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粹的白色露水为霜冻。所谓的伊拉克人,在水边。在jiā,一种叫做氩气的植物,鼻涕虫是一种发芽的芦苇......"9月19日是北京湿地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办主题活动,宣传湿地保护知识,同时也释放了蜻蜓、红角等获救野生动物,带领市民走进湿地,了解《诗经》中的植物。
"蜻蜓在树上筑巢并孵化,当蜻蜓长大后,它会从树上跳下来,大蜻蜓会把它们当作食物。这些小蜻蜓阻碍了交通,是交通部门派来的......"此次发布活动,翠湖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是由某人操作的,有人解释道。
"他们刚来的时候有多大""三个月这么大"......人群中,大人小孩看着,问了一些好奇的问题,工作人员一一回答。
"哇!"门开了,眨眼的男人冲出箱子飞得很高,人群惊呼道。
"红喇叭更警觉,我们离它太近了,不敢出来。不像蜻蜓迫不及待地想冲出盒子,纸箱已经打开,但红角盒子拒绝出现。工作人员戴上专业手套,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抬出来,然后迅速飞走。
此次活动共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蜻蜓2只,还有几只绿头鸭。
放养野生动物后,登记一家跟随工作人员进入湿地,了解"诗"植物。《诗集》中记载了约140种植物,其中一半以上可以在翠湖湿地找到。翠湖湿地公园有382种草本植物和73种木本植物。
卷心菜、莲花、芦苇、茴香、藜麦、香菜、韭菜、桃子...工作人员边走边解释。"我没想到我们会看到《诗集》中描述的植物,这太神奇了!"参观期间,家长和孩子都叹了口气。
据了解,《北京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北京湿地日"。今年9月19日是第九届"北京湿地日",主题是"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北京湿地总面积为58684.6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北京发布并实施了《北京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2021-2035年)》,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对维护北京生物多样性、促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国际一流宜居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淀区湿地总面积1420.65公顷,共有湿地532块。海淀区完整的景观森林格局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多种生活环境。据调查,海淀区共有野生植物614种,鸟类470种,两栖爬行动物10种,哺乳动物10多种。
近年来,海淀区先后实施了翠湖、南沙河、翠家窑等湿地恢复管理项目,共实现了湿地生态河恢复25.62公里,共76.8公顷,重点建设"一轴四核多通道"循环水网和生态湿地,加强城市河流生态改造, 推进小湿地建设。
截至今年年初,海淀区已被列为翠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颐和园湿地、玉园潭湿地、紫竹园公园湿地、圆明园湿地等五大重要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