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三人 | 那些私欲与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写在前面面对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对暗念,征服暗念另一个小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写在前面</h1>

我是不太喜欢看国外的一些书的,历史、环境、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和中国不一样,尤其是那一大串的名字,让人总是记得这个又忘了那个。

看《第三人》这本书,是需要耐心的,尤其是在读前两章的时候,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出现的人物也好多,让我有些混乱。书中的故事背景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里面有一些嘲讽或者讽刺的内容让我有些不明所以。

这是一本很有名气的书,获得过诺贝尔提名,拍成的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这本书是作为一个剧本而写出来的,所以我再读完书以后,跑去看了一下电影,感觉二者结合起来去欣赏,更容易代入情景。书中的描写与演员的表情结合,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每个角色的性格与内心。

第三人 | 那些私欲与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写在前面面对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对暗念,征服暗念另一个小故事

图源网络,侵删

黑白的画面,齐特琴的背景音乐,没有场景特效,没有花里胡哨的色彩,大部分都是对话场景以及近镜头的表情特写,听起来好像有些无趣,但是电影比书更让我有代入感,我个人认为,电影让这本书更饱满了些。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面对私欲,被私欲吞噬</h1>

这本书涉及历史、政治,还有爱情、友情,充满悬疑,也关于人性。

主人公马丁斯是很崇拜哈利的,而后却发现哈利其实是个贩卖假药的奸商。

书中哈利对马丁说:我所做的事情没有伤害任何人的灵魂,这些人的死对他们来说都是超脱。离开这个世界并不会让他们错过多少东西,这些可怜的家伙。

哇,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想给哈利一个大大的赞,然后再把他从摩天轮上推下去。

卖假药会有什么后果,无非就是多死掉几个人而已嘛。

从最高处的摩天轮往下看,那些走在街上的人们如同一个个小黑点,而每停止一个小黑点,就能得到两万镑,而且不用缴税。

多爽,用那些钱我可以去享乐,香槟、美酒、豪车、邮轮。

而那些小黑点,他们的痛苦我又感受不到。

这让我想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李国华第一次听说有女生为他自杀时,有种歌舞升平的感觉。他认为,对一个男人最高的恭维就是为他自杀。

都是错的,他们的想法明明是错的,行为也是错的,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引以为豪。

这真是让人三观颠覆,WHAT HAPPEN?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思想变态的人怎么这么多?

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走火入魔与羽化升仙的话,那这些被私欲、贪婪所吞噬的人,大约都成了魔吧。

就像文中所提到的,一个人做,是不对的,但是很多人都这么做,就很正常的,黑色被说成是白色的次数多了,黑白也就颠倒过来了。

从小父母都教育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而面对真正的恶时,又有几个人可以禁得住考验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面对暗念,征服暗念</h1>

哈利要拉马丁斯入伙,避开警察的追捕,一起赚钱。

在他们结束谈话分开后。

马丁斯突然对着哈利的背影喊道:“别相信我,哈利。”

但那个时候,他们俩之间的距离已经太大了,大到这句话已经追不上哈利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黑,就有白。

有人沉迷于金钱与情欲,有人则是非分明。

马丁斯肯定也会动摇,没有谁的心会一直稳如磐石。

马丁斯有多穷?

在英国住在难民办事处,揣着五个英镑就来到了维也纳。写本书就赚三千英镑,还要被扣税。

哈利是谁?

马丁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兄弟,也是他最崇拜的人。

当你的朋友劝你做点违法犯罪的事情时,你可能是拒绝的,但是可以赚好多好多钱,还不会被抓到的前提下呢?在你真的真的很穷,揭不开锅的前提下呢?你会不会铤而走险呢?

昔日的朋友,在游乐场分别,走往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

马丁斯最终选择协助警察抓捕哈利,并在最后那一刻,朝哈利开了一枪。

第三人 | 那些私欲与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写在前面面对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对暗念,征服暗念另一个小故事

就如同蔡依林《恶之必要》里的一句歌词:偶尔产生的邪恶,也要握手或者和他亲吻。

我们可以有邪恶的想法,但是我们不要沉沦于恶,它确实很强大,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正视它,打败它,征服它。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另一个小故事</h1>

《堕落的偶像》和《第三人》完全相反,如果说马丁斯是一个纯真的大人,那菲利普则是一个过于成熟的孩子。很短小的一个故事,我个人认为比《第三人》更容易读进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