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1979年,兰州军区司令部的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衣服破旧不堪,已经洗得无法辨认出原本的颜色。他一路奔波,从河南老家风尘仆仆来到兰州,就为了见到兰州军区的政委肖华上将。

可是真的走到司令部的大门前,看着肃穆庄严的大门,一旁还挂着白底黑字的单位门牌,他感到一阵眩晕。四十多年来的辛苦奔波,其中所历经的磨难,痛苦,失望和绝望全部都涌上心头。老人眼前的水泥地被毒辣的太阳照得明晃晃的,好似他明晃晃的赤子之心。

老人一阵眩晕,就快要倒下,一旁站岗的哨兵连忙将老人扶到一旁。只见老人张开干裂的嘴唇,说道,我要见你们的政委。哨兵只当老人是生活不顺的普通农民,并没有当真,只是开导他,问他到底有什么苦衷。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肖华

可这一问却让老人老泪纵横,忙让身旁的女儿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哨兵一看,立刻肃然起敬,对老人行了一个军礼便急忙上报。不巧的是,此时的肖华正在新疆处理公务,并不在兰州军区本部。

但是在接到秘书打来的电话后,听到来访者姓名的肖华上将,声音连升了八度,“一定要把这位同志安顿好,等我回来!”肖华挂了电话,难掩的却是眼角的喜悦,他赶忙推掉了不太重要的事务,着手安排返回兰州的行程。

回到兰州,肖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跋山涉水来见他的战友。战友相见,肖华激动得紧紧地握着战友的手,千言万语都汇聚在心头,“四十四年了……这么多年,你去哪了!我找了很久,甚至以为你死了……”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卢子美

肖华一掌拍在老战友的肩上:“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兰州找我!”肖华不知是该为找到“死而复生”的战友开心,还是该为这么多年的走失感到心酸,悲喜交加。而这位老人只是淡然地说到,“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我对党问心无愧,我唯一感到内疚的就是,长征没有走到底,掉队了。”

肖华再也忍不住眼眶里的泪水,这位老人就是组织苦苦寻找的走失战士卢子美。这么多年来,卢子美也一直没有放弃追随组织的脚步。在峥嵘岁月分别,再相见却是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前的卢子美早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团长。

在长久劳作中他的身板开始佝偻,由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而复发旧疾的双腿,肖华不敢想象这一路他是如何蹒跚地踱步前行,也不敢想象,与组织失联后的他经历了怎样风霜雪雨的后半生。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红军

肖华听着卢子美一点点将往事娓娓道来,立马执笔给相关部门写信,动用全部的资源和关系去完成卢子美最后的愿望,那就是恢复党籍,给自己的一生一个交代。

卢子美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年纪轻轻就极具爱国救国的先进思想。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他通过层层考核加入了国民党军队,成为了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士兵,虽然是个文化人,卢子美在战场上杀敌从不含糊屡立战功,很快他就晋升到了排长的位置。

可是职位的升高并没有让卢子美欣喜,他走得越高就越看清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他深恶痛绝,只深深地感受到这违背了他一开始谋求天下太平的初衷。有一次卢子美手下一名士兵失踪了,他担心士兵会受到上级处罚,便没有及时汇报。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战士

只是派手下去搜查,没想到这一人情味的举动却被同事告发,卢子美也因此受到了极重的惩罚。20军棍让他不得不在医院卧床休息。他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卢子美郁结于胸,疗养时他偶尔与前来探望他的26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实际上,这并非偶然,赵傅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听闻卢子美的所作所为,他十分倾佩卢子美的品格,再加上早已观察他良久,赵傅生认为卢子美是一个有志之士,意欲将此人才吸纳到共产党中。

随着进一步对卢子美的深入了解,赵傅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向组织上申请,同时,卢子美在多次与赵傅生交流思想经验后,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为广大百姓谋求幸福生活的组织,是一支让穷苦人民当家做主的队伍,这与他最初的报国理想不谋而合,于是便接受了赵傅生的介绍,秘密宣誓入党后,从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1931年,江西苏区的三万红军突然遭到了十万国民党军的围剿。敌我实力悬殊,红军需要更多军力的支援,于是便提前安排卢子美等其他在国民军26路军的共产党员进行宁都起义。

不料,我党在南昌的接头关系网被敌人破获了,导致26路军地下党手中的很多文件落入敌手,起义计划意外泄露。特务立马知晓了起义的初步计划。随后特务行动,进行抓捕地下党活动。

为了能保住所有和26路军有关联的所有共产党员,组织决定提前起义。卢子美带领部队把守重地,顺利完成任务。在1932年,国民党进行“围剿”行动,卢子美也多次完成反“围剿”的任务,而非常器重他的赵傅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不幸牺牲,这也让卢子美更加坚定要打败国民党!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1933年9月3日,卢子美出任少共国际师的团长,17岁的肖华当政委,卢子美就是配合肖华完成任务,两人的战友情也在此生根。12月爆发了团村之战,在敌我多次交锋中,我军英勇地击垮了敌军3个主力师,并缴获众多战利品。

