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山小窑头村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黄樵松烈士的女儿黄蔚君,王新亭将军的儿子王万里,以及张祖谅将军的儿子、同时也是晋夫同志的外甥张晓宁。他们正是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的后代。
在旧址大门口相见的那一刻,三位老人紧紧相拥,喜极而泣,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一段尘封的历史
时间回到73年前,太原解放前夕,黄樵松奉命来到太原守城,任国民党第30军军长。作为一名爱国将领,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和解放军将领徐向前、胡耀邦、张祖谅等积极联络,准备起义,后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与王震宇、晋夫等同志被押解至南京,遭国民党当局杀害。就义前,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的《绝命诗》。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樵松起义这场壮举湮没在历史烟波中,鲜有人知晓。除了胡耀邦、徐向前等革命前辈的几份往来书信中有提及,尚无其他实证。
直到2018年,杏花岭区委组织部在东山小窑头村工作调研时,意外发现了华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前线指挥所旧址和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经复原修缮,如今黄樵松起义接洽地旧址作为太原市重要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和杏花岭区委党史学习教育“打卡点”,吸引着全国各地党员和游客慕名参观学习。
共话峥嵘的岁月
时隔几十年,三位老人能团聚在父辈们曾经抛洒热血的土地上重温他们的故事,心情激动非常。他们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旧址小院,看到了当年胡耀邦、王新亭、张祖谅等与黄樵松派来的谍报队长王震宇秘密接洽的三眼旧窑洞。王万里和张晓宁两位老人迫不及待地走进旧窑洞内,抚摸着凹凸不平的墙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跟随着解说员的指引,他们到了新建的展馆。由杏花岭区委建设的展馆里详细陈列着关于太原解放战役及黄樵松起义事件的相关史料。一幅幅旧照片、一张张依稀可辨的旧容颜,都在向参观者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揭秘尘封已久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王万里和张晓宁一行远道而来,长途跋涉,不辞辛苦,到时已近中午。黄蔚君老人虽然在太原生活,但却是三人里面年纪最大的,已然83岁高龄。然而三人在参观时一点不觉得累,讲解员每讲到一处,他们都饶有兴致地仔细品评,不时地点头,贴近展品细细观摩,和大家分享当年的历史。讲到动情处,都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汲取奋进的力量
从展馆出来,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三位老人和同行的太岳分会参观团一起冒雨观看了情景剧《一切为了人民》。该剧生动再现了晋夫同志受命进太原城接应黄樵松起义却不幸被捕牺牲的历史情节,演员们演得投入而生动传神,老人们看得感动且意犹未尽。
演出结束后,三位老人一次次地再拥抱,拉着手不愿放开,依依不舍地道别。最后,黄蔚君老人目送王万里、张晓宁一行走后,才乘车离开。临走前,她摇下车窗,再次深情回望这座古朴的小院儿。
来源 太原晚报 记者 赵继钊 通讯员 王凤敏
后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的百年征程中,黄樵松、晋夫等无数英雄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百姓安宁,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铸起了一座座护国安民的壮丽丰碑。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断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优异成绩告慰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