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作者:桂林生活網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貓山綠海通訊員 蔣德斌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聖所管理辦公室主任唐忠祥(左二)向社群村民贈送經濟作物,記者胡貴芳拍攝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中國保護專家唐小平在貓山視察記者溫偉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傳教士走進校園推廣生态保護知識,通訊員胡貴芳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貓山"小鎮山寶"鐵杉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國家級動物保護,栖息在貓山上,是一片森林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人與自然的和諧 記者文偉

桂林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态文明建設成果總結

貓山滿泉飛落瀑布 記者文偉合影

  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态文明建設中,不忘初心,取得優異成績,1999年被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列為成員,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列為重點保護區;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範機關之一,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準許加入世界人類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19年被命名為中國森林氧吧。

李從何而來?隻有活水的來源才來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通路桂林。在鏡頭中,漓江煙雨朦胧,河水清澈,兩邊竹月光,青山疊疊,郵輪總書記不時與路過的遊客習近平微笑着揮手。在這次調研中,總書記指出:桂林山水,漓江是天生賜予中華民族的财富,必須好好呵護。整個中國,整個世界都是這樣的寶貝,不要破壞。

  風景如畫的漓江等美麗風光,發源于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高山濕地。貓山是南嶺山脈的主峰,海拔2141.5米,被譽為"華南之巅"。貓山是漓江上遊的一座綠色天然水庫,是紅軍長征的第一座山,這裡有廣闊的原始森林,有山谷雲海,有泉水和瀑布,有貓、小貓、黑熊、南方鐵杉等無數珍稀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如果沒有貓山,就沒有漓江,就沒有桂林山水的世界。是以,人們說:貓山是漓江的心髒,桂林是山水的命脈!

  貓山國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為幾代自然保護區人,用青春和鮮血,堅持一線生态保護,為保證漓江長流水,做出了突出貢獻。正是因為貓山的青山綠水,才有今天麗江"看得清綠色的山頂,船頂綠山"的美麗風景。

45年的風雨,融入世界生物圈

在中國地圖上,廣西北回程線南側有一顆"綠珍珠",即1976年建立的貓山自然保護區。俯瞰衛星雲圖,這是一片15,158公頃的廣闊原始森林,森林覆寫率為96.48%。大自然的風化雕刻了數億年,使山石山峰、懸崖、旗峰、懸崖、巨石等景觀無處不在。這裡山川渙涠,風景秀麗,森林海與雲海相連,懸崖與瀑布,呈現出無盡的生态魅力。貓山連接配接中國珠江、長江兩大水系,源自貓山大小多達39條河流,其中著名的麗江、紫江、渭江都來自貓山。

  在高山高路遠的地方,過去交通擁堵,貓山猶如一顆隐藏的綠色珍珠。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麗江節水森林保護站的建立是一個意外。

  1974年,通往貓山頂的道路建成并通車,在貓山公路建設期間,位于八角高山盆地的南部鐵杉林被道路修複人員發現,這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經過組織生态保護人員巡查發現,海拔1900米以上的八座山被包裹在高山盆地中,是典型的河源景觀,遍布常綠闊葉林、溪流、池塘、泥漿、泥炭土壤軟而深,蘊含數百萬平方水源,面積240公頃,是這個大型天然水庫, 值得關注和保護。在一年中的漫長時間裡,貓山為美麗的麗江等河流輸送源源不斷的清澈泉水。

  為了保護這個大型天然水庫,1976年,廣西人民政府在山區設立了水源森林保護站。這是麗江水源保護的裡程碑,也是桂林發揮生态系統服務功能、維護生态系統健康的主要措施。1982年,貓山成立廣西區自然保護區。2003年1月,經國務院準許,貓山保護區被提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1年6月,經THE準許,Cat Hill國家保護區加入了世界人類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如何保護獨特的生态資源,確定漓江水源的安全,一代又一代的貓山保護區人,用初心和努力給出答案。經過45年的建設,目前在保護區内共設立了13個管理站,通過管理現場規範建設和人員标準化管理,采用高效的巡檢監控管理系統,将管理站管理人員考勤、巡檢軌迹和事故彙報納入巡檢管理系統,建立了生态保護鐵軍。他們爬山越山越山,巡視山林,利用現代無人機低空遙感、4G裝置視訊圖像資訊傳輸等手段開展生态保護管理,他們進村、社群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生态管理保護"屏障"。

生态旅遊新機遇,生态保護新挑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事業總體布局,首次将"美麗中國"作為生态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标。同時,生态旅遊正在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一種旅遊時尚。貓山的生态保護和發展正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時代挑戰。

  此時,綠色發展已成為貓山保護區新的發展理念。貓山風光恢弘,高聳的雲彩渙潦潦奕的線條,雲彩深邃的山谷光影吸引着人們來生态旅遊,山間孕育着郁郁蔥蔥的生活世界,吸引了各界專家學者前來探索和研究。

  自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入世界人類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以來,挑戰與機遇并存。借助該平台,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人類與生物圈計劃》的國際管道,争取有效資金和支援,保護區管理辦公室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實作了自然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 使得生态環境、物種保護與當地居民的資源利用需求和文化傳統實作協調,使貓山保護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要我們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恒,長期努力,就一定能夠把綠水綠山變成金山銀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探索,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不僅是綠水綠山,更是金山銀山。在高寨貓腳山麓、梨園瀑布、龍塘江等生态旅遊景區,紅色旅遊和農舍、民宿擁有獨特的生态産業,帶動了這裡的經濟發展。而遊客來到這裡,花哨的是這裡的清新空氣,美麗的生态環境風光。

