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邓婷教授:晚期胃癌后线探索,治疗前移患者更早获益

邓婷教授:晚期胃癌后线探索,治疗前移患者更早获益

日前,久负盛名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顺利召开。本次ASCO会议内容丰富,涵盖了包括胃癌在内多个瘤种的最新进展,涉及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值得肿瘤领域学者借鉴学习。

在本年度的ASCO会议中,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牵头开展的单药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正式公布。为此,本刊特邀邓婷教授详细解读此项研究的成果及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以期向广大读者传递晚期胃癌领域的前沿进展。

邓婷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兼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折戟沉沙,按兵束甲

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方案优化之路止步不前

Q1: 作为胃癌领域的治疗专家,您如何看待目前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现状?您认为当下尚有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邓婷教授:目前在我国范围内,晚期胃癌的治疗还是以紫杉醇类、伊立替康等单药标准化疗模式为主。但有目共睹的是,以上治疗方式效果欠佳,有效率在10%左右,患者整体PFS仅有3~4个月,因此临床中亟需新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二线患者生存。

2010年,ToGA研究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但对于HER2阴性的胃癌人群,在此之后的10年间,尽管不断探索,被大家所熟知的各类靶向药物大多处于折戟沉沙状态。阿帕替尼是唯一获批胃癌三线及以上适应症的抗血管生成药,雷莫芦单抗尚未在中国上市。直至2020年,PD-1单抗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始见新突破。然而如果不进行优势人群选择,即便在一线治疗方案中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患者整体疗效也依然不令人满意,而对于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更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治疗难点。因此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我们仍需不断探索。

博采众长,有理有据

联合用药方案设计缜密

Q2: 在2021年ASCO会议中,由您开展的一项单药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治疗晚期胃癌后线的临床研究结果正式公布。在肿瘤领域推崇联合策略的背景下,您选择应用以上组合方案的原因是怎样的?

邓婷教授:目前阿帕替尼及PD-1单抗均获我国晚期胃癌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适应症,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10%~20%的患者可以接受到三线治疗。多数患者在三线治疗前由于肿瘤进展及营养体力状态的原因而无法接受继续治疗。因此我们希望把三线药物的治疗时间点前移,以期达到二线治疗更佳的疗效。在既往的研究中,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协调效应,且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同时,化疗或许也是PD-1单抗联合治疗的一种策略。而化疗的不良反应,与该两类没有明显的叠加。所以我们把三种药物联合起来作为后线治疗的选择。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出了单药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PD-1单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联合方案研究彰显后线前移用药优势

Q3: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此项研究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您如何评价该研究的价值或其对实际临床诊疗的影响?

邓婷教授:事实上,该研究的初步结果非常出乎我的预料。在本项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可能来源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三个方面,令人意外的是,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白细胞减少(61.5%)、贫血(57.7%)、中性粒细胞减少(53.8%)、蛋白尿(42.3%)、脱发(42.3%)、甲状腺功能减退(38.5%)、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4.6%)、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4.6%),但大多数为1级或2级,最常见的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1.5%)。我认为,该方案能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应归功于团队对患者良好的全程管理和治疗剂量把控。但安全剂量并不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纳入26例患者(其中有4例为三线使用该方案),24例可评估,ORR达50%,DCR达83.3%,中位PFS为7.06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这一结果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惊喜,也为患者带来了较好的获益。目前的入组还在进行中。

精益求精、砥砺前行

创新探索再接再厉

Q4:展望未来,您在胃癌治疗领域中有着怎样的研究计划?目前进展如何?

邓婷教授:在肿瘤治疗进入免疫新时代后,胃癌领域相关研究有“井喷式”发展趋势。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关于免疫联合化疗用于胃癌新辅助治疗相关的Ⅱ期研究已初步显示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当然仍需开展更多的Ⅲ期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依据。除此之外,有关胃癌治疗作用靶点的探索也是层出不穷。

目前团队正在开展一项节拍化疗(低剂量卡培他滨)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研究。主要入组患者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常规化疗的患者,另外一类为完全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这些人群,基本都在常规的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之外,却又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我们希望可以探索新的方案为真实世界中“非常规”的晚期胃癌患者带来获益的可能性。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心可以一起携手来解决临床中的问题,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邓婷教授:晚期胃癌后线探索,治疗前移患者更早获益

邓婷教授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可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