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作者:刀白眉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没有一辈子的敌人,也没有一辈子的朋友,大家只有利益罢了”,这首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一句话,国家之间也是如此。

1960年代后期,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在与苏联的霸权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2月21日上午,一架豪华的美军飞机在北京的机场上降落,尼克松一下飞机就看见周总理面带微笑地望着他。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见此状,他便三步并两步的下飞机,总理立刻来迎接他 ,见此,他赶忙上前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后来说这是“跨太平洋之握”。

在尼克松的回忆录中,他以“一个时代的结束代表着另一个新时代开始”来描述此次会面。这是一次值得世界纪录的日子,也是一次盛大的“破冰之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破冰初始——“乒乓外交”</h1>

1971年,在那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而一位美国运动员不小心“搭错了车”,开启了中美两国之“乒乓外交”的故事。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说起‘乒乓外交’,有一个人对于这个事件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副团长的哈里森,他主动对双方的上层都提出访华。

但是,当他提出访华提议时,其实自己的内心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的。而在得知中国官方邀请访华后,激动的哈里森将手里的咖啡,一饮而尽还抛向了天空。

1971年4月13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了欢迎仪式,中方的球员和教练们都热烈欢迎此次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们。之后,双方的乒乓球运动员在体育馆展开了一次友谊赛。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尽管双方运动员天各一方,但是“乒乓外交”的经历却成为这些他们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削弱过。

“乒乓外交”的这个事迹表明,文化交流是一场特殊的“外交方式”,这对推动两国关系进程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这代表了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又更进了一步,也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了铺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h1>

1960年代后期,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欲改善中美关系,他想加强美国对外的实力和势力, 并积极建立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的渠道。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三角关系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他们通过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发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表达了与美国接触的意愿,努力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踏上了他所谓的“和平之旅”。

当尼克松看见总理时,非常兴奋地说:“总理先生,这是我的荣幸,很高兴能够来到中国。”而周恩来也回复到:“总统先生,非常欢迎您的到来。”

电视画面一直对着这一历史场景,并通过卫星将这一事实传播到全世界。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一直以来,美国人民对中国土地一直有着非常明显的陌生感,总统尼克松也是如此。

尼克斯后来在回忆录中坦言说,从下飞机的那一个瞬间开始,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鲜和奇特,这是在其他土地上无法感受到的美妙。

在老美看来,中国解放军的仪仗队十分壮观,整齐的步伐,一致的动作,队列鲜明,非常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虽然惊喜,但是当时尼克松还是觉得我们的迎接队伍略显“寒酸”。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仪仗队已经是超标准待遇了,总共有360、370人,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尼克松到来的重要性。因为按照之前接待的惯例,我国只能安排最多155人的仪仗方队。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这个时候,尼克松都还以为这是中国偷偷为他准备的“惊喜”。当尼克松一行坐上了中方准备好的汽车,当开过长安街时,他之前的期待又落空了。

路上冷冷清清,空无一人,丝毫看不出精心准备的样子。

其实,这正是周总理在外交工作中所倡导的不谦虚、不谦虚、不礼让的原则。毕竟,当时中国和美国还没有正式的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如果说我们准备得太过热情,那或许会给对方以及对方媒体一种讨好的感觉,所以除了尼克松在机场会见周总理等领导人外,长安街一路冷清。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基辛格在随后的回忆录中还表示,他并不知道自己抵达中国后不会以任何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当车队驶入市中心时,他也觉得真正的欢迎仪式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然而却什么也没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h1>

当天,这场重要的历史性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毛泽东聪明睿智,幽默风趣,善于驾驭局势,一些非常严肃和原则性的问题,如台湾问题、日本问题、印度支那问题、反对“霸权”等,都在毛泽东机智随意的谈话中被提及。

几周后,基辛格在白宫办公室仔细研究毛泽东和尼克松的谈话记录时,发现毛泽东在谈话中实际上已经勾勒出上海公报的内容。他后来将这段对话比作“瓦格纳歌剧的前奏”。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其中一个小插曲就是,尼克松不经意间地提到了他沿路上看到的刺眼的标语“打倒美帝”,毛主席便笑着说:“那是‘空炮’的笑话,您别当真。”

听了这句话,聪明的尼克松也明白了,他笑着说:“哈哈,就像我这样的人。”

毛主席也笑着回复道,“如果都打倒了,我们没朋友了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结语</h1>

至此,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便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中苏三角外交初具规模,长期以来成为决定国际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尼克松访华,见“打倒美帝”的标语,主席精妙回应,让他哈哈大笑破冰初始——“乒乓外交”一场跨越大洋的握手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结语

美中和解迫使苏联加紧对美国和西欧的缓和,迫使日本迫切要求与中国建交,最终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正如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在宴会上举杯时所说的那样,他对中国的7天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