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印度有流传几千年的种姓制度,把人分成几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叫婆罗门,是祭司,有对印度教(婆罗门教)教义的解释权;第二等是刹帝利,他们是国家的统治者,参与军事、政治,如我们熟悉的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佛就是刹帝利种姓;第三等是吠舍,也就是农工商,有自己的资产,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第四等是首陀罗,他们主要做佣人等,没有资产;在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人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也叫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这种森严的种姓制度至今都深深的影响着印度的每一个人,而本故事的主人公马哈南迪亚,就属于“不可接触者”。
马哈南迪亚出生在印度奥里萨邦,他从小就喜欢绘画,他天生就有这种天赋,自学成才。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在首都新德里街头为路人画肖像画,他用印度语写着10分钟为人画一幅肖像画,一幅10卢比(约合人民币1元)。由于他是贱民,一开始没人愿意请他画,但是总有好奇的人,开始让他画的人都很满意,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前来让他作画。有些顾客甚至称赞他的画作是艺术家的水平,他的画作几次登报,声名远播。他的理想是去艺术学院进修,然而由于他的种姓,是与大学无缘的。并且经常遭受白眼,甚至有人对他拳打脚踢。
在印度,很多人都相信占星术,马哈南迪亚的母亲请了一个占星师为自己的儿子占卜未来。占星师告诉马哈南迪亚的母亲,说她的儿子不久将遇到一生相伴的妻子,而且是来自遥远的国度,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金牛座,富有的可以买下一片森林。占星师的话给马哈南迪亚暗淡无光的家带来一丝希望。马哈南迪亚的母亲把占星师的话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而马哈南迪亚确说自己的母亲:“不要相信那些不着边际的预言,我们现在只能混口饭吃,我们是不可接触的贱民,这种好事是不可能来到我们家的。”
几个月后,也就是1975年,这一年马哈南迪亚24岁,在这一年冬天的一天晚上,他迎来了最后一个顾客,19岁的瑞典少女,夏洛特•冯•谢德文,夏洛特在英国留学,假期来到印度旅游。她听说在新德里有位街头画家,擅长画肖像画,她就找到了马哈南迪亚,希望他给自己画一幅。马哈南迪亚刚一见到夏洛特就被她深深的吸引,那一头金黄色的秀发,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马哈南迪亚也许是见到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太过紧张吧,他给夏洛特画的并未让她满意,就在夏洛特准备离开的时候,马哈南迪亚让她明天再来,免费再给她重画一幅。第二天来到,马哈南迪亚给她画的依然未能让她满意,就这样,一连几天马哈南迪亚都是让夏洛特隔天再来重画。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马哈南迪亚是用最笨拙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心上人。在为夏洛特画画的这几天里,马哈南迪亚想起了占星师的预言,他和夏洛特聊天中得知,她来自几千公里以外的瑞典,在上大学主修音乐,并且其家族是瑞典贵族,她还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马哈南迪亚感觉太不可思议了,难道占星师说的都是真的?
在这几天夏洛特看出了马哈南迪亚笨拙可爱的小心思,她也被马哈南迪亚的淳朴和才华吸引,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他们俩的的身份,并为他们的爱情带来困扰。他们聊音乐、聊艺术、聊文学,他们两个在一起,仿佛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他们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好像穿越了时空,就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马哈南迪亚把夏洛特领回了家见了父母,并且举办了简单的印度传统婚礼。
时光飞逝,必竟夏洛特是来旅游的,她离开的日子到了。夏洛特为马哈南迪亚买好了去瑞典的机票。然而,马哈南迪亚想要自己混出个名唐,堂堂正正去瑞典找夏洛特。临别时,马哈南迪亚安慰夏洛特,称自己很快就会去找夏洛特的。
在那个年代这一别可能就是永别,那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信息不发达,而且还是相距遥远的异国,他们的爱情还能延续下去吗?
一年过去了,马哈南迪亚也没攒够去瑞典的机票钱,这可愁坏了马哈南迪亚,他始终没有忘记对夏洛特的承诺。正在街边犯愁的马哈南迪亚突然灵光一闪,何不骑自行车去瑞典找妻子呢。这无疑是一疯狂的想法。1977年1月,马哈南迪亚卖了除了画笔和颜料的所有家当,换来60卢比,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带上200卢比(约合人民币20元)准备上路,他母亲说:“一定要去吗?”马哈南迪亚回答:“是的,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就这样马哈南迪亚上路了,白天他就靠画画赚些路费,晚上就睡野外,有时候根本吃不上饭,但这一切也抵挡不住对妻子的思念。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很多国家的签证还不是那么严格,即使遇到严格的国家,也许是他的毅力感动了上天,总有人为他搞定签证。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有些人还能听懂印度语,有些好心的旅店老板还免费为他提供食宿。到了其它国家,虽然语言不通,但他总能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看来,艺术是无国界的。马哈南迪亚穿过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国家,跨越6000多公里,前后120多天,终于在5月28日到达瑞典边境。到达瑞典边境后,边境检查人员寻问他来瑞典的目的,他说骑自行车来寻找爱人。检查人员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从印度骑自行车来,能不能不逗我们,大哥。”直到边境检查人员打通夏洛特家的电话,才知道这都是真的。检查人员为马哈南迪亚的毅力和勇气而感动,为他放行。就这样,马哈南迪亚跨越万水千山,终于来到了夏洛特的家乡哥德堡。
起初夏洛特的父母也反对他们俩在一起,但是看到马哈南迪亚不远万里,从印度而来,这种毅力也深深从心底里感动。1978年,马哈南迪亚和夏洛特正式结婚。
婚后,马哈南迪亚和夏洛特育有一双儿女。在瑞典,马哈南迪亚继续在绘画方面深造。如今,马哈南迪亚成为瑞典的知名画家,也是瑞典政府文化和艺术方面的资深顾问。
2012年1月4日,马哈南迪亚获得印度乌特卡尔文化艺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被印奥里萨邦任命为瑞典大使。夏洛特也在音乐事业上辛勤的耕耘着。
如今马哈南迪亚和夏洛特两人已年过花甲,虽然容颜日见苍老,但仍然尊重和爱护对方。这一晃,他们俩携手走过了40多年。
这也许就是爱情应该有的样子,它跨越了种族、跨越了阶级、跨越了距离、跨越了时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变的是岁月沧桑,不变的是我对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