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牡蛎,就像亲吻了大海

牡蛎是一种吸附海滩石崖生长的贝壳类海鲜,与蛏齐名,是我老家两大烹调汤料之一。那黑白分明的软体,味美,以寒季更佳。

吃牡蛎,就像亲吻了大海

收成季节,渔民携带箩筐与铲刀,从海滩礁石上铲下那些带壳的牡蛎挑回家中,倒置宅院或屋边,见缝插针,完成这份“家庭作业”。

母亲娘家在海边。那里出产的牡蛎,个小肥硕味特佳。儿时,每次走亲来客,外婆总用手木桶盛上好几斤现挑的牡蛎,让我们带回家。这牡蛎没浸水,原汁原味,掺淀粉溜汤,清甜无比;加上豆腐、葱叶、芹茎、地瓜粉拌煎,香味浓郁;倘一时吃不完,撒适量盐巴腌制,佐餐十分地道,而且耐存便用。

据说牡蛎生吃,才能体味到最纯正的鲜美。然一则肠胃娇弱,二则心魔难除,还是熟制的更好接受。

吃牡蛎,就像亲吻了大海

先前,老家出售牡蛎,大半筐装不见水,货真价实,而且用河蚌壳铲取,大笋壳包装,乃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后来,采用水泡桶装,还要短斤少两,甚至滴进煤油造劣(据称牡蛎因煤味而大量吸水),让顾客防不胜防。此种海鲜,如此炮制已无独特风味可言,简直大煞风景,大坏名声!

吃牡蛎,就像亲吻了大海

不久前,遇见附近市场有个临时摊点,也卖现挑的牡蛎。那是一对中年夫妇,从货主与顾客拉呱中获悉,货主相籍连江,丈夫客居榕城数十年,大概是工作人员,妻子在乡下从事渔业。设这摊点,妻主夫助,长运短卖,不搞手脚,注重信用。尽管价格小贵,仍供不应求,需排队待购。

俩口子各执一支木柄小铁钻,寻蛎壳边缘钻,撬开壳盖,只见一只或大或小的蛎肉粘贴壳里,水灵灵的,一挑一拨,就活脱脱掉落碗中,散出丝丝清新的海鲜味。

那渔家女粗裂的大手,一个食指套上黑橡皮指套,双唇紧抿,全神贯注,钻得有力,挑得泼辣,仿佛鬓发间的首饰也在晃动。其男人边挑边聊,我虽不懂方言,但约略听出对贤妻的夸奖与爱怜,其中一位女顾客说“他”真有福气……

吃牡蛎,就像亲吻了大海

片刻,那妻子已挑了大半碗,连丈夫挑的一道过秤,接近一斤,费时约20多分钟。

货主多次把挑出的蛎肉拣出,扔弃垫板上,我感到纳闷,忍不住开口质问。原来,若遇见蛎模壳内干涩缺水,那便是死蛎,而死蛎不宜吃,有毒。

这牡蛎天生地养,无需更多的养料,但离不开潮涨潮落的大海,其丰歉与当年的气候攸关,当然也需要人类的爱护与珍惜。这时节,前来光顾的客人不绝,生意十分抢手,但渔家仍坚守善良与纯朴的风范,确实让人既感动又难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