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三人 | 那些私欲與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寫在前面面對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對暗念,征服暗念另一個小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寫在前面</h1>

我是不太喜歡看國外的一些書的,曆史、環境、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和中國不一樣,尤其是那一大串的名字,讓人總是記得這個又忘了那個。

看《第三人》這本書,是需要耐心的,尤其是在讀前兩章的時候,有種不知所雲的感覺,出現的人物也好多,讓我有些混亂。書中的故事背景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是以裡面有一些嘲諷或者諷刺的内容讓我有些不明是以。

這是一本很有名氣的書,獲得過諾貝爾提名,拍成的電影也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

這本書是作為一個劇本而寫出來的,是以我再讀完書以後,跑去看了一下電影,感覺二者結合起來去欣賞,更容易代入情景。書中的描寫與演員的表情結合,更加生動形象的表現出每個角色的性格與内心。

第三人 | 那些私欲與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寫在前面面對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對暗念,征服暗念另一個小故事

圖源網絡,侵删

黑白的畫面,齊特琴的背景音樂,沒有場景特效,沒有花裡胡哨的色彩,大部分都是對話場景以及近鏡頭的表情特寫,聽起來好像有些無趣,但是電影比書更讓我有代入感,我個人認為,電影讓這本書更飽滿了些。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面對私欲,被私欲吞噬</h1>

這本書涉及曆史、政治,還有愛情、友情,充滿懸疑,也關于人性。

主人公馬丁斯是很崇拜哈利的,而後卻發現哈利其實是個販賣假藥的奸商。

書中哈利對馬丁說:我所做的事情沒有傷害任何人的靈魂,這些人的死對他們來說都是超脫。離開這個世界并不會讓他們錯過多少東西,這些可憐的家夥。

哇,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真想給哈利一個大大的贊,然後再把他從摩天輪上推下去。

賣假藥會有什麼後果,無非就是多死掉幾個人而已嘛。

從最高處的摩天輪往下看,那些走在街上的人們如同一個個小黑點,而每停止一個小黑點,就能得到兩萬鎊,而且不用繳稅。

多爽,用那些錢我可以去享樂,香槟、美酒、豪車、郵輪。

而那些小黑點,他們的痛苦我又感受不到。

這讓我想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李國華第一次聽說有女生為他自殺時,有種歌舞升平的感覺。他認為,對一個男人最高的恭維就是為他自殺。

都是錯的,他們的想法明明是錯的,行為也是錯的,但是他們并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反而引以為豪。

這真是讓人三觀颠覆,WHAT HAPPEN?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思想變态的人怎麼這麼多?

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走火入魔與羽化升仙的話,那這些被私欲、貪婪所吞噬的人,大約都成了魔吧。

就像文中所提到的,一個人做,是不對的,但是很多人都這麼做,就很正常的,黑色被說成是白色的次數多了,黑白也就颠倒過來了。

從小父母都教育我們:勿以惡小而為之。而面對真正的惡時,又有幾個人可以禁得住考驗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面對暗念,征服暗念</h1>

哈利要拉馬丁斯入夥,避開警察的追捕,一起賺錢。

在他們結束談話分開後。

馬丁斯突然對着哈利的背影喊道:“别相信我,哈利。”

但那個時候,他們倆之間的距離已經太大了,大到這句話已經追不上哈利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黑,就有白。

有人沉迷于金錢與情欲,有人則是非分明。

馬丁斯肯定也會動搖,沒有誰的心會一直穩如磐石。

馬丁斯有多窮?

在英國住在難民辦事處,揣着五個英鎊就來到了維也納。寫本書就賺三千英鎊,還要被扣稅。

哈利是誰?

馬丁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兄弟,也是他最崇拜的人。

當你的朋友勸你做點違法犯罪的事情時,你可能是拒絕的,但是可以賺好多好多錢,還不會被抓到的前提下呢?在你真的真的很窮,揭不開鍋的前提下呢?你會不會铤而走險呢?

昔日的朋友,在遊樂場分别,走往不同的方向,漸行漸遠。

馬丁斯最終選擇協助警察抓捕哈利,并在最後那一刻,朝哈利開了一槍。

第三人 | 那些私欲與暗念,征服它或是被吞噬?寫在前面面對私欲,被私欲吞噬面對暗念,征服暗念另一個小故事

就如同蔡依林《惡之必要》裡的一句歌詞:偶爾産生的邪惡,也要握手或者和他親吻。

我們可以有邪惡的想法,但是我們不要沉淪于惡,它确實很強大,盡管如此,我們也要正視它,打敗它,征服它。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另一個小故事</h1>

《堕落的偶像》和《第三人》完全相反,如果說馬丁斯是一個純真的大人,那菲利普則是一個過于成熟的孩子。很短小的一個故事,我個人認為比《第三人》更容易讀進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