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磅|代表作:通卷千字一气呵成,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重磅 | 代表作:通卷千字一气呵成,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

唐寅行书《漫兴诗帖》。

《唐寅漫兴墨迹》,是其为友人所书的自作《漫兴诗》。通卷千余字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欹侧,富有生动姿态,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卷后末署书写年月,但从其淡雅自然的笔调之中当为其晚年所书,唐寅传世真迹甚少,《漫兴》便是其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唐寅《漫兴诗》释文

1

此生自分老吴阊,万卷图书一草堂。

秋榜才名标第一,春风弦管醉千场。

跏趺说法蒲团软,鞋袜寻芳杏酪香。

只此便为吾事了,孔明何必起南阳。

2

两都尘土老青襟,半亩蓬茅旧碧岑。

拖懒病多难对药,知音人少不留琴。

平康驴背驮残醉,谷雨花坛费朗吟。

老向酒杯棋局畔,此生何望不甘心。

3

伥伥暗数少时年,陈迹关心自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乞食院门前。

4

归来京国满头尘,了鸟衣冠垫角巾。

万点落花俱是恨,一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难消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大笑,功名傀儡下场人。

5

平康巷陌倦游人,狼藉桃花中酒身。

短梦风烟千里蝶,多情弦索一床尘。

黄金谁买长门赋,黛笔难描满额颦。

惟有所欢知此意,共烧高烛送残春。

6

自怨迂痚更自怜,土墙茅屋便年年。

苏秦扪烦犹存舌,赵壹倾囊已没钱。

满腹有言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

多情多感多伤寿,且酌深杯看月圆。

7

踏遍回廊细自筹,腾腾无语重低头。

四更中酒半床病,三月伤春满镜愁。

白面书生空鹏赋,黄金游客剩貂裘。

相知要觅新踪迹,黄叶僧家黑雨舟。

8

恠是趋舱总不能,方知才命两无凭。

难寻萱草酬知己,且摘莲花供圣僧。

三顾草卢成底事,百年蔬水曲吾肱。

尽尝世味犹存舌,茶荠随缘敢爱憎。

9

造物元来最忌名,太平又合老无能。

交游零落绋袍冷,风雪侵凌瓦罐冰。

二顷未成谋附郭,一餐随分欲依佾。

醉来试倩家人道,消尽粗豪气未曾。

10

十载铅华梦一场,都将心事付沧浪。

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发长。

一榻乱书尘漠漠,数声羌笛月苍苍。

不才剩得腰堪把,卧对绯桃检药方。

11

散步

吴王城里柳成畦,齐女门前草满堤。

卖酒当垆人袅娜,夕阳流水路东西。

平头衣袜和鞋试,弄舌钩旗绕树啼。

此是吾生行乐处,若为诗句不留题。

12

晏起

纸帐空明暖气生,布衾柔软晓寒轻。

半窗红日摇松影,一甑黄粱煮浪馨。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

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

13

小酌

净楷棐几过三回,软煠齑盘举一杯。

有客相陪无也好,得钱便买没赊来。

虚名后世将何用,试问古人安在哉。

落日下檐移树影,悠然且看玉山颓。

14

夜坐

竹篝灯下纸窗前,伴手无聊展一编。

茶罐煮汤鸣蚓窍,香炉埋炭炙龙涎。

漫思寓世皆羁旅,坐尽寒更似老禅。

筋力渐衰头渐白,江南风雪又残年。

15

四十自寿

鱼羹稻衲且安身,弹指流年到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山房一晑金縢著,野店三杯石冻春。

庆幸不才逢治世,半生无事太平人。

16

五十自寿

自家只道是童儿,谁料光阴蓦地移。

总算一万八千日,凑成四十九年非。

从前悲喜皆成梦,向后荣枯未可知。

去日已匆来日少,急忙欢笑也嫌迟。

17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笑口,如何销得此良辰。

18

除夜

灯火萧萧夜又除,盘餐草草食无鱼。

衰迟日月辞残历,憔悴头颅咏后车。

一卷文章尘覆缶,两都踪迹雪随驴。

明朝转眼更时事,细雨荒鸡漫倚庐。

19

游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欲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度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江湖何所归

近作数通呈上请教,望加蔓补幸勿为坐视也。

友生唐寅顿首再拜,舜城老兄翰学。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

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桃花庵,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进一步看透世事,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唐寅行书《漫兴诗帖》超清欣赏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