之前蔡楚生曾被阮玲玉拒绝过,这一次仍没底气,但阮玲玉一直记得这个人情,同时也因为此时的蔡楚生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导演了,所以一拍即合。
蔡楚生通过接触,发现了一个优秀演员的良好素质,为她在表演艺术上的不懈努力感动,更钦命阮玲玉从不张扬、与人为善的谦虚风格和积极追求进步的强烈愿望。这些优秀品格在当时的成名女影星中极为少见。对阮玲玉的个人命运、苦难身世以及种种不幸深为同情。
而阮玲玉通过《新女性》的拍摄,对蔡楚生的才华和为人也深为折服。她体会到,蔡楚生在导演这部影片时,表现出了他对被压迫被侮辱女性发自内心的深深同情,因此,与她所碰到过的多位导演不同,她在与蔡楚生讨论剧情之余,有时也会借分析女主角心态的机会,隐约地表露出内心的苦闷,对于阮玲玉的痛苦和矛盾,蔡楚生能明确感到。
蔡楚生这样表述:……她并不满足于她在那时所已获得的所谓“幸福”。她的思想陷于极大的矛盾,她在做着强烈的自我斗争,她的心境是十分苦恼与纷扰的,而也正是一种进步的,向上的表现。她想丢掉什么,又取得什么,她渴望飞跃,渴望有一天能像一个真正的劳动才的好女儿那样朴素而坦直地站立着,那样有出息地工作着。但走惯了的人生道路却又不能不在牵扯着她,迷乱着她的脚步和方向,要她重回故辙。她在表面上虽是一个有说有笑的人,但事实她却是一个深沉的,或”有教养“的人,她从不愿多谈她自己的什么,也从不愿在人前批评谁或骂谁——即使是对所最厌恶的人也如此。因此只有稍微了解她的人,才知道隐藏在她那笑声后面的内心的忧惶、矛盾与痛苦!
蔡楚生是真懂阮玲玉。共同的追求沟通了两颗心灵,爱情在他俩心中萌生。但是阮玲玉最终裹足不前,停止前行的脚步。原本可以改变她命运的机遇,溜走了。
阮玲玉两次认错人,致使她更加胆小怕事。当真正的爱情到来时,她反而不敢伸手。选择了退缩。
更悲催的是,阮玲玉一直在欺骗自己。她到最后关头都不愿承认唐季姗的险恶。不愿承认唐季姗不爱她。
可怜的女子,当真正的爱情来到她面前时,她反而不敢伸手相接。选择了退避三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阮玲玉是可以不死的</h1>
跟她同时代,也是好友的胡蝶,跟她同样摊上过官司。
胡蝶1925年,胡蝶考进中华电影学院,毕业后,在林雪怀的帮助下,进入友联电影公司。成为一名演员。林雪怀也是电影演员。他俩在《茶花女》和《秋扇恨》中一起合作。时间久了,就有了感情。1928年两人在上海四川路的“月宫舞厅”订婚。来宾多达1000多人。林雪怀为向未婚妻表达爱意,专门买了一部车送妻子上下班。
随着胡蝶演绎之路越来越宽,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林雪怀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不得不退出影坛。胡蝶为帮助丈夫事业,出钱开了一家“胡蝶百货商店”,没想到都被林雪怀败光了。
人穷志短的林雪怀,愤愤不平。加之下等小报对胡蝶各种风流韵事的胡乱吹嘘。林雪怀恶人先下手,主动送断交书给胡蝶。胡蝶一时性起,一怒之下把林雪怀告上法庭。沸沸扬扬的蝶雪案,前前后后撕扯了一年多。
胡蝶被劣质小报的娱记们,写得不堪入目。但胡蝶挺过来了。而且坚强地活了下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结语</h1>
从古至今,人言一直可畏。没有哪个朝代没有人言的。包括现在互联网、物联网,世界就是地球村的今天,一样可以吐沫胆子淹死人。如果阮玲玉能像胡蝶一样,心宽体胖,心里亮堂,就不会有这出戏了。
所以建设一个明亮的活泼的开朗的坚韧的强大的内心,少点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人生会更精彩。万丈光芒的才华,还要配上一个足够能量超强的精神家园,尤其是阮玲玉式的人们。
玉人已逝,但不朽的经典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份传承是我们对阮玲玉最好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