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将徐海东为何两次改名字?其实,大家都把他的名字读错了

开国十大将中很多人都改过名字,比如粟裕原名叫粟多珍,萧劲光原名叫萧玉成,共和国排名第二的大将徐海东也改过名字,他这个名字读起来非常霸气,其实是一种误读,大家都读错了。

徐海东出身贫寒,9岁进入私塾读书,教书先生给他取了名字叫徐元清。徐海东出生于湖北大悟徐家桥村,他们村上徐姓是一个大姓,徐海东家是有族谱的。

他的四哥叫徐元海、五哥叫徐元波,他还有堂兄叫徐元大、徐元庆等等,都是元字辈,可惜他们都不幸成为革命烈士。教书先生给徐海东取徐元清的名字,是按照他们家族谱排的。

大将徐海东为何两次改名字?其实,大家都把他的名字读错了

没多久,徐海东就辍学了,他们家太穷,徐海东遭受富家子弟的排挤。此后,年纪轻轻的徐海东干了11年窑工,从十几岁,干到了二十多岁,尝尽旧社会出苦力的辛酸。

1925年,徐海东光荣入党。党组织告诉他,将来的革命需要动刀枪,要好好学习军事,准备打仗。经过党组织的安排,徐海东便走上了从军之路,他最开始参加的是旧军阀的部队。

1926年,徐海东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他的师长叫张发奎,是粤军中的一个著名将领。第四军是北伐军的新兴部队,比之于旧社会的军阀部队,要进步许多,所到之处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徐海东仿佛在北伐军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年轻的他非常崇拜北伐军的将领,便效仿师长张发奎的名字,给自己改名叫徐少奎,这次改名字很有点偶像崇拜的味道。不过,徐海东崇拜的是革命偶像。

大将徐海东为何两次改名字?其实,大家都把他的名字读错了

(北伐名将张发奎)

张发奎被誉为“铁将军”,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都颇有声誉,堪称时代之名将,解放战争时期还当过国民党的陆军总司令,可惜没了军权,晚年终老香港,病逝在那里。

改了名字的徐少奎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攻打汀泗桥的战斗中,他作战非常勇猛,带着1个排的兵力机智地迂回穿插,居然击溃了吴佩孚4个炮兵连,还缴获了12门大炮,受到上级的嘉奖。

兵不在多,在于调度,1个排击溃4个连,以少胜多,让人赞叹,徐海东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将领。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却为了一己私欲,突然背叛了革命,举起了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徐少奎受到了很大震动,他对北伐军深感失望,决定另谋出路,正在这时,党组织通知他离开国民党的部队,徐少奎便回到家乡,被县委任命为农民自卫军队长。

大将徐海东为何两次改名字?其实,大家都把他的名字读错了

徐少奎手中只有13个人,1支手枪和14发子弹,力量非常弱小,可是他却豪情满怀,再少,这也是共产党自己所掌握的部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徐少奎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几度从军,到如今才找到正确的道路。

未来的革命道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挑战,徐少奎给自己改名叫徐海动,请注意是海动,不是海东。海动的意思是要翻江倒海,以搅动大海的决心,在未来的革命事业中大干一场。

很多人并不理解徐海东这次改名字的寓意,习惯地叫他徐海东,就好像把程再道误读成了陈再道一样,久而久之,将错就错,徐海动就成了徐海东,他本人也并不介意,革命者追求的是信仰,而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这么一错,反而使名字叫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也更加气魄宏大。大海的东方,大将的故乡。从徐元清,到徐少奎,再到徐海动,徐海东,两次改名字的经历,其实就是徐海东早年追求革命真理的人生轨迹和历史见证。

继续阅读