  人在這裡生根,守護這裡,在綠色生态中感受幸福,處處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

生态意識深入人心,共享生态建設成果

  近年來,興安縣、廬江鎮中東村、小江村和苗族苗族資源縣苗族村,黑熊紛紛抓傷村民、偷雞、偷蜂蜜村民,猴子、野豬頻頻闖入周邊社群村落,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一些财産損失, 但人們的生态保護意識,卻從不去獵殺和傷害他們,還有一些受傷的毛冠鹿、小黑熊等動物。

多年來,貓山周邊社群生态建設與發展成果的和諧共享,與朔總書記深入實踐的生态理念密切相關。幾年來,保護區管理辦公室通過雙手抓取,一手打擊和遏制偷獵,另一方面通過社群共同建設活動,提高群衆的生态保護意識,動員大家積極參與生态文明建設,努力保護貓山綠水, 同時也讓周邊人民分享生态建設的發展成果。

  龍塘寨是華江彜族的一個村莊,峽谷深邃,水清澈,是紅軍長征沿着雷公岩穿越舊山邊界的地方。随着紅色旅遊、生态旅遊和民俗體驗旅遊的興起,這片紅熱土煥發了生機。國家貓山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黨員幹部,連同市職業中學教師,到農村為社群開展生态教育教育訓練提供細緻入微的服務,推動龍塘寨村生态旅遊快速發展。

  貓山保護區周邊社群16個行政村的林業收入是周邊社群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護區森林資源保護的壓力,保護區管理辦公室利用GEF項目社群發展項目的成功經驗,向各方募集資金,選擇保護區周邊7點指導養蜂、魔馬鈴薯栽培、苗木栽培等生态綠色項目的發展。在周邊從林盤寨、鳳凰寨、立東等保護區選擇共有3個自然村進行無污染水稻種植,要求土地相對集中、有機肥和生物防治技術種植模式,并在稻田養殖中放養鯉魚,聘請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和教育訓練,開展無公害水稻栽培示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保護區良好的生态資源,近年來,保護區管理辦公室支援高寨、銅仁、金石三個自然村的人民開發竹林下種植的190畝無公害生态茶,改善村民的生産生活條件,減少村民對保護區自然資源的依賴, 并為探索可持續發展提供模式。

  經過多年的社群共同管理,通過支援、教育訓練、示範等一系列措施,保護區周邊的人們逐漸改變了依靠山吃飯、做民宿的傳統觀念,建起了農舍,種了良好的無公害茶葉,養起了當地特色生态魚類,收入逐年高漲, 真正享受生态建設帶來的紅利。

  年複一年,貓山保護區管理辦公室的幹部職工為群衆做好事,用真誠換取群衆的信任和支援。人們生活在貓山腳下,也因為他們出生在老玉斯而自豪,他們親身體驗了"綠水綠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生态興文明,生态保護邁上新台階

走在貓山保護區,那裡有綠水。這座充滿陽剛之氣和美麗的山是珍稀動植物的花園,它既有雲彩又有多年的溫柔,也孕育了一條美麗的河流。貓山最珍貴的地方在于,它保留了完整的生态系統,茂密的森林植被占據了一側的水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在嶺南地區的生态系統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這些成就是保護區人民無私奉獻的結果。

  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自然物種的基因庫。目前,全區已知植物877種210種,其中鐘桦、南方紅豆杉、紅豆杉3種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鵝掌、馬尾樹、楠樹14種。野生脊椎動物有30種 30種 94種 228種屬于345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錢豹、雲豹、白頸長尾蜻蜓、森林蛞蝓、穿山甲、貓山蟒、數量、黃胸、蜻蜓、大貓、小貓等12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蜻蜓、藏猕猴、 黑熊等60種。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被譽為中國南嶺的"綠色寶庫"。

  近年來,保護區森林火災控制系統建設項目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四個火災監測點、現場視訊監控塔等作用,掌握資源動态變化,為貓山森林火災管理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監測建立監測"天網"。

  貓山保護區加強重點科研,與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開展一系列科研活動,對貓山動植物進行調查監測,采集标本;

  保護區宣傳教育工作與時俱進,在宣傳中心建設和自然教育路線建設的硬體基礎上,開展"秘情之眼"等一系列自然科學宣傳活動,印制《貓山之聲》《貓山自然觀察手冊》等出版物,推動自然教育新發展, 廣泛宣傳生态文明建設,将新媒體與平面媒體相結合,結合傳統文化與民族風情,運用山歌、舞蹈等形式在社群開展環保意識教育。它提高了社會各界對自然保護區管理的認識和支援。

近年來,在各級上司的關注和保護區管理辦公室的努力下,貓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态保護效果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根據《貓山保護區森林生态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報告》,貓山森林生态系統年調控水量近1億噸,淨化水質總值26441.05億元,受保護林生态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年總值2858.535億元。貓山不僅提供人類生産生活所需的資源和環境條件,而且提供了廣泛的服務功能,如節水、水土保持、碳固存、空氣淨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文化支援功能,對維護漓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保護桂林山水,保護漓江源頭,維護貓山生态系統安全,是貓山護山的重要任務。在生态保護的新征程中,貓山為保護人世代、長期努力,他們都是為踏石留下印記,把握鐵印的決心和勇氣,不斷譜寫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文偉 記者 李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