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11.12[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①。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②。”
11.12[通释]
孟子说:“比方说有人无名指弯曲着伸不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谁能使手指伸直则不以到秦国楚国的路途为遥远前去寻求医治,这是为手指不如别人的缘故。手指不如别人健康还晓得心里不舒服,心不如别人善良就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就叫做不晓得自己是哪一种人。”
11.12[注释]
①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比方说有人无名指弯曲着伸不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谁能使手指伸直的则不以到秦国楚国的路途为遥远,为了手指不如别人的缘故。今,比方说,这是设事说理。屈,弯曲。而,相当于“着”。不信,伸不直。信,通“伸”。非,并不。疾痛,病痛,疼痛。害事,碍事。第二个“信”,使动用法,使……伸直。之,代词,指手指。远,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远,把……看得遥远。秦楚之路,秦国楚国的路途。为,介词,为了……的缘故。
②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手指不如别人健康还晓得心里不舒服,心不如别人善良就意识不到不舒服:这就叫做不晓得自己是哪一类人。知,晓得,意识到。恶,心里觉得欠缺,感觉不舒服。第二个“之”,放在“此”与“谓不知类也”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不知类,不知道如何分类,不知道自己是那一种人。类,种类。
11.12[解读与点评]
孟子很善于通过打比方和用类比说理,善于从人们往往不经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讲深刻的道理。人为了并不疼痛碍事的无名之指不能伸直而远赴秦楚寻求医治,而对自己“心不若人”却没有感觉,这同前一章的放鸡犬知求而放其心却不知求的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