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作者:桂林生活网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猫山绿海通讯员 蒋德斌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圣所管理办公室主任唐忠祥(左二)向社区村民赠送经济作物,记者胡贵芳拍摄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中国保护专家唐小平在猫山视察记者温伟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传教士走进校园推广生态保护知识,通讯员胡贵芳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猫山"小镇山宝"铁杉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国家级动物保护,栖息在猫山上,是一片森林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人与自然的和谐 记者文伟

桂林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总结

猫山满泉飞落瀑布 记者文伟合影

  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忘初心,取得优异成绩,1999年被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成员,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重点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类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9年被命名为中国森林氧吧。

李从何而来?只有活水的来源才来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桂林。在镜头中,漓江烟雨朦胧,河水清澈,两边竹月光,青山叠叠,邮轮总书记不时与路过的游客习近平微笑着挥手。在这次调研中,总书记指出:桂林山水,漓江是天生赐予中华民族的财富,必须好好呵护。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宝贝,不要破坏。

  风景如画的漓江等美丽风光,发源于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湿地。猫山是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2141.5米,被誉为"华南之巅"。猫山是漓江上游的一座绿色天然水库,是红军长征的第一座山,这里有广阔的原始森林,有山谷云海,有泉水和瀑布,有猫、小猫、黑熊、南方铁杉等无数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如果没有猫山,就没有漓江,就没有桂林山水的世界。因此,人们说:猫山是漓江的心脏,桂林是山水的命脉!

  猫山国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为几代自然保护区人,用青春和鲜血,坚持一线生态保护,为保证漓江长流水,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因为猫山的青山绿水,才有今天丽江"看得清绿色的山顶,船顶绿山"的美丽风景。

45年的风雨,融入世界生物圈

在中国地图上,广西北回程线南侧有一颗"绿珍珠",即1976年建立的猫山自然保护区。俯瞰卫星云图,这是一片15,158公顷的广阔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为96.48%。大自然的风化雕刻了数亿年,使山石山峰、悬崖、旗峰、悬崖、巨石等景观无处不在。这里山川涣涠,风景秀丽,森林海与云海相连,悬崖与瀑布,呈现出无尽的生态魅力。猫山连接中国珠江、长江两大水系,源自猫山大小多达39条河流,其中著名的丽江、紫江、渭江都来自猫山。

  在高山高路远的地方,过去交通拥堵,猫山犹如一颗隐藏的绿色珍珠。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丽江节水森林保护站的建立是一个意外。

  1974年,通往猫山顶的道路建成并通车,在猫山公路建设期间,位于八角高山盆地的南部铁杉林被道路修复人员发现,这引起了主管部门的注意。经过组织生态保护人员巡查发现,海拔1900米以上的八座山被包裹在高山盆地中,是典型的河源景观,遍布常绿阔叶林、溪流、池塘、泥浆、泥炭土壤软而深,蕴含数百万平方水源,面积240公顷,是这个大型天然水库, 值得关注和保护。在一年中的漫长时间里,猫山为美丽的丽江等河流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澈泉水。

  为了保护这个大型天然水库,1976年,广西人民政府在山区设立了水源森林保护站。这是丽江水源保护的里程碑,也是桂林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措施。1982年,猫山成立广西区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猫山保护区被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6月,经THE批准,Cat Hill国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人类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如何保护独特的生态资源,确保漓江水源的安全,一代又一代的猫山保护区人,用初心和努力给出答案。经过45年的建设,目前在保护区内共设立了13个管理站,通过管理现场规范建设和人员标准化管理,采用高效的巡检监控管理系统,将管理站管理人员考勤、巡检轨迹和事故汇报纳入巡检管理系统,建立了生态保护铁军。他们爬山越山越山,巡视山林,利用现代无人机低空遥感、4G设备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等手段开展生态保护管理,他们进村、社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管理保护"屏障"。

生态旅游新机遇,生态保护新挑战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时,生态旅游正在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一种旅游时尚。猫山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时代挑战。

  此时,绿色发展已成为猫山保护区新的发展理念。猫山风光恢弘,高耸的云彩涣潦潦奕的线条,云彩深邃的山谷光影吸引着人们来生态旅游,山间孕育着郁郁葱葱的生活世界,吸引了各界专家学者前来探索和研究。

