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春秋历史是点到为止的友谊赛,那么战国便是适者生存的淘汰赛。
我们上上期讲春秋史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周会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今天为大家揭晓。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家将该事件作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史称“三家分晋”宋朝时期著名的帝师司马光写下一部皇皇巨著《资治通鉴》,也是从该事件开始。

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智伯瑶得罪韩赵魏三家,三家联手诛杀智伯瑶,成为晋国最大的三个家族,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土地,废晋静公。同时派遣使者朝见周王,请求封自己诸侯爵位。周威烈王想做个顺水人情,便答应了。
韩赵魏地图
为什么三家分晋影响会这么大呢?因为这是一件家臣造反,瓜分宗主国的事件,但该事件又受到周天子的承认,虽然周天子无权威了,但还具有正统合法性,这便意味着,以下犯上是被认可的,颠覆了周公礼治的根基,周王朝彻底礼崩乐坏,进入弱肉强食时代。
战国是七雄之间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秦齐燕楚赵魏韩。初中常考的知识点便是各国的位置,这里教一个口诀快速记忆。“秦齐燕楚赵魏韩,北到南”,方位是左右上下上中下。
战国七雄图
按时间来看,战国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魏国称霸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重用法家著名的李悝、吴起进行变法图强。作为战国时期首先进行变法的国家,魏国迅速崛起雄霸天下。强大的魏武卒四处攻城略地,秦国的河西之地便是在此时期被魏国攻下,秦魏结下世仇。魏国甚至还越过赵国灭了中山国。
我们说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由于外交策略不断失误,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大败,被歼10万余人,魏国元气大伤。并且魏国作为战国时期最大的人才输出地,商鞅、吴起、孙膑、张仪等都是魏国人而在母国不受重用被迫出走,人才流失加连年征战,魏国的霸主地位陨落。
魏国对外输出的人才
第二个阶段,秦齐楚三强
马陵之战后齐国迅速崛起,秦国经秦献公、秦孝公变法后秦国也迅速崛起,而在南方,国土面积最大的超级大国楚国,在经过吴起变发后也恢复实力,齐楚秦并列为三大强国。
期间三家不断的联姻,但也相互摩擦,秦国采用连横的国策,“联强攻弱,联远攻强”。公元前312年楚国于丹阳、蓝田被秦军击败损失惨重,从此楚国退出三强。
第三个阶段,齐秦争霸
我们说过连横是秦国的国策,齐国距离秦国最远,威胁最小。因此在这一阶段,秦国联合齐国,甚至秦国主动上书服从齐国,这时齐国占据上风。而齐人好经营,商业之风大兴,眼中只有利益。
秦昭襄王时期,六国忌惮秦国,秦国联合齐国,相约并称东帝、西帝。齐国一举引起另外五国的不满。随后乘着燕国内乱兴不义之师,后在燕国间谍苏秦的谋划下,公元前284年,五国联合伐齐,连攻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亡国,后齐国复国,但经此一战,东方霸主从此一蹶不振。
西帝、东帝
第四个阶段,秦赵并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经过几代沉淀,赵国终于在齐国没落后一跃成为东方最强国家,军事上与秦国并列二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赵各占其二。
胡服骑射
公元前260年僵持三年的长平之战结束,赵国损失惨重,白起坑杀赵国降卒,赵国从此再无力与秦争霸。自此秦国的统一基本扫清障碍。
长平之战
第五个阶段,秦并天下
战国后期,除了赵楚齐还有一定实力外,其他国家都是待宰的羔羊,东方六国几次合纵都无功而返。
或许也是天佑秦国,当时赵、楚、齐等国家执政的君主都是昏聩之人,手下虽有李牧、项燕等人才,但终究再无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等能挑起大梁的人了。齐人更是一心钻营如何挣钱,却不知没有保障的繁荣也只是养肥的羔羊罢了。
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天下,两百多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华夏迎来第一个大一统时代。
秦始皇铸货币,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也正是从此开始华夏一统成为了烙印在民族心中的一段基因。纷乱的东周结束,若是周文王知道“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话,不知是否会拼了老命也会多拉几步。
东方帝国在一统天下,繁荣十数年后天下再起兵戈,战乱几年后,中原又崛起一个威震宇内的朝代,我们的族群也被冠以朝代的名字,它就是汉!
#历史上的趣事##历史冷知识##历史#
我是半川@竹里馆半川先生
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