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完全就可以用书名来概括“向上生长”。书中所用的语言也特别的接地气,就好比“注意力跟肌肉差不多,也就是越练越强,长期不用就废了”,还有就是“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可以实现,而高级的欲望需要的是自律跟克制”。
书里有讲到一组数据,全世界普通人所占比例是80%,比较优秀的人所占比例是10%,人与人之间差距最小的是智商。成功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资质更高,只是没努力,不愿意去做而已。其实不然,只要你稍微努力,就可以超过70%的人。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所以要学会认识自己,承认自己平庸,这样才能调用体内脚踏实地的力量。大部分东西都跟智商和家庭没关系。关于做事,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慢启动”,即要理解事物发展内在逻辑,要学会“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着回报,看不到回报就迅速懈怠了。人不断向上突破,就是克服基因里固有缺陷的过程。在对待迷茫,没有方法论时,书中作者提到了“笨办法”,要相信两件事:第一,重复就是力量;第二,数量堆死质量。同时针对30+,作者提出要勇于突破资源边界,也就是一直不服老,忘了年龄,去做新鲜的事,永远都在拓展,永远没有边界,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要学会降低预期,过高的期望实现了还好,如果达不成会导致信心迅速丧失,变得消极,什么都不想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总是对自己或者孩子过高定位,完成不了很高的目标就泄气,忽略了把目标定低些,慢慢来,一步步地做,也能取得很高的成就,而且这才是绝大部分人应该走的路线。
穷人用血汗钱去享受,就永远摆脱不了穷困的窘境,富人用资产带来的收益享受,资产不变,收益大于享受的部分继续投入的话,资产还能源源不断的增加,从而不断拉开差距。
作为穷人,要改变自身命运首先就是要学会延迟享受,尽可能地把钱存下来买可以保值或是带来额外收益的资产,而不是立马花掉。另外,书中建议找准一项能够带来长期收益的事情,不断的投入,比如作者写文章,很长一段时间或许无人问津,也没办法变现,但是不断的积累下来,会带来持续不断的影响,最终的收益会超过一次性卖出自己文章的收益。
要突破自己的认知,首要一点是要认清自己,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除了认识到自己的普通,还要有一颗坚韧的心,耐得住寂寞,不积跬步,作者认为中国的发展前景很好,到处都是机遇,你需要的只是比一般人多努力那么一点,实实在在地做出高质量的东西,运气总归会站在你这边,不愁没有好的发展,一夜暴富毕竟是不切实际的,靠运气得来的财富,终会凭实力败出去。
社会发展越稳定,实现阶层跳跃就越困难,在国内已经初现端倪,在欧美国家,丧尸文化越来越流行,越是上升困难就越是不想努力,但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终究是有用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终究会形成巨大的势能。
身在普通人家,要想生活过得去,技术才是硬通货,取巧偷懒终究会尝到苦果,从事技术行业最大的好处是转型很方便,自己有后路。
最后,谈到了经济活动,一开始感觉有点复杂,后来上网查阅看了一下,其实把银行也看做是一个个体就都很好解释了。社会发展好,银行能找到收益高的项目投资,它就愿意用比较高的利率,吸引大家存钱,它就可以投资,从中赚差价,项目的收益高于银行利率,实际做项目的人也愿意找银行贷款。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拿着钱没地方投资,放着还要付利息,当然不干了,所以会降低利率,甚至出现负利率,让大家都别存钱了,去消费,这样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活动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周期往复。作为个体,抵抗经济周期不二的法门还是自身的硬实力,打铁还需自身
不管是读书得到的道理也好,还是实践来的也罢。他的确告诉了我一个最真诚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向上而生,不断的追逐,不断地探索,认清自己,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才能成就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