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美乡音-乡愁载体之重要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道尽了外出多年的游子回到故乡时的辛酸。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作品中毫不吝啬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从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到余光中的《乡愁》,都在述说这种牵扯不断的思乡之情。

在大都市打拼的人们,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时间一久,学会了各种礼仪,也学会了说普通话。渐渐地被城市同化,成为了都市外乡人。

曾几何时,你在人群中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声音,听到了一段感觉亲切的对话,当你反应过来时恍然大悟:哦,刚才那个人说的是自己的家乡话,他是和自己来自同一地方的。我又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原来我一直不曾忘记故乡。乡音是镌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毕生所不能忘记的。

我觉得在他乡如果没有要求必须说普通话而自己的方言又能够被对方听懂,还是优选择方言。因为他是烙印在一个人身上的名片,从你的家乡话,别人就能知道你大概来自何方。

当你能够自信且大胆的在大都市日常说家乡话,你会无形增加一些自己的自信,这也时刻提醒着你不要忘本。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方言也应该百花齐放,绽放各自的色彩。它以独特的身姿传承着各地的乡土文化,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