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蝗虫,俗称"蚱蜢",是中国古代灾害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蝗灾,蝗虫就来自世界各地,那里的草不是生的,庄稼谷物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导致粮食短缺,导致饥荒和战争。因此,人们倾向于"谈论蝗虫变色"。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但要知道,在古代,即使人们遇到蝗灾,也不敢轻易杀死蝗虫。为什么?

原来,自汉代以来,受到董中书"天人感应"的影响,人们以为天蝗神存在。蝗灾的发生是因为人类做错了什么,蝗虫神惩罚了人类。如果此时杀死蝗虫,就会激怒蝗神,导致更严厉的惩罚。因此,每当蝗灾发生时,皇帝都会主动"罪自己",承认治理的错误,请求蝗虫神宽恕;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显然,这些做法没有多大用处。

716年,唐朝第四年,山东发生了一起罕见的蝗灾。和往常一样,老百姓除了建立祭坛敬拜蝗神之外,无事可做,让蝗虫咀嚼大面积的庄稼。唐代名姚冲看到这一点,忧心忡忡,在朝廷的书上,建议烧、挖坑填埋,把蝗虫杀掉。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派皇室史以蝗虫捕手的身份,到各地督促杀蝗虫。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不过,也有不少官员反对杀蝗,以黄门主管卢怀神和泸州刺猬等水为代表,他们认为蝗灾是自然灾害,造成太多伤天而死,只有舒德才能消除自然灾害。姚冲与他们激烈争吵,反驳了他们的说法。最后,在姚冲的坚持下,山东等地开始大规模杀杀蝗虫,将蝗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姚冲。唐朝以后,所谓的"蝗虫神"在官兵民间仍然很受欢迎。人们不再局限于在发生蝗灾时崇拜蝗神,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蝗虫庙,将崇拜行为"制度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祭祀制度。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清朝作家浦松龄在《朝斋志》中写了一篇关于蝗虫神的故事:

明朝末期,山东素水即将面临蝗灾,县里十分忧心忡忡。有一天,县令上床睡觉后,他梦见了一个绿衣人才。绿色礼服秀只告诉了县里的秩序,说第二天一个女人骑着驴子从西南方向过来,她是蝗虫神。如果她用力乞求,她可能就没有蝗虫瘟疫了。第二天,城南的县级秩序等了很久,确实遇到了骑驴的女人。

县里的命令按照绿衣秀女的命令,恳求女人:"我们县太小,太穷,请蝗神高举。"女人生气:"刘秀太可恨了,敢漏机!"我要让他承受后果,停止伤害庄稼。"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后来,蝗虫飞了进来,却没有停在稻田里,全部飞向柳树,柳叶吃得还不错。县里让这一点恍然大悟:绿衣秀是柳树之神啊。

到了清朝,人们仍然相信蝗虫神。当蝗灾如此严重以至于必须被猎杀时,人们必须提前祈祷并请求蝗虫神的宽恕。这样,必然会影响时机,使得蝗灾越来越强烈。

乾隆皇帝曾接触过国外的天文、历法、几何等科学知识,有些科学文化素养,不相信蝗虫神的说法。有一次,他还下令说:"那些乏味的祈祷和崇拜仪式没有效果,我们迅速捕捉蝗虫是正确的。"

为什么古人在杀死蝗虫之前要崇拜?恐怕激怒了蝗虫神

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禁止民间崇拜蝗虫神,并下令拆除蝗虫庙。不过,虽然蝗庙消失了,但还有更多的将军刘马寺、普庙、农庙、三皇庙、梁柱庙——它们的名字都不一样,但神的功能和性质却是蝗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