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作者:它角度

人们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也喜欢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之所以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话,就像花草树木喜欢阳光,它能在一个人最无望的时候给其鼓舞与激励。

但是,人想要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好好活下来,提高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在看到阳光的同时,明白这个世界也有黑暗,要对自己有个精准的定位,说白了,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金枝欲孽》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男性人物,就是孔武和陈爽。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年龄尚小,那时,我是很讨厌孔武这种人的——他冷漠、自私,像一部被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断地向上爬。

在被天理教追逐逃跑的路上,孔武先是甩掉玉莹,之后得知玉莹是湖广总督的女儿,又折返回去,救了人马上前去求得好处,这个时候,他吃相极为难看。

而陈爽,相比于而言,好像更有人情味。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当孔武说要带着贡品偷偷下山的时候,陈爽说:“我们已经答应了那些秀女,没道理不带她们一起离开的。”

当玉莹从马车上掉下去,是陈爽拼命将她救起;当天理教追来,孔武带着大家离开,又是陈爽说,要等一等玉莹……

这样的人,如果是现实中的一个朋友,应该比孔武更让人觉得暖心、安心吧。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当我二刷、三刷、四刷《金枝欲孽》,我越来越感觉到:陈爽这个人,并不像我之前认为的那样好。

仔细想来,陈爽想要帮助秀女,不是因为秀女弱势、可怜,而是因为秀女们长得漂亮。

陈爽几次与孔武发生争执,坚持要带着秀女离开,都是因为玉莹拉着他的胳膊央求在先。

而陈爽几次出手,舍命保护的,也是秀女中最漂亮的玉莹。

与其说陈爽想要帮助秀女,不如说他想要帮助玉莹。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这一点,玉莹自己也心知肚明,在猜测孔武和陈爽是否会回来救他们的时候,玉莹说:“那个差大哥刚刚救了我,现在连人也杀掉了,不可能他不回来救我的。”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我”,不是“我们”!

可见,在玉莹的心里,陈爽救这些秀女就是因为她,救她,就是因为美色。

这样一个被自己的美色而迷惑的人,玉莹从小到大见得多了,会把陈爽当成一回事吗?

说不定在玉莹的心里,两人之间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而从后面的剧情中,我们会发现:陈爽救玉莹,并不是完全没有企图的。

在孔武和他被安排进紫禁城修葺宫殿的时候,陈爽说:“说不定会碰到玉莹姑娘。”

这里可以看出:就算陈爽不敢妄想真的和玉莹发生什么,他也会认为:自己在玉莹的心中是有位置的,说不定还是有好感的。

毫无疑问,陈爽真的自作多情了。

孔武则要清醒得多,他说:“那些秀女将来不是皇上身边的女人,就是满洲上三旗贵族的亲信,她们会记得我们是谁吗?不会的!”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正因为孔武能够认清自己在秀女们心中的地位,他也不打算和秀女们有什么更深层的纠葛,所以,救了玉莹就上前讨要好处,一手交人一手收“推荐信”,明码标价,干净利落,至于吃相好看还是难看,他不在乎。

那么,孔武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很无情呢?

也不是。

在后面的剧情中,他对安茜掏心掏肺,对如妃伸出援手……

然而,孔武所做的这些,并不是平白无故的,他是真的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对方心中有地位,被认可,双方的情感是流动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而陈爽呢?

无论在寻觅感情的道路上还是奔赴事业的道路上,他都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

起初,他对玉莹有好感,后来发现追求玉莹无望,又盯上了宝婵。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可惜,宝婵自始至终都对陈爽没什么意思,和他说话的时候也很不耐烦,但陈爽对这些信息全部选择屏蔽,抓住了宝婵偷东西卖替他和孔武买官这件事不放,坚定地认为宝婵爱他,替他去死了。

因为这一点误会,陈爽差也不当了,“大哥”也不要了,甚至命都不要了。

他混入天理教的队伍,引着匪徒闯入皇宫,想要手刃如妃,为宝婵报仇。

这样看来,孔武为了升官放了一把火烧了奉先殿中皇室祖宗的牌位这样的事儿,是不是要有底线得多?

克制得多?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人在年轻的时候,或许还会喜欢陈爽所谓的“豪气”,一旦年龄大了,成了家,有了另一半,有了孩子,最怕接触陈爽这种情绪不稳定的人,他们就像街上那些无差别袭击别人的罪犯一样,你根本不知道他哪根弦没搭对,就要跳起来和别人拼命了。

而陈爽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缺少最基本的自知之明。

在感情中,他没有自知之明,总是爱上高攀不起的人,或者本来对他很讨厌的人,误认为人家对他有意思,之后,因为“得不到”而不甘。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再将这种不甘转化为对孔武和安茜的嫉妒,对周围人的怨恨,甚至对命运的愤怒。

在事业上,他也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

在“大哥”身边的时候,“大哥”的梦想就是他的梦想,在天理教的时候,天理教徒的梦想就是他的梦想。

他的一辈子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终究做了一个糊涂鬼。

电视剧有的时候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镜中也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没有过像陈爽一样糊涂的时候,做过和他一样糊涂的事?

主流文化总是鼓励我们向外探索,在房子、车子、票子中获得成就感,将周围大多数人的梦想视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那些公认的“好”的人或物。

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知人之前先自知,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而《金枝欲孽》中的陈爽用他糊涂的一生警醒世人: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愿我们引以为戒,共勉!

《金枝欲孽》中的他证明:没有自知之明是要丢命的

同样是守拙,为什么明兰可爱,而《金枝欲孽》中的玉莹却可怜?

《知否》:明兰那么好,在她眼中也不过是“生育工具”

《知否》庄学究的课:别关注“纯臣说”了,更精彩的是“众生相”

《知否》中的“她”的出现,标志着明兰迎来新生…

明兰那么聪明,为什么身边搭配的却是“傻小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