  自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人类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借助该平台,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人类与生物圈计划》的国际渠道,争取有效资金和支持,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实现了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使得生态环境、物种保护与当地居民的资源利用需求和文化传统实现协调,使猫山保护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长期努力,就一定能够把绿水绿山变成金山银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不仅是绿水绿山,更是金山银山。在高寨猫脚山麓、梨园瀑布、龙塘江等生态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和农舍、民宿拥有独特的生态产业,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而游客来到这里,花哨的是这里的清新空气,美丽的生态环境风光。

  人在这里生根,守护这里,在绿色生态中感受幸福,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

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近年来,兴安县、庐江镇中东村、小江村和苗族苗族资源县苗族村,黑熊纷纷抓伤村民、偷鸡、偷蜂蜜村民,猴子、野猪频频闯入周边社区村落,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一些财产损失, 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却从不去猎杀和伤害他们,还有一些受伤的毛冠鹿、小黑熊等动物。

多年来,猫山周边社区生态建设与发展成果的和谐共享,与朔总书记深入实践的生态理念密切相关。几年来,保护区管理办公室通过双手抓取,一手打击和遏制偷猎,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共同建设活动,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动员大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护猫山绿水, 同时也让周边人民分享生态建设的发展成果。

  龙塘寨是华江彝族的一个村庄,峡谷深邃,水清澈,是红军长征沿着雷公岩穿越旧山边界的地方。随着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民俗体验旅游的兴起,这片红热土焕发了生机。国家猫山自然保护区管理部党员干部,连同市职业中学教师,到农村为社区开展生态教育培训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推动龙塘寨村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猫山保护区周边社区16个行政村的林业收入是周边社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压力,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利用GEF项目社区发展项目的成功经验,向各方募集资金,选择保护区周边7点指导养蜂、魔马铃薯栽培、苗木栽培等生态绿色项目的发展。在周边从林盘寨、凤凰寨、立东等保护区选择共有3个自然村进行无污染水稻种植,要求土地相对集中、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种植模式,并在稻田养殖中放养鲤鱼,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无公害水稻栽培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保护区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支持高寨、铜仁、金石三个自然村的人民开发竹林下种植的190亩无公害生态茶,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村民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 并为探索可持续发展提供模式。

  经过多年的社区共同管理,通过支持、培训、示范等一系列措施,保护区周边的人们逐渐改变了依靠山吃饭、做民宿的传统观念,建起了农舍,种了良好的无公害茶叶,养起了当地特色生态鱼类,收入逐年高涨, 真正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年复一年,猫山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的干部职工为群众做好事,用真诚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人们生活在猫山脚下,也因为他们出生在老玉斯而自豪,他们亲身体验了"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生态兴文明,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走在猫山保护区,那里有绿水。这座充满阳刚之气和美丽的山是珍稀动植物的花园,它既有云彩又有多年的温柔,也孕育了一条美丽的河流。猫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保留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茂密的森林植被占据了一侧的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在岭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就是保护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结果。

  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自然物种的基因库。目前,全区已知植物877种210种,其中钟桦、南方红豆杉、红豆杉3种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鹅掌、马尾树、楠树14种。野生脊椎动物有30种 30种 94种 228种属于34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钱豹、云豹、白颈长尾蜻蜓、森林蛞蝓、穿山甲、猫山蟒、数量、黄胸、蜻蜓、大猫、小猫等12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蜻蜓、藏猕猴、 黑熊等60种。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被誉为中国南岭的"绿色宝库"。

  近年来,保护区森林火灾控制系统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四个火灾监测点、现场视频监控塔等作用,掌握资源动态变化,为猫山森林火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监测建立监测"天网"。

  猫山保护区加强重点科研,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对猫山动植物进行调查监测,采集标本;

  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在宣传中心建设和自然教育路线建设的硬件基础上,开展"秘情之眼"等一系列自然科学宣传活动,印制《猫山之声》《猫山自然观察手册》等出版物,推动自然教育新发展, 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将新媒体与平面媒体相结合,结合传统文化与民族风情,运用山歌、舞蹈等形式在社区开展环保意识教育。它提高了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认识和支持。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的努力下,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效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根据《猫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猫山森林生态系统年调控水量近1亿吨,净化水质总值26441.05亿元,受保护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年总值2858.535亿元。猫山不仅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而且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功能,如节水、水土保持、碳固存、空气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支持功能,对维护漓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桂林山水,保护漓江源头,维护猫山生态系统安全,是猫山护山的重要任务。在生态保护的新征程中,猫山为保护人世代、长期努力,他们都是为踏石留下印记,把握铁印的决心和勇气,不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文伟 记者 李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