可是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敌人派出飞机对我方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我军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死伤最高达到一百人。面对如此惨状,肖华悲痛地对卢子美委以重任,期望卢子美可以为惨死的同胞报仇,卢子美也不负众望,在赣州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手持大刀和敌人展开厮杀,拼死保护红三军团撤离战场。

犹如雨点一样落下的炮弹不断落下来,45团始终处在被动局面,战士们非死即伤,即使处在这样劣势的环境下,卢子美依旧坚持在前线。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双腿遭到敌军七发子弹射击,已经无法站立,身边的人都劝他去后方接受治疗,可他还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坚持指挥作战,待到战争胜利后,卢子美的双腿已经血流成河,被战友们抬下了战场。

1935年6月,卢子美带2名士兵去侦察,返回时被敌军包围。敌众我寡,卢子美和士兵们只能选择分散突围,在激烈斗争中,两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

此时天色已晚,由于被埋伏耽误了不少时间,已经错过了与大部队会合的时机,卢子美只好凭借着微弱的星光估计着部队行进的方向。就在他努力朝着大部队赶路时,迎面走来七八个身影,卢子美身心俱疲,以为是组织派来找他的同志,开心地与对方对话暴露了身份,此时卢子美的子弹已经打完,只能束手就擒,被敌军俘虏。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当时红军干部的服装与战士都一样,敌人并不知道卢子美团长的身份,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炊事员。在帮敌人挑水做饭的途中,卢子美趁敌人不注意,侥幸逃了出去。他日夜兼程,一连两个月也找不见红军踪影,当时红军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

卢子美就这样身无分文漫无目的地漂泊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不知去哪里才能与组织会合,无奈之下,他只好一路行乞回到老家。时局动荡,卢子美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也为了不给家乡带来侵扰,隐瞒了自己红军的身份。

卢子美虽人在家乡,心中却一直记挂着党,对战友的思念之情愈演愈烈。他一直努力搜寻红军的各种行踪,终于在1938年,卢子美得知红军到了陕北,决定北上寻找部队。结果遭遇日军,行程被耽搁,未能到达延安。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卢子美画像

在之后的1940年、1942年,卢子美先后两次去大别山和湘西寻找队伍,均未能如愿。此时正值日军疯狂侵袭我国的时期,红军采取游击的战术,无法在一地久留,卢子美一抵达目的地,红军的部队早已提前转移。

就算自己像一只脱离了部队的大雁,卢子美一直没有忘记过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理想。在乡期间,他多次向贫苦的乡民们秘密宣传党的政策,讲述红军打击土地主为群众谋福利的光辉事迹,秘密得壮大革命的力量,成功的在家乡募集了一批爱国的乡民,自发的进行抗日活动。

后来,在群众的拥护下卢子美当选为乡长。在淮海战役时,他带领两三千的农民武装一路去往前线支援,为当时前线的作战部队出了一份力。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无论过去多少年,卢子美心中找党的念头从未停歇。眼看着自己寻党的方法行不通,他就转变了思路,多次向当地领导汇报了当红军的经历,恳求恢复党籍。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卢子美的经历未能查证落实,恢复党籍一事也就没有着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卢子美通过报纸看到昔日一起战斗的战友们,都被一一授衔,意识到这是他恢复党籍最好的机会后,卢子美想到了多年来与自己共进退的父老乡亲,他们需要他。于是就没有选择在此时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身份。

不久后,年老的卢子美腿部旧伤复发,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离职后,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个党员应该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当时农业合作社运动在全国范围此起彼伏,他积极动员群众入社,还拿出自己的500元退职金和医疗费为集体购买牲畜,自荐担任饲养员。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1965年,村里办小学,缺少老师,六十多岁的卢子美接受了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当起了民办教师。不久,他的儿子病逝,留下的嗷嗷待哺的独子,卢子美一边忍耐着极大的悲伤,还要省吃俭用养育孙子,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也从未开口向国家寻求帮助。

终于在肖华以及其他红军老上级的帮助下,他的入党介绍人来沈丘看望卢子美。1983年9月,卢子美恢复党籍,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1979年,一老农找到兰州军区,肖华上将见到后惊呼:原来你还活着

1985年1月,这位值得敬重的红军老团长在家乡去世。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从未退缩冲锋陷阵。就算无人监督,他也始终如一地信守着与党的约定,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默默奉献自己造福群众。

一日入党,终生追随,历经坎坷,初心不变。担责时冲在前线,授功时选择深藏功名,这样高尚淳朴的心,犹如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永远闪耀着澄澈的光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