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征明行书轴和郓城知县文森

作者:黄河漫谈

文/卢明

郓城博物馆藏有明代书画名家文征明的一幅行书轴。文家与郓城的关联不仅在于这幅书轴,而且在于文征明的叔叔文森曾是郓城知县。那么,文征明、书轴及文森,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文征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大名鼎鼎。他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其文化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在画史上,文征明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郓州博物馆收藏的文征明行书作品,是幅立轴,尺幅很大,系国家二级文物。据说,如果不是有个“每”字缺损,本可以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书轴的内容是文征明本人的一首七律《内直有感》: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

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

铃索萧閒青琐静,词头烂漫紫泥香。

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这首诗,文征明在其他作品上也曾不止一次写过,多与另外的诗一起写在同一幅上。郓城这一幅,却是单独写的这一首诗。尾部只署“征明”二字,是个穷款,并无年月背景之类的内容。

内行的专家,知道文征明的这幅行书轴在郓城。郓城的文化人,更是以县内藏有这幅名家的作品而深感自豪。一般人不一定知道的是,文征明的亲叔叔文森,曾是郓城的知县。

文森,熟悉郓城历史的学者一般会留意到,是郓城明代著名的官员。最直接的资料来源,便是明崇祯《郓城县志》和清光绪《郓城县志》的记载。崇祯版《郓城县志》载,“文森,直隶长洲县人,由进士弘治五年任。”那么,文森在郓城干了几年知县呢?在文森之后任职的是徐锐。县志载:“徐锐,直隶永年县人,由进士弘治八年任。”也就是说,文森在郓城任知的时间为弘治五年至弘治八年,大致三年的时间。

文森不是一般的县官,而是个很有政声的人。光绪《郓城县志》把他列入《名宦》栏目,载:“文森,廉能兼著,威惠并行。擢御史,有声。仕至南赣巡抚,邑人至今德之,主事龙霓有《去思碑记》。”龙霓的《邑侯文公去思碑记》全文收入崇祯、光绪两版《郓城县志》,文章记述了文森在郓城的政绩,表达了郓城人民对这位知县的充分肯定,“郓人德之,刻石以示不忘”。看得出,他是个精明能干的官员,抑强惩奸,减免赋税,消除百姓不合理负担,征剿盗寇,治理河患,成果显著。他离开郓城,是因为升职。《去思碑》记得清楚:“去此而为御史”。文森在郓城的政绩,不只郓城的史乘有记,他的家乡吴县也有记述。民国《吴县志》载:文森“内艰归,复补郓城县。县有德府庄田,官校因而虐民。森曾于监司为征取贮县,俾官校自取,民得无忧。庆云与郓,皆多盗。森,所至置民兵,分曹巡捕而高其赏格,盗发境内,无脱者。”

文森关注民生,体恤民情,是一贯的。不只在郓城,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来郓城之前,他在庆云任知县。据民国《吴县志》记载,文森“成化定为进士,授庆云知县,岁大旱,上疏乞免田租。户部以无抚按奏,不报。再疏,语加切,卒免其半。一切力役皆以民饥力争于上官,得免。境故高低、无渠堰,民视雨泽以旧。遇旱则束手待槁。森,教民鑿塘蓄水以备旱。沧州每役县民,民苦之。森曰:县虽隶州,然各有分土,州安得懮(忧)县。民白于监司,罢之。”

文森升职为御史以后的情况,《吴县志》也有记载,这里引用过来,以便读者对他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召拜御史。会吏部尚书缺,大臣有夤缘求进者,森疏论之,因举刘大夏、周经,或以为非所宜言,下诏狱。上知其直,笞而不问。正德中,逆(刘)瑾用事例,致仕。瑾诛,起故官,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看来,文森还是一个勇于与宦官斗争的大臣。

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何以见得文森就是文征明的叔父?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资料加以证明。《明史·文征明传》说得清楚:“文征明,长洲人……别号衡山。父林,温州知府。叔父森,右佥都御史。”民国《吴县志·文林传》载:“文林,字宗儒,其先出湖广武昌,祖惠始家长洲,父洪字公大”。民国十八年出版的《苏州文氏族谱续集》记载的苏州世系表可知,文家一世为文惠,二世为文洪、文济。文洪有三子:文林、文森、文彬为三世。文林有三子:文奎、文徵明、文室为四世。

讲明文征明与文森的亲缘关系,并不是说文征明的行书轴就是在郓城创作的,或是文森带来的。这幅字与郓城结缘,应当另有途径。但是,如果我们将思路再放宽些,将胆子再放大点,便可以这样推测,或许文征明就到郓城来过,或许他也在郓城创作过书画作品。

有资料显示,文森与文征明虽是叔侄关系,但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小,相处相通的地方很多。两个关系相近、性情相投的亲人,叔叔在郓城做主官,侄儿到郓城来看望看望,住上几天,这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不排除文征明到郓城来过的可能性。

虽然历史远去,但先贤们留下的身影,早已化作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郓城来讲,能存有数百年前文征明的作品,能有文征明的叔叔在郓城当过知县,这已经很值得一提了。

文征明行书轴和郓城知县文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