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特别的火,“你有多久没有看朋友圈了?”
初次看到这个话题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朋友圈几乎人人都会去看,每个人有事没事就逛逛朋友圈关注下他人的动态。
可是当看到下边的评论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多的人不敢去看朋友圈,甚至他们自己的动态也设置为仅三天可见。
越来越多的人对朋友圈感到恐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变得沉默,但我们依旧会关注他们的动态。

我们会看到他们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家庭美满。他们在朋友圈中晒自己新开的公司、新买的车子,今天去哪儿玩,明天又去哪儿玩。
那些曾经我们看不起的人现在混得风生水起,而我们却还在忙碌,忙碌得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所以,我们越来越不敢看朋友圈了,朋友圈看到的差距让我们害怕。
为什么短短几年,都是普普通通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为何产生了这么大的差距?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平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01少即是多</h1>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为了不让自己被他人所超越,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成为了一个时间主义者,坚信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不敢浪费任何一分钟,尽可能的让每一分钟产生最大的价值。
但世间总是有那么多的事物不断的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今天是狂欢节,明天又是聚会,我们一会做这,一会儿做做那,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在年末,我们反省自身,这一年我做了些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感觉挺忙的。
就这样一年一年的我们越来越平庸。但我们不甘平庸,在某一天你觉醒了,你问到:“我平庸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多吗?”
不是的,我们做的不是不够多而是太多了,这些太多的事情消磨了我们的精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庸。
在著名导演李安身上发生的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李安导演在成名之前为了补贴家用,就跑去学习电脑技术,希望做一门副业赚点钱。可是迎来的却是妻子的一顿痛骂:“学习这个干什么,专心研究电影,赚钱的事情不用你来管。”
如此,李安只好专心的去研究电影。果然,后来李安的电影大获成功,他名誉全球,甚至被中国人称为“华人之光”。
李安导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很多吗?不是,李安做的事情很少,他只是研究电影,但正是这“少”才让他获得成功。
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事情太多了,既要西瓜又要芝麻,但大多时候我们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永远在原地踏步,让我们越来越平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02追求完美</h1>
优秀者和平庸者的差距在哪?在于对完美的追求。优秀者大多是一位极端主义者,他们做事只想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而平庸者做事只会将事做到合格。
很多人会抱怨:“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好几年,升职加薪都轮不到自己,好事都被同事抢走。”殊不知,你的同事在做每一个任务的时候,都尽可能地将其做到最好,而你却只是将其做完就好。
这就是优秀者和平庸者的不同,一个是追求极致,一个是为了应付;一个是主动追求,一个是被动接受。这两者的不同所产生的后果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显现,但是时间一长必将产生巨大的差距。
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做一百件平庸的事。”我们发现不少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做了很多的事情,而只是做一件事情,并将这件事做到完美、极致。
齐白石就是这样的人,齐白石出身贫寒,在年少的时候接触不到艺术,直到27岁才正式接触艺术。
一开始,齐白石学习篆刻十分不得要领,直到一天有一位老师告诉他:“当你把一块拙石磨成石浆的时候,你的功夫就到家了。”
齐白石照此做,买了一堆石料,刻完后磨掉,磨掉之后又继续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拙石越来越少,地上的淤泥越来越多,齐白石的篆刻技艺也越来越高超了。
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曾经说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这便是成功的秘诀,成功不要做太多的事,只要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将这一件事情重复去做,去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就是成功。
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唯有面对。与其害怕看朋友圈,不敢承认自己与朋友们相比的不足和差距,不如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那样的成功人